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仑丨梅里雪山英雄连

2021年7月21日至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西藏考察之际,在亲切会见了中央单位第九批援藏干部时动情的讲道:“援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崇高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显著优势。缺氧不缺精神,这个精神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你们在高原上,精神是高于高原的。这个事情必须一茬接一茬、一代接一代干下去。一方面支援了西藏,集中力量办大事;一方面锻炼了干部、成长了队伍。援藏应该是你们一生中最宝贵的经历之一。”从老西藏精神到援藏精神,不仅需要援藏干部弘扬,更需要我们新时代的青年代代传承。
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贺匾上题词“建设美丽幸福西藏共圆伟大复兴梦想”。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中央支持西藏、全国支援西藏,是党中央的一贯政策,必须长期坚持,认真总结经验,开创援藏工作新局面。
图片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云南军区司令员,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席 陈赓大将
七十前的西藏和平解放前夕,刚刚解放云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以下简称二野四兵团)和云南省委就根据党中央、中央军委指示,组建“援藏机构”,配属十八军进军西藏,在高寒缺氧的崇山峻岭中建立物资保障运输线,创造了支援西藏物资保障一个又一个奇迹,诞生了的雪域高原运输线上“梅里雪山英雄连”。
图片
“梅里雪山英雄连”——陈赓大将之子 陈知庶将军为作者题词
一、组建援藏机构支援进军西藏
1950年2月,云南全省解放后,云南省委提出,云南及二野四兵团当前的主要任务是“立即进行城市接管,改造起义部队,征收公粮,剿灭土匪,支援进军西藏,挺进边疆,巩固国防。尔后,准备在清匪反霸减租退押的基础上,实行土地改革,完成彻底消灭封建的战略任务。”并指出,完成以上任务的主要力量是军队。要求全体同志紧紧团结和依靠各族人民,克服各种困难,坚决完成这一光荣任务。二野四兵团全体官兵肩负的任务艰巨而复杂,兵团党委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做好民族工作,加强民族团结,才能保证上述任务的完成。新政权建设百废待兴云南与支援进军西藏工作同时展开,在那样条件下和环境下,可以说当时困难可想而知。
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在国防上具有重要战略地位,70前,美、英帝国主义百计地策动“西藏独立”,妄图阻止我军和平解放西藏,为了尽快完成祖国大陆统一的伟大事业,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于1950年1月指示西南局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十八军为主力,在西北军区配合下进军西藏,命令刚刚驻防于滇西北二野四兵团十四军四十二师组建进藏部队,抽调四十二师一二六团(欠第三营)和一二五团第三营,奉命作为昌都战役的南集团的组成部分,由德钦入藏,解放盐井、碧土,进驻察隅、科麦,配合十八军进军西藏。
为不给西藏人民增加负担,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指示:进藏部队兵力装备务必求精干、适用;“进军西藏,不吃地方”,一切军需给养必须由内地供给、自己携带;要进行民族政策和语言的特殊训练。中共中央西南局和西南军区确定了“政治重于军事,补给重于战斗”工作方针。为支援进藏部队,云南省省委、省政府、军管会和二野四兵团共同组建了“援藏委员会”,下设公路局、电讯局、民力运输局和物资供应局,滇西卫戌区和大理、保山、丽江三个专区有关的15个县都成了援藏机构,由十四军兼滇西卫戌区统一指挥。
