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局部地区出现遍地“鸡公虫”,半天能啃光一棵树,如何防治?

湖南益阳部分地区“鸡公虫”遍地
近日,湖南益阳有农民发视频反映,在益阳桃江县局部地区出现遍地的“鸡公虫”,一些果树的树叶遭到这些虫子的啃食。
据当地农民反映,这些虫子在一些果园内数量非常多,呈现泛滥之势,更有甚者,有的果树上面“爬满”了“鸡公虫”,半天就能把一棵树的叶子基本全部啃光。
图片
就此事,央广网的记者采访了益阳市林业部门,获悉这种虫子的幼虫还是一种益虫,能够以土壤中的蝗虫卵块为食,可有效控制竹蝗的危害。
图片
什么是“鸡公虫”?
“鸡公虫”是一种广泛分布的昆虫,也被称为红头芫菁,属于鞘翅目昆虫。“鸡公虫”的头部为红色,具有一条宽黑色纵带。前胸和鞘翅黑色,前胸背板两侧有上魄毛,前胸背板中央有条纹,鞘翅内外缘及中央宽窄纵带亦由魄毛组成,足部细长。
图片
“鸡公虫”的幼虫在土中越冬,来年春天蜕皮为成虫,然后经历变蛹、成虫发生、产卵等阶段。一年一代,一般每年6月中旬为成虫活动盛期。
虽然“鸡公虫”的幼虫是益虫,但成虫是害虫,它们喜欢吃豆科植物、野苋、龙葵、蕨类等植物,特别喜食白花泡桐叶。一旦泡桐叶被吃光,它们会分散危害蔬菜和其他低矮植物。当然,果树的叶子也受到它们的“喜爱”。
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鸡公虫”的成虫对人体也有一定的威胁,如果它们受到惊吓,会分泌有异味、毒性的黄色液体(斑螯素)来“退敌”。我们的皮肤一旦接触这些液体,就会导致起水泡,需要几天才能恢复。
为何这个时候益阳局地地区“鸡公虫”泛滥?
刚才提到了,“鸡公虫”的幼虫以蝗虫卵块为食,是竹蝗的天敌。从今年4月中下旬开始,湖南桃江县局部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的竹蝗,竹蝗的发生面积和种群密度,是近十年来最大的一年,据有关数据显示,影响面积近40万亩。这是导致“鸡公虫”数量激增的一个重要因素。
图片
同时,近一段时间,桃江县经历了连续几天的高温天气,降雨量相对前一段时间明显减少,土壤中的蝗虫卵块更易暴露,为“鸡公虫”提供了更丰富的食物来源。同时,干旱条件也可能促使“鸡公虫”寻找新的食物来源,从而向农作物和果树迁移。
图片
根据网上的消息,桃江县大栗港镇表示,目前“鸡公虫”的虫害主要出现在域内的局部地区,危害相对较小,暂时不会进行大规模的处理,建议村民自行打药进行防治。
如何有效防治“鸡公虫”?
防治“鸡公虫”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药剂施洒、生物防治、人工捕杀等方式。
药剂施洒:在马铃薯、花生等作物田出现“鸡公虫”发生较严重时,可使用高效氯氟氰菊酯、敌百虫、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等药剂进行叶面喷雾防治。注意适时早治、轮换用药,减少农药使用,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
图片
生物防治:可以利用天敌昆虫,如茧蜂和皮蝇科昆虫等,来控制“鸡公虫”的数量。生物防治方法对环境友好,但需要一定的技术和时间支持。
人工捕杀:利用成虫白天聚集在枝叶上为害的习性,用网捕杀,或者使用黄色粘虫板等物理方法诱杀害虫,减少田间虫口密度。捕杀时一定要注意避免直接接触皮肤,以防中毒。
图片
还有一点需注意,在使用农药时,要严格遵守农药使用安全规定,选择合适的农药种类、浓度和施药方法,确保人畜安全和环境保护。另外,在处理废弃农药时,要送到专业机构进行处理,不得随意倾倒或丢弃。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