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战斗英雄,讲给美国人听的版本和在国内讲的,不一样

下面的文字是美国人对上甘岭战役中著名的战斗英雄,134团8连连长李保成的采访,8连么,就是著名的“特功8连”。不知道什么原因,美国人把他的名字写成了ZhengYanman(郑彦满),也许是老人的要求,用了化名;也有可能是冒名,但可能性很小,李小兵博士是严肃学者,不至于被冒名者欺骗。
图片
美国版本和国内的8连战斗版本很有些不同,有差异的地方我用粗体字表示,并在下面列出国内版本,国内的版本以张嵩山的《解密上甘岭》为蓝本。在对比两个版本差异时,我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细节。下面是美国版本:
1952年10月16日,当我们听说我团在597.9、537.7高地北山的16个阵地中损失了14个阵地时,我们感到非常震惊。我不敢相信,在一天的防守中,我团竟然伤亡了550人。第二天,我八连接到命令,增援一连597.9高地的防御。在连通报会上,我没有告诉我的部下,一连200人,包括伤员在内,只剩下20人了。我不想吓到来连队还不到一周的几十个新战士。
我在会上告诉我的士兵们,由于我们在山上进行了坑道工程,他们可以依靠非常强大的防御系统。我对此非常确定。在过去的四个月里,我们一直在沿着正面防线轮流修建坑道工事。由于缺乏先进的工具和用品,我们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自己的“随身携带”的东西,例如小铲子和镐。经过一周的土方工程,当我们的工具磨损、食物耗尽时,我们被另一个连取代,继续在山里挖掘。然后我们转移到后方获取补给,并携带工具和食物返回山上进行另一轮班次。通常,每个战斗士兵最多携带25-30公斤的物资。由于后勤服务不太有效,我们觉得自己背着物资比等待别人给我们送来更安全。
我们在山里挖掘,取出岩石和沙砾,同时试图避免塌陷。由于缺乏照明地下隧道的灯,我们只能燃烧松脂。隧道入口处还使用了碎玻璃和金属板来反射白天的阳光。
此时,我们团已经在 597.9高地内建造了一个地下网络,并有一张地图描述了三个树形坑道系统。在地表以下大约6-10米处,有三个主要坑道,像树干一样,长约60米,高1.5米,宽1.2米。每条主坑道都连接着八个短侧坑道,就像树枝一样。每条侧坑道都有几个像树叶一样的隐蔽部和储藏室。我向我的士兵展示了入口、过境点以及网络的运作方式。
我告诉我的连队,只要我们有坑道,我们就可以保卫这座山。事实上,我对此并不确定。我从来没有在地下与地面上的敌人战斗过。我这么说,是为了消除我的士兵心中的疑虑,让他们保持高昂的士气。我不得不用中国民间故事中的孙悟空来比喻。
孙悟空的故事在中国和超人的故事在美国一样受欢迎。“我们明天晚上将对山发起进攻,然后进入坑道,”我在简报会上说道,“我们要成为孙悟空,在铁扇公主的肚子里捣乱。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进入敌人的肚子,踢打、击败敌人。我们可以在山上把敌人打翻。” 这对士兵们来说是有道理的。从他们的表情和声音就可以看出,他们并不缺乏自信。
然而,作为连长,我知道这将是一场艰苦的战斗。当天早些时候在团部召开的指战员会议上,团长刘占华要求我们坚持到底。 团长说:“我们在五圣山的强大防御将使美国人回到板门店谈判桌前。” “ 10月7日,美国人推迟了朝鲜停战谈判。现在他们再次尝试战场,以获得他们在谈判中得不到的东西——更多的领土。我们不能失去中国和朝鲜士兵在过去两年里为之奋斗的一寸血腥土地。只要我们能把它握在手中,这座山就是朝鲜的。我们必须在这里阻止美国人并将他们送回板门店。”