为完成祖国大陆统一,胜利进军西藏,驻防于云南二野四兵团作了广泛深入学习动员和准备,作战部队及办学于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二野军政大学第四分校等许多单位和个人都主动要求进藏。在后勤保障方面,西南局、西南军区制定了“只要使用合理并可能做者,需要什么给什么”的方针,省委,军区前期动员了民工2万,军人2000余人抢修滇藏铁路,以4500匹牲口和1.9万民工组成运输队,保障进藏部队所需物资。
图片
“把红旗插上喜玛拉雅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军长,西藏军区司令员 张国华中将之女 张小康同志为作者题词
二、军队组建辎重团建立雪域补给线
按照“政治重于军事,补给重于战斗”的方针,二野十四军对辎重二团的组织特别重视,兵要强兵,马要壮马,干部要独挡一面的干部。指示:“进军西藏,与过去的进军不同,其政治影响大于其它影响,后勤供给重于前线战斗,部队能否在西藏站稳脚跟夺取胜利,关键的关键是运输问题。”
光荣而艰巨任务就落在了辎重二团身上。 1950年4月,二野四兵团十四军奉命抽调四十、四十一、四十二师3个以骡马为主要运力的运输营组建辎重团。团长王正平、政委杨尚志、副团长冯德胜、政治处主任刘德志。1950年底,又把十三军的一个辎重营合编过来,进而调整领导班子,团长仍为王正平、政委刘德志、副团长冯德胜、参谋长李聘山、后勤处长李德胜、副参谋长孔繁德。初建时期的辎重二团有强兵1000余人,壮马615匹,按一人一马编成3个营,9个运输连。
战斗部队在前开路,运输部队在后保障。此次进军西藏,辎重团配合一个步兵团,步兵团在前开路,辎重团后面保障,任务仍然是运送粮食弹药等。随着昌都战役胜利结束,十四军一二六团奉命进驻西藏察隅,察隅地区人烟稀少,部队进驻之后,吃的穿的用的,全部从云南运出,昌都和察隅地区,位于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东麓,属青藏高原范围,由滇西北入藏,必须跨越的横断山脉,渡过怒江、澜沧江、金沙江。这里山高谷深,交通阻隔,人烟稀少,生产水平极为低下,群众用粮都很困难。藏东南的高山海拔一般在4000米左右,其间的梅里雪山、牛拉雪山、祖秀拉雪山和日秀拉雪山都在6000米以上,最高的梅里雪山达6700多米。
为完成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十四军四十二师党委经过深入研究,统一了认识,把政治和物资准备放到首位,经过大量的实地调查,对运输保障的地区有了一个基本认识,制定物资运输保障方案,确定了进藏所需物资运输的两个方向。
一个方向是从云南的大理到西藏的察隅,经过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独龙江,那些大江之间的雪山草地,路程2000多公里,没有铁路、公路,马车牛车都不能通行,物资运输全靠人背马驮,运输难度极大,是难以完成支援进藏部队物资保障任务的。
另一个方向是从大理到梅里雪山脚下,是由民工马帮承运。梅里雪山至察隅的竹瓦根地段,完全由辎重二团转运。那一段路程的长度是600华里,横跨梅里雪山、牛拉山、舒拉山、祖秀马拉山、日秀拉山等多座雪山,和怒江峡谷、独龙江源头地带的草地。600里运输线上,5000米以高山就要13座,而村庄仅有6个,每村几户人家,多数地段没有人烟。在这个地区不具备人类的生存条件的环境里搞运输,是极端困难的。
图片
作者对原“梅里雪山英雄连”所在辎重团宣传队宣传员 陈永柱将军进行访谈
三、采用“宝塔式”运输线把最困难一段包下来
经过多次研究,综合考虑,为完成进军西藏物资保障任务,决定采用“宝塔式”运输,即分线、分段、接力运输,经中共滇西工委书记李成芳军长批准实施,路线分保山方向,由保山至门工;丽江方向由丽江至门工。沿途设站,把千人万马的运输队伍,分布在沿线各段上,接力前运,排除了沿途消耗自运粮的弊端。
由保山、丽江地区组织运输大军,作为“宝塔”塔座部分,把援藏粮食、物资等源源不断运到西藏门工地区,进藏部队所需的粮食和物资运到门工集中,再由门工运到察隅,门工到察隅就是“宝塔式”运输方案的塔尖部分,也是最艰苦的地段,这一任务由十四军辎重二团担任。
1951年辎重团接受新任务后,进行了组织调整,购进藏种骡马近1000匹,补充战斗人员,全团骡马达到2200匹,官兵1800多名。1951年秋,到达梅里布工至竹瓦根一线,3个营分3个梯队展开,沿线设21个站,采用站与站之间接力转运的办法。辎重团担负从梅里布工至竹瓦根的这条运输线,长达600华里,是自然条件最险恶的地段,有梅里雪山、牛拉雪山、祖秀雪山、泽马拉雪山、日秀拉雪山等5座5000米以上的大雪山,独龙江源头鲁贡地区有首民谣:“正二三(月),雪封山;四五六(月),淋破头;七八九(月)正好走;十冬腊(月),学狗爬。”运输任务就在这样环境下进行的,下雨、下雪、下刀子都不能停止运输工作。几场大雪,白茫茫一片,山路被雪覆盖,气温急剧下降,骡马冻伤死亡日增,全团已有400多匹驮骡不能使用。辎重团党委及时采取措施,除积极治疗驮骤外,向全团发出号召:“大力突击运输,争取雪封山前完成任务。”正因为这支新组建起来的运输队伍,一投入工作就显露出锋芒,展现了他们有高度的政治觉悟,有解放西藏、统一祖国的坚强信念,有吃大苦、耐大劳、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中共滇西工委和十四军就把最艰苦的任务交给他们去完成。
