【珠海文脉·杨长征】香洲的英雄气

今年6月15日,珠海香洲区将迎来建区40周年。讲到香洲,大家脑海里肯定会浮现出许多熟悉的面孔和一些亲切的地名,以及那些众所周知的历史事件,如容闳、杨匏安、容国团;如山场、香洲埠、吉大、拱北;如西学东渐、播火华南、狮山浩气、“人生能有几回搏!”
南宋祥兴二年(1279)正月十二日,张弘范“挟文天祥过零丁洋”。过了七八天,张弘范已做好部署,即将进攻驻扎崖门的南宋军民,他胁迫文天祥写劝降书,文天祥却以《过零丁洋》沥胆之作明心明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碧血丹心,字字铿锵,掷地有声。伶仃洋西岸就邻近野狸岛和情侣路,纵目远眺,内伶仃岛和外伶仃岛之间的海域,就是伶仃洋。每当有外地的朋友来到珠海博物馆看这一方水土的曾经和过往,我都会向他们隆重介绍这一首伟大的诗作,由此告诉他们香洲也是一方英雄气代代相传的热土。
讲到边塞诗,大家首先想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肯定也会想到“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南中国有边塞诗的地方似乎不多,香洲例外。因了文天祥的天下名篇,因了莲花茎关闸、前山寨、拉塔石炮台,因了西学东渐,因了遏阻澳葡当局扩张,岭南的边塞诗在香洲横空出世。
“由来形势地,旗鼓壮中原。”“肘腋教无事,前山一将功。”“圣世多良策,前山锁钥存。”“锁钥前山原巨镇,时平汀鸟掠城还。”“试上莲花峰顶望,旌旗高拥是前山。”等等。这些朗朗诗章,赞颂了香洲军民勠力守土的历史功绩,表达了还我河山的时代渴求,字里行间充满着强烈的爱国情愫,令后人为之瞩目为之神往。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20世纪初的中国往何处去?“自马克斯氏(马克思)出,从来之社会主义,皆顿失其光辉!”国家生死存亡之秋,19岁的北山青年杨匏安东渡日本半工半读,23岁之时,他将马克思主义火种传播到华南地区。“我们最服膺马克斯主义!”杨匏安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逐渐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并自觉地投身于用马克思主义救中国的革命实践,直至献出年仅35岁的宝贵生命。上海龙华,屹立着杨匏安诗碑,“慷慨登车去,相期一节全。残生无可恋,大敌正当前……”他的呼号声至今还回荡在人们的记忆当中。
大革命时期,叶剑英在香洲练兵。1925年4月26日,反革命势力发动兵变,27名建国粤军第二师独立团官兵壮烈牺牲。叶剑英迅速平息兵变,收殓烈士遗骸,葬于狮山之阳,并含泪填词《满江红》:“夜半枪声连角起,繁英飘尽风流歇。到而今,堕泪忍成碑,肝肠烈……”
在我的眼中,容闳也是一位英雄。纵观容闳一生,风风雨雨办洋务,有成功,有失败,总体上开创性的贡献很多。他不仅在教育、工业、外交等洋务事务中颇有作为,在译书、办报、购买枪炮和建议清廷禁烟等方面都作出了不懈努力和重大贡献。被他“视为最大事业,亦报国之唯一政策”的留学教育计划也是在这一时期实施。可以说,这个时期的容闳依托操办洋务,推动了晚清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启动和初步发展。不管如何,留美幼童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官派留学生群体,注定将成为一个里程碑标志载入史册。近代中国一直想努力“睁眼向洋看世界”,幼童的出国留学,无疑是史册上值得大书特书的“千古创辟”。容闳作为这项伟大工程的主要执行人,注定流芳百世。没有人给容闳精准统计过,他“半个地球转过去,半个地球转过来”到底转了多少次?行程几万里?总之,他一生都在奔走,一生都在救国,香山文化的精髓——教育先识、洋务先锋、商业先驱、思想先觉、救国先行、革命先导,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身上的每一根神经纤维都是爱国的。
鸦片战争前夕,钦差大臣林则徐巡视前山寨,留下了《十无益诗》。在前山,还留下了清末爱国诗人丘逢甲为纪念沈亚米义士所写的凭吊诗。
香洲区的前身是珠海县,香洲建区时的行政区域就是珠海县的行政区域。1953年珠海建县,当时珠海县的定位是边防县,主要职责就是“拱卫祖国南大门”,工农业要发展,但不是主要使命,因此珠海县这二十多年的发展比较缓慢,事实上是珠海县人民为建设国防作出了重大牺牲。1984年6月15日香洲建区,以1979年珠海建市时的行政区域(原珠海县行政区域)作为行政区域(后几经调整)。从此,香洲人接续英雄之气,敢为人先,奋楫向远,不断书写春天的故事,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载入史册的奇迹!
文 | 杨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