10月18日夜,我们连队摸黑上山。“寻找掩护,”我告诉我的排长们。“没有与敌人接触。“我想确定这是一次隐蔽的活动。我的任务是增援坑道中的第一连,并将这些坑道掌握在我们手中。这将是防御性战斗; 我连的两百多人悄悄地慢慢爬上山。
大约到达山腰时,我们的部队停了下来。尖兵报告说,他们在山上看到了鬼魂。事实上,他们是睡在战壕里的美国黑人士兵。我们的新兵以前从未见过黑人。在敌军阵地周围爬行,我们甚至能听到美军士兵的鼾声。
图片
到了山顶,部队再次停了下来。我们遇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我们找不到坑道的入口。两天的猛烈炮击和激战几乎改变了山上的每一个地标。我的地图没用了,我们无法与坑道内的战友沟通。由于距离黎明只有大约一个小时,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下山撤退到安全的地方。 如果我们不能在黎明前进入坑道,我的两百人将很容易成为敌人炮火的目标。“不要惊慌,”我告诉我的排长。“分散去寻找隧道入口。”
我们偶然发现了坑道的新入口。我们的一名士兵在寻找入口时掉进了一个很深的弹坑里。洞底突然有几只手抓住了他,按住他的腿,捂住他的眼睛,夺走了他的步枪。“等等!别开枪!” 他大喊,捂在眼睛上的手立刻被拿开。 他发现自己在坑道的一个新的隐蔽入口处,和几名第一连的中国士兵在一起。我让一连用面粉标记了通往入口的路。黎明前,整个第八连开进坑道,没有造成任何伤亡(除了两名士兵在行动中失踪)
(国内版本说的是伤亡5人,这种都是小问题,无所谓。)
坑道内一片混乱。首先,三个坑道相互隔绝,坑道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和通讯。每条坑道都因十月敌人的袭击而遭受严重破坏尸体、弹壳和垃圾到处都是。没有补给,没有食物,最重要的是没有水。
可以理解的是,坑道里的士气低落。没有指挥系统,坑道和团部之间不存在通讯,没有人知道该怎么做。坑道内约有一百名士兵,来自六个不同的连,年龄从十六岁到五十二岁不等。大约有五十人受伤,他们没有得到任何药物或医疗援助。他们躺在那里,有些人快要死了,但似乎没有人关心。其中一个洞内堆放着二十多具尸体。
图片
这张照片是后来的摆拍
也没有人关心安全。 我们搬进来的第一天早上,坑道里就发生了七起步枪意外走火事件和两起手榴弹走火事件。 当我得知我的几个人因这些意外走火受伤时,我真的很生气 。
第二天一早,我召开了干部会议。指挥官们坐在坑道里的蜡烛周围,都同意我的建议。首先,我们必须有一个指挥系统。我将指挥保卫这座山和坑道。尽管还有其他几名军官,尽管他们在坑道中幸存下来,但他们已经失去了大部分人。例如,第一连只有十六个人。我是唯一有电台并能与我们团部保持联系的连长。
接下来,我把受重伤的战士们送下山,送回后方。我要求那些伤势不重的人自愿留下来。在接下来的两个晚上,大约有四十名伤员被疏散。后来我得知,当晚,一名营长和几名假装受伤的士兵试图离开这座山。该军官在中国接受了解放军军事法庭的审判,逃跑的士兵被当场处决。(张嵩山说1营营长是在6号坑道,并没有和李保成在一个坑道,也不是装伤员离开,而是美军用火焰喷射器封锁,受不了,错误地决定突围。反正不一样。)
我决定在夜间攻击敌人的地面阵地,以便在白天确保我们的隧道安全。这个决定是根据我在山上头两天担任指挥官的经验得出的。
10月19日上午9点左右,我在597.9高地指挥的第一天。敌人发现了我们的两个入口。下午1:00,他们发起攻击,用无坐力炮、机关枪和榴弹发射器向我们的坑道发射。但“S”形地道限制了他们的火力,所以他们试图进入我们的坑道。为了保卫我们狭小的坑道,我一次只能派三个士兵到入口处。每队只持续八到十分钟。日落时分,袭击停止了。我们伤亡惨重,死亡四十九人,受伤十七人。而且,在敌人的连续炮击下,我们的一些坑道也塌陷了。几名战士被活埋在坑道内。