图片
“梅里雪山英雄连”所在辎重团从云南德钦出发进军西藏,受到汉、藏各族同胞的欢送(陈永柱将军 供图)
四、战斗在雪域高原的“梅里雪山英雄连”
1950年10月21日,辎重二团四连的同志们爬上了5000米高的梅里雪山,这是他们所通过横断山脉层层山峰中一座最大的雪山。山陡路窄,空气稀薄,终日白雾茫茫,大风刮着雪花,发出“鸣鸣”怪响,就是空手行人,走上十步也得喘一喘气。但是四连的英雄们就要在这雪山顶上设站运粮。
“为了祖国领土的解放,我们要战胜雪山,坚决完成任务!”四连的同志们都下了决心。
梅里雪山山路陡、窄、险,山路虽成“之”字形,但仍然笔直陡立,走在行军队列里,看上去头顶上有人行走;往下看,脚下有人行走。行进中,还得十分小心,不能踩碰路旁的石头块和松土,若一失脚碰下石头,下边行进的战士就有负伤和丧命的危险。
梅里雪山陡峭,下驮子就下在稍微宽些的山道上,有那么多的牲口,要设营是不可能的。但是他们有勇气克服一切困难,用带来的几把洋锹和藏刀,挖起白雪,劈开冻土,开出一块平地来搭帐篷。帐篷搭起来,一晚就被雪压塌了。帐蓬里的雪一着暖气溶成了水,被子全部弄湿了。白天整天是雪和雾笼罩着山顶,没有太阳晒,同志们不得不盖着潮湿的被子度过寒夜,这样就非盖茅棚不可。战士们一边运粮,一边抽些人来砍松树,搭架子,架子上面盖上松枝和土,周围用松枝围起来。3天以后,每班都有了这样一座“平房”。风雪是可以遮住了,但是下面十分潮,用了些松毛铺在地上,每人又垫了一块羊皮也隔不住潮湿,后来想办法用剥下的松树皮垫到下面,才稍微好些。四连的任务是下山把二连运来的粮食搬上来,再给三连送到山的那面去。二连交粮的地方“多通”,是一块四五亩大的平地。给三连交粮的地方在山的那面,战士们叫它为“沟底”。两地隔着梅里雪山顶,上下共有70里,四连就负责这一段路程的转运。
5000米以上的高度,空气稀薄,氧气不足,每个人都感到胸口好像压着千斤重担,气喘吁吁。走动几步,就得停住脚喘息。高原反应症出现,就按原来准备的办法整治,人人拿出草果和红糖来嚼,多数人很有效,胸闷、气喘症状有缓解,少数人仍不行,想坐下休息,患高山反应症的人,绝不能坐下歇脚,坐下来有两个危险:一是冻伤,二是窒息。
图片
“梅里雪山英雄连”所在辎重团翻越梅里雪山(陈永柱将军 供图)
二连官兵开展相互鼓励,互助扶着继续前进。山上空气很稀薄,开始时都感到头晕,呼吸困难,吃过饭后肚痛肚胀,牲口也有肚胀的。由于事先作了预防工作,大家积极研究克服困难,每晚喝酥油,喝辣汤,做饭时水要多滚几滚,吃饭时菜一打出马上就冷了,就把菜盆放到火上,不吃冷菜剩饭;牲口也没让喝过冷水,每星期一个牲口灌4两酥油,草内要加些盐巴;军马管理组每晚检查饮水、吃草的数量,所以在那种环境当中,发生的病号不多。生活是十分艰苦的,早上脸也不能洗。起早落黑的去背粮,鞋袜从来没干过,早上起来,袜子冻得硬冰冰的像一双皮鞋,要用脚的温度来暖开它。牲口的嘴下结出了小冰棒,毛上凝成了一层白霜。在极度疲劳和恶劣气候影响下,战士们减少了饭量。开始每排一锅饭不够吃,后来半锅也吃不完,十几天后,他们的面孔显得又黄又瘦了。
这样的环境,任务又是如此的艰巨,支部作了研究,党员要带头,作好思想体力互助。行政上也提出要向“海上风暴的英雄们学习!”“一分艰苦,一分光荣”的口号响遍了四连。在风雪里,战士们拉着牲口爬山,手冻僵了,风雪一阵阵迎面扑来,使人呼吸感到十分困难,崎岖的山路非常难行,由他们驻地到“沟底”40里就有80多个弯。有一次十二班的一匹牲口,一不小心把驮子翻到沟底河里,这时舒乾亭、古树云同志就不顾一切,跳进了3尺多深的冰冷河里,捞出了驮子。没有使国家的财产受到损失。
开始十来天,风雪一直不停,一天能有半个钟头见上太阳就是好的。10月27日那天,风雪越来越大,路被雪封没了,有的地方雪深过膝,牲口的缰绳冻成了直的,人的手脚都失去了知觉。牲口从多通驮着粮爬上山来,走在前面的还好些,后面的牲口一走一滑,一滑就是几十丈,滑倒的牲口摔下的驮子,摆了一山。为了赶快支援解放西藏,同志们恨不得把牲口背上山去。吴三元同志的牲口滑下山,他死拉着不放,一直滚了几十丈远,爬上来时浑身都沾满了雪。他把麻木的手放到嘴边哈了一哈,又赶紧去收拾驮子。这时,共产党员方守成响亮地喊出了:“我们要争取立功入党,就要在这时来考验!”大家也都喊着:“人在粮在,人在牲口在,坚决完成任务”的口号。
