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遇雁江——小小柑橘树 “甜”了半月村

近年来,雁江区高质量发展硕果累累,农业农村工作尤为显著,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如今,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宏图正在雁江大地渐次展开。
让我们一同踏上这场“乡”遇雁江的旅程,感受这片土地上的变化与活力,见证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
半月村,地处雁江区丰裕镇南部,全村辖区面积3.2平方公里,1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280人,是雁江区10万亩优质蜜柑基地核心村。柑橘给这个村庄带来了什么?我们边走边看。
“以前这里是不种柑橘的,因为村民们不了解具体的经济效益,都不敢种,怕白费功夫。”半月村副主任吴敏告诉记者,当时,为了让大家吃下定心丸,政府派出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宣讲,每位村干部、党员自愿认领柑橘,带头种植。1983年,第一批种植的柑橘结出累累硕果,一上市就非常受欢迎,卖出了一块多钱一斤,激发了大家的积极性,家家户户陆续参与到了种植柑橘的行列中。
如今,柑橘成了半月村的名片,是该村种植面积最大、涉及农户最多的农业主导产业。种植面积已发展到约4000亩,年产量超过4200万公斤。
面对庞大的柑橘产业,半月村在如何打造成熟的产业链,促进产业长期健康发展的过程钟,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在柑橘产业发展方面,我们尤其加大技术培训,向种植户大力推广化肥农药减量技术,以提高柑橘品质。”半月村副主任吴敏告诉记者,半月村的果子到广东、福建等地,是论个卖,这对水果品质要求更为苛刻,对提升种植和管理技术也是一种倒逼。
近年来,半月村组织种植大户到外地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管理经验等。同时,不定期邀请农技专家来村里,传授柑橘管理和改良的最新技术。现在的半月村人,个个都能说出点柑橘管护技术来。
“柑橘不是结果越多越好,科学合理地进行疏果,有利于提高产量。”正在果园忙着疏果的村民叶水和告诉记者,今年自家地里种植了3亩柑橘,预计产量3万多斤。经过长期栽培、选择,蜜柑产量保持比较稳定的状态。
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辛勤耕耘中,半月村人不断调整柑橘品种结构。目前,全村推广种植春见、沃柑、血橙、爱媛等多个优质柑橘品种,进一步提高柑橘种植效益。
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柑橘销售成为果农们最为关注的焦点,水果“代办员”也应运而生。
“我们必须得熟悉各种柑橘品种的特点,能够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咨询和服务。”半月村村民张建明告诉记者,作为一名水果“代办员”,每到柑橘刚刚“着色”时,就会在村里挨家挨户查看果实长势,了解产量和质量,询问是否需要帮忙销售。联系好客商上门收购时,还要提前组织村民,将柑橘采摘分拣完毕,确保客商到果园就能快速装车。
像这样的水果“代办员”,半月村还有60多个。他们已经成为联系半月村果农和客商的纽带,促进柑橘产业良性发展。
如今,半月村通过发展柑橘产业,家家户户的条件越来越好。一条条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村道上安装了光伏发电照明灯,楼亭院落也变得干净整洁。
“路修好了,果果也好卖了。外地老板来得也越来越多,老百姓收入也越来越高了。”半月村村民李新付表示,现在全村通硬化路率达到99%以上,道路建到了家门口,幸福感和获得感更强了。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物质条件提高的同时,半月村也在积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和谐环境。
“依托村级阵地,半月村建起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打造起群众文化活动阵地。”半月村副书记王晶告诉记者,通过道德大讲堂等形式,深入开展思想宣传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步开展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还组织村民代表共同制定村规民约,从村风民俗、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规范村民行为,治理不良风气,乡村文明焕发新气象……
在文明浸染之下,该村先后获得市级四好村、省级四好村、省级卫生村、全国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我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眼看着村上一年一年发生变化。现在政府政策这么好,我们的日子也只会越来越好,我们的村子也会变得越来越美丽。”谈及对未来的期待,村民张永良这样说道。
如今,一幅幅景美民安产业兴的美好画卷渐次铺展,半月村人正在奔向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2024年,雁江区持续聚焦乡村振兴,多元开拓,提高产业发展质效,持续涵养精神文明,抓好产业发展关键点,扎实做好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奋力开创雁江“三农”工作新局面。
来源:雁江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