我们的士兵变得沮丧。10月19日晚上,有的人向我投诉。“八连从来不打这种仗,”他们说。“我们不是这里的超级美猴王。我们感觉就像一只被困在山里的陷阱里的猴子。敌人在我们头上四处走动。我们对此无能为力。我们能做的就是等待下一次的袭击。”其他人想知道我们能在山上呆多久。三天,也许四天?时间不会太长了,因为每天都有更多的人被杀,我们的坑道被一块一块地拆毁。
团长也很担心我们,在电台里问我是否需要增援山上的部队,或者换一个连来代替。“不要再送苹果了,”我回答团长。(我们的无线电暗号中的苹果意味着增援部队。) 我们不能再待更多的部队了,因为我们的坑道越来越短、越来越小。
“八号没问题。我们可以留下来。” 一个新的连队只能采用同样的防御方式,并继续牺牲更多的士兵,以便在坑道里停留更长时间,这不会变得更好。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找到一种更好的方法来保护我们的坑道。
半夜,我派了几个班出坑道去寻找水和弹药。“不要交战,”我告诉班长们。但他们中的一些人无论如何还是跑进了敌人的战壕并开了枪。
出乎我们意料的是,交火一结束,美韩士兵就撤出阵地,下到了山下。我很高兴得知敌军似乎对夜战不感兴趣。他们晚上没有空中支援和炮火覆盖,可能认为第二天早上就能轻松夺回这座山头。
这一段就和国内完全不同了,10月19日是15军发起反击之夜,8连被送上山,就是要在反击时发挥大作用,估计应该是老英雄年事已高、记错了。有趣的细节就在这。
抗美援朝战争的书到底看什么?
一种就是看可读性。让你看得动感情就是好书嘛。当然啦,前提是史实基本真实。所以《志愿军征战纪实》、《解密上甘岭》这类书就是国内最顶级的抗美援朝战争书籍了,对了,还有叶雨蒙那几本。能超过王树增的,我看是一个都没有。
《解密上甘岭》,以前网上有人极力攻击这本书,一个网名叫“马踏飞燕”的人,大概意思就是把秦基伟、15军抬太高了。15军有什么问题吗?部队是没有问题的,志愿军每一个军的基层指战员都极其英勇,这个极其是血红血红的极其。领导就能代表这支部队吗?在很多人的观念里,领导就代表了部队,但我从来不认为领导就能代表部队。15军作为部队来说,没有问题,看看基层指战员在上甘岭的表现就足以说明一切。
作为纪实文学来说,文字有感染力,不就是好书吗?它又不是正规战史,不能要求史实无误。
《解密上甘岭》可以看做是给上甘岭战役、给15军树立丰碑的书吧,15军当然值得。
我们先话题转回来说刘家驹,被网络左派痛骂的刘家驹,他在《我经历的朝鲜战争》中讲了个故事:
第二天,我提前来到龙凤山我们营的观测所。等了半个时辰,慰问团一行在师警卫连的护卫下爬上山来了,他们有12个代表和8个演员。据说,来的人都经过严格政治审查的,他们分成7个小组,到炮兵观测所来的三位代表,自然有乔哥。
山上的指挥所都是土木结构的掩蔽部,活动面积小,只能容下三到五人,原值班的和通信人员都撤走,瞭望孔有 30——50公分宽,可供三人观望。师领导担心不够,还让工兵连在附近又构筑了几个临时观察所备用。我们的观测所有一架20倍的炮对镜,一个代表往镜里瞧时,兴奋的喊开了:呀呀,敌人从工事里伸出来的枪都看见了!
我向他们三人介绍了敌我态势,这场战斗用多少炮弹打,多少人攻。他们仨听得新奇又新鲜,傻傻地张着嘴。更让乔哥感动的是,他在家乡见我时,我还是个娃娃,现在已是带兵的排长了(其实还是见习的),表扬说:老弟呀,你像个官了。
我把炮对镜对向攻击目标641,还给他们配了两个望远镜。我一边讲解,一边给他们指示目标。这是一条横向拖长的山梁,641是山梁中段隆起的山包,面积约百十平米,美军只用一个排依托水泥工事在防守。我们攻击部队从我方的610阵地出击,顺山梁到641约400米距离,为了给慰问团观看清楚,攻击路线和战斗队形,全都选择在面向我们的斜坡。三位代表听我的介绍,已急不可待,巴不得马上看到敌人灰飞烟灭。
......