困难动摇不了战士们支援解放西藏的决心。路又窄又滑,牲口没法上山去,两人抬着一个驮子就更没法行走,他们就把200斤重的驮子放上了肩头,一个一个的扛到驻地。马国栋、梁隆富同志没鞋穿就赤着脚在雪中扛驮子。
大雪快要封山了,雪若封了山,就得绕道运粮,那还要过溜索,人呀马呀,困难就更多了。这样,任务就必须提前完成。部队首长亲到山上动员,说明解放西藏意义的伟大,指出必须克服困难提前完成任务,减少消耗,争取在这次光荣的任务中人人立功,个个入党。第三天炊事班、掌工班的同志也要求下山去扛粮,并拿出鞋子来互助没鞋子穿的同志。从多通往山上扛粮,30里的上坡路,李银根同志拉着牲口,还扛一包60斤的粮。修路组的同志一面修路,一面每人还背一包。第二天扛一整包的就有24人,文庚午同志扛了一包半,连内就不断地表扬鼓励,以后,普遍的是牲口驮三包人扛一包,最后,由每日全连326包增加到481包。扛粮当中,同志们发挥了高度的顽强性、积极性,干部党员都起了带头作用。营长、教导员拉着牦牛还扛了一包,党员舒乾亭带病还扛两包,小鬼周耀发一次只能扛一包,一天起早搭黑扛两次,小鬼通讯员陈忠国、苗文忠扛了一包半走上一段,再返回扛一包半走一段,这样分段轮扛,一天一个人就扛了三包。周德功同志拉着牲口扛着粮,手冻僵了,文化教员吴正坚同志因疲劳过度和雪山气候关系而使右眼失明了,另外有39个同志冻坏了身体。但是,还可以随时听到:“真金不怕火炼,不怕困难是好汉”的口号,和雄壮的歌声“不怕雪山高,天气寒……”。
大家又提出了:“再加最后一把劲!”最后一天早上,四排吹过起床号起来已落了后,459包米、10箱银元、34袋鞋、两箱油都被别排抢着驮走了,他们有两个班落了空。
26天时间把30万斤粮运过了雪山,正象援藏英雄方守成所说:“为了祖国,我们没被雪山气候战胜,相反地战胜了雪山!”
在人民战士的面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战不胜的敌人!辎重二团四连为尽量多运物资到前线忍饥挨饿,受苦受累,以平常人难以忍耐的吃大苦耐大劳精神,胜利地完成了运输任务,圆满地保证了进藏部队的物资供应,1951年3月,十四军兼滇西卫戍区召开英模代表大会,辎重二团四连被授予“梅里雪山英雄连”称号并嘉奖为一等模范单位。
云南刚刚解放军50年代初,云南的党政军,为西藏和平解放,完成祖国大陆统一的伟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滇西人民和驻军,为援藏支前,作出了无私奉献,其英雄业绩,将永载史册。
图片
云南各族人民迎接援藏胜利归来的“梅里雪山英雄连”所在辎重团(陈永柱将军 供图)
1951年5月23日,随着《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的签订,宣告西藏和平解放。从此,西藏人民永远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羁绊,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在祖国大家庭里走上了团结、进步、发展的光明大道。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西藏和平解放,不仅粉碎了外部势力妄想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图谋,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而且开辟了百万农奴翻身解放的道路,开启了西藏走向繁荣进步的光明前程。”
在纪念西藏和平解放之际,我们深切缅怀为西藏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边疆贡献了青春、智慧、力量乃至宝贵生命的先烈和英雄们,他们的丰功伟绩和崇高风范将永垂青史。
图片
作者简介:尹仑,男,白族,云南昆明人,博士,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首席研究员、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朱德思想生平研究分会理事、中国新四军研究会理事。
来源:庄世宏主编《老西藏精神研究》(第五辑),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2024年版,第161-17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