我突然想到,过去我们“挤”阵地,都是多路攻击,敌人总是措手不及,惟独这次是专为代表观看,仅选择一个光秃秃的山坡,而且还是单一的路线在出击,只为看,不为战,把战士生命当了儿戏。
敌人开始在我进攻道路上进行炮火拦阻射击,五连全暴露在山坡上挨打。在岩石边的指挥员已无能为力了,我看到他把挂在胸前的一只小羊角号放到嘴里,我虽然听不到号声,但我能猜度他是在下达撤退的号令。果然,上去的两个排连滚带爬的退下来了,只剩下十几个人。
山梁上没有枪声了,战斗已停止。我们的三位代表都长叹了一口气,他们没见到消灭一个敌人,看到的是自己人死了一大堆。他们惶惑的脸上似乎都是在责怪自己,不该来看一场用生命表演的战争。
我安抚他们说,失败是兵家的常事。乔哥保证说,我们回到四川不会乱说的。
七团团长在战场上培养了争强好胜的脾性,这次却在祖国亲人跟前大丢了面子。送走慰问团,他火冒三丈,要惩处指挥战斗的二营副教导员。团长之所以用他,一是年轻,二是四川人,如让代表们看他打了胜仗,会给四川人增光添彩的。可惜他辜负了团长的期望,只能让他上天国去反省。他命令身边的赵参谋,去二营执行他的处决命令。
赵参谋到二营,把副教导员五花大绑拉到一个山沟里,举起手枪对向他脑后勺,问,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副教导员已泪流满面,说“我对不起祖国,对不起团长!我不知道该怎么打这一仗——团长是要我表演啊!排兵布阵都是你们来制定的,我的失职是没有拿下阵地。”
赵参谋的心颤动了,这场战斗是他和团长来二营部署的,团长还特别指名要副教导员代连长指挥,自己也有重大责任。他慢慢放低了枪口,回过头对跟在身边看他执行死刑的营长和教导员说:“你们给他松绑带回去,等候发落。”
赵参谋没直接去找团长解释他不执行命令的原因,即使他敢去,也会尝到苦果。他先找了慰问团副团长,请他出面干预。这位副团长是从部队转到地方的,他和我们师政委交换意见时说,责任不在基层,不能再用干部的性命去抵偿这场战斗的损失,希望枪下留人。
副教导员给保下来了,撤职任副指导员。回国转业回四川,在一家大厂做保卫股长。
多年后,我见到已是某步校教研室副主任的赵参谋。旧事重提,他说,这明明是团长好胜喜功,不惜人命,自己下不了台,还诿过于人,要那个副教导员给他垫背。
刘家驹写下的这一段啊,让“乌有之乡”为代表的假左派疯狂了,跳出来怒斥,各个假左派军事自媒体也跟着痛骂。这帮人的思维就是必须高大全,你只要脱离高大全,你就是汉奸卖国贼。刘家驹1949年入伍,他自己就是志愿军,他为什么要污蔑自己?
我正好给书稿补充细节时补充了这么一段:
...遭遇了美军骑兵第8团第2营F连派出的巡逻队,这支巡逻队报告说自己遇到了麻烦“遭到不明部队的袭击”。美军G连的二等兵卡尔·西蒙在阵地上听到了巡逻队方向传来的枪声、号角声和喊叫声。G连的韩军附编“卡图萨”(KATUSA)无法识别语言,但表示一定是中文。志愿军击溃F连巡逻队,冲向G连时,西蒙说“在这个位置上有一种集体的歇斯底里,每个人都是为了自己。到处都是中国人在喊叫,我不知道该走哪条路。最后,我只是随大流。我们跑啊跑,直到军号越来越弱。”随后,西蒙发现自己在35个惊恐的逃亡者中,他们中的军官没有表现出行使领导权的强烈愿望。这群人只是开始拖着脚步往南走。大多数人扔掉了他们的武器。后来G连这个排的溃兵逃亡了14天,回到了英军第27旅的阵地。[485]
最有意思的是,当美军自揭其短,左派自媒体和左派读者就一片叫好声:“真实,就是真的。美国人真差劲。”西蒙自己就是美军,他为什么要污蔑自己?他没有污蔑自己,他就是说了真实情况。
其实美国也有这样的“左派”,补充的这段细节出自英国人黑斯廷的《朝鲜战争》,是知名度很高的一本书。美国也有极力维护美军形象的“左派”的,我们来看一段,摘自《龙口之中:清川江战役中的第2步兵师》。
1987年,当我在奥马哈的内布拉斯加大学主修历史的本科学生时,我受到了写清川江战役的启发,我读了英国作家马克斯·黑斯廷斯的畅销书,题为《朝鲜战争》‘黑斯廷斯’这本书在英国和美国都很受欢迎,它是历史图书俱乐部和军事历史图书俱乐部的精选。读完这本书后,我被黑斯廷斯对美国军队的许多负面的、未经证实的评论所困扰。他写的关于清川江尤其让我愤怒。当黑斯廷斯在他的书《朝鲜战争》中写清川江战役时,他完全忽略了第二步兵师在1950年11月25日至29日进行的绝望的拖延行动,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11月30日在库努里顺天路上降临该师的灾难上。黑斯廷斯声称第二步兵师在一次战斗中表现出色战斗期间懦弱的表现,他晦涩的散文的反美言论,其中大部分是完全没有记录的。
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美军有个准将,怒斥美军对朝鲜战争的反思,是在“自虐”。关于这段我在书稿的一开始就进行了论述,这里就不说了。
所以呢,必须高大全,中外都有这种人。这类人脑子一般都有点问题。这里我顺便回答有些读者老是提出的问题:你王正兴怎么老是用外国资料​?
呵呵,我用外方资料来写志愿军自己没记载的胜仗时,你们一个个“真的真的真的,就是真的”​,就前段时间写的20军那篇,“永远攻不下来的黑云吐岭”,“地狱山”,“死亡谷”,我引用的全是美方资料,那时你们怎么没跳出来喊假的假的啊?我用外方资料来写志愿军自己没记载的败仗时,你们一个个“假的假的假的,就是假的”​。​可真够双标的。
还有人说“就是美军隐瞒自己伤亡”​。美军和38、39、40军打的时候伤亡大多能对上​;跟有几个军打,伤亡永远对不上。原来美军还要从志愿军里挑几个军来隐瞒伤亡啊​?
而各种书籍里的细节呢,总是非常有意思的。
图片
下面来说美军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这是美军的一个厉害人物,不过被美国偏向海军陆战队的作家污名化的很厉害。长津湖战役的时候,阿尔蒙德的指挥车里是能够洗热水澡的,这个细节很多读者都看到过,我就不去截图了。
这个事被美国作家和很多美军官兵批评、嘲讽了很多年。这绝对没问题,他打仗厉害是一回事,前线官兵冻死冻伤,军长却在洗热水澡,肯定会挨批。
而各种书籍里的细节呢,总是非常有意思的。
图片
如果批评不自由,那赞美毫无意义。
我们还是回到李保成给美国人讲的版本。
10月20日,我想到了一个新的防御计划。按照我的计划,我们首先要在夜间走出坑道,攻击敌军。他们撤退后,我们就接替他们在山上的阵地,努力坚守到第二天早上敌人反攻为止。我算了一下,他们需要两三个小时才能发起一次袭击。当他们的攻击开始时,我们会撤退到坑道中。直到下午的某个时候,敌方士兵才能确保他们的地面阵地。这样一来,他们就没有足够的时间找到我们的隧道入口,然后在天黑之前对我们的隧道发起一次大规模攻击。白天我们的隧道和士兵都会安全。我立即向团部报告了我的新防御计划。
团长批准了我的新计划,并补充说,团迫击炮连可以提供支援火力,减缓敌人白天的反攻。他向四十五师部汇报时,将我的方案命名为“积极防御”方案。
事态很快证明我的主动防御计划效果很好。10月20日夜,我命令6个班向山上敌军阵地发起攻击。当他们开火时,大部分美国士兵(美第七师)和韩国士兵(韩国第二师)从战壕中撤出,并转移到山下。在造成一些人员伤亡的情况下,我们在第二天早上就占领了 597.9 高地表面16个阵地中的12个。我向团部报告了我们的成功。团长后来告诉我,10月21日,师部向其他团介绍了我们成功的“积极防御”经验。四十五师在保卫两座山头的前7天里,损失了4000多人。我的积极防御,通过改善隧道的防御,可能挽救了一些中国士兵的生命。
图片
10月22日的实战经验进一步支持了我的建议。敌军并不急于夺回阵地, 直到上午11时30分才发起反攻。上午的大部分时间我们都在坑道外度过,修复入口、蓄水、收集弹药。我们的士兵四天来第一次享受休息和阳光。他们的士气很高,指挥官们对我的新战术也很兴奋。“连长,我们可以在靠近阵地的地方建造隐蔽的入口。今晚我们再次接管这些阵地会更容易,”我的一位排长建议道。“连长,”另一名排长说道,“我们把死去的战友埋在掩体里,这样他们的尸体就不会被炮击和轰炸毁坏了。”
上午11时30分左右,敌军炮击开始。我们都搬进了坑道。当天下午,敌军占领了山上的地面阵地。到下午5:00,他们发现了我们的两个入口。然而,正如我所想,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对我们的坑道发起大规模进攻。他们只是在天黑前扔了十几枚手榴弹就离开了。在二十四小时内,我们只牺牲了两名士兵,受伤了五名士兵。这是我们第一次不用在白天进行血腥被动的防守。
夜间,我们的进攻再次开始。这次敌军的撤退似乎有了更充分的准备。 他们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我们一开火,他们就撤出了阵地。第二天一早,他们就提前回到了山上的阵地。
但是,他们并没有对我们的坑道组织任何重大袭击。第三天,也就是10月24日,他们又重复了同样的动作。但我们发现,回来的部队大部分是韩国士兵,只有少数美国士兵。我向团部报告了此事。团长认为,现在597.9高地的敌主力是韩国第二师团。 为了加强防御,他派给 我60名士兵的增援。士兵来自哪个部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来到了八连,山上的所有中国军队都在我的指挥之下。
10月25日,山上的情况发生了变化。敌军带着九辆主战坦克和几盏探照灯返回阵地。我认为他们可能会在下午晚些时候甚至傍晚时分袭击我们的坑道,所以我命令我们的部队做好防御的准备。然而,到晚8:00时,什么也没发生。我们再次对夜战感到兴奋。山上的夜晚属于我们。
半夜,我开始进攻,派出两个爆破小队摧毁敌方坦克。大约十五分钟后,其中一个小队回来了,没有引发爆炸。他们看不出敌方坦克和我方坦克的区别,因为两者都有一个大星星。“我们山上没有坦克,”他们的排长愤怒地告诉他们。“敌方坦克有一颗白星,我们有一颗红星。去把他们摧毁!” 二十分钟后,山上接连发生爆炸。九辆轻型主战坦克中有五辆被摧毁。
“向敌人阵地发起冲锋,”我命令道。我的排长们立即率领七个班、大约一百人,从坑道里涌了出来。他们像前一天晚上一样攻击敌人的地面阵地。
但这一次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敌军没有撤退。他们没有收拾行李离开,而是打开探照灯进行反击。黑暗的山丘突然被敌方的灯光和闪光弹照亮,就像一个巨大的足球场,我的士兵遍布山丘,没有任何掩护和保护。
敌人的机枪和四辆轻型坦克在火炮的支援下开火,在夜间第一次炮轰这座山头。我们的进攻部队在每个敌阵前都面临着坚固的防御。我军占领两个阵地后,就无法再前进了。“拉回来!” 我的声音消失在震耳欲聋的战斗声中。
一小时后,韩军对我军两个阵地实施合围,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我没有足够的人力和火力去营救他们。凌晨2:00,战斗停止,山上恢复平静。一百名士兵中只有十七人能够杀回坑道。我对自己很生气;我的失算导致八连损失过半。
第二天早上,山上的韩军(第二师第三十团)向我方坑道发起攻击。上午11:00 左右,韩国士兵发现了我方主坑道的一个入口。他们扔了几十枚手榴弹,并使用火焰喷射器让我们远离入口。一个小时后,大约二十名韩国士兵设法溜进隧道。S形、狭窄、黑暗的隧道限制了我们的观察范围。直到敌人非常接近时,我们的士兵才能看到敌人。结果,这是一场在黑暗中的肉搏战。我可以听到隧道里到处都是枪声、叫喊声和尖叫声。凭借我们精心组织的地道防御,我们以三十七名士兵的代价,消灭了地道内的入侵者。
图片
在我们能够识别并转移地道中死伤的战友之前,韩国派遣了更多士兵进入地道。这是我见过的最血腥的战斗。虽然我们在下午5点30分成功阻止了韩国人的第二次进攻,但韩国人很快又回来了,并用毒气弹熏炸了坑道。 随后他们用石头和铁丝网封住了我们隧道的入口。他们试图阻止我们在夜间出来再次攻击他们的地面阵地。我们必须等到天黑才能打开另一个入口呼吸新鲜空气。到10月26日结束时,我只剩下了16个人,其中只有4人能够战斗。尽管损失惨重,我们还是留在了山上。
10月27日上午,团长派160人增援597.9高地。团参谋在电台中指示我让我的人做好准备,并于10 月 29 日下山。第八连将被另一个连取代。
“决不!” 我在收音机里大喊。“我失去了两名连政治指导员、八名排长、所有班长以及近两百名士兵。我这里还没完。战斗还没有结束,我怎样才能离开山呢?我该如何面对死去的战友?”
团参谋告诉我,这是团长的命令。
“谁在乎?没有什么可以让我退下山。我在战斗中死后,你可以把我从这里拉回去。” 我真的很生气,不在乎谁听到我的声音。
事实上,团长就站在团部里,听到了我在电台里说的一切。他抓起麦克风,对我吼道:“郑彦曼,你疯了吗?我是刘占华。你竟敢违抗我的命令。做好准备,明天把你的人从那里撤走。”
我停止了抱怨。我只是想让他知道我们没有失败。我们竭尽全力保卫坑道,并在山上呆了十二天。
10月28日夜间,我按照团长的命令,将坑道防御指挥权交给了135团的一名连长。“郑连长,我都听到了。”他对我说。“我们将留在坑道内,战斗到底。”
10月29日夜,八连撤出坑道下山。全队只有六人能够回去并和我一起走下山。我记得十二天前我们搬上山的时候,有两百个年轻人在奔跑跳跃,充满活力和英雄梦想。今晚只有六个人。他们又累又受伤,慢慢地走下山。他们的脸和手臂都被灰尘和血迹覆盖,像炭一样黑。他们的制服破破烂烂,肘部也撕破了。他们看起来就像是在黑暗中行走的幽灵。“洗脸,”当我们停在一个小池塘边时,我低声告诉他们。“你看起来很糟糕,就像战败的士兵一样。我们是新第八连的种子。我们将欢迎新同志并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洗了脸,却洗不掉脑海里那些战友们熟悉的面孔。我的排长、班长和战士们跟着我从中国一路来到朝鲜。他们永远无法回到自己的家,看望家人。他们只有十九、二十岁,就在这片异国土地上流下了最后的血。我让眼泪滴在池塘里。
在团部,我了解到这是我们在朝鲜战争中打过的最血腥的战斗之一。第134团损失了大部分连。该团损失了65%的连级干部、89%的排长和100%的班长。我师在两山上损失了5200人。10月下旬至11月初,第十五军共伤亡11400人,上甘岭战役终于结束。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