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如何走出情绪迷宫

实习生 张晨露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郭韶明
    明明没做什么事,却总感觉身心疲惫?分明有那么多的待办事项,却只想躺着玩手机?内耗、迷茫、挣扎、沉沦......负面情绪似乎总是占据上风。
    我们该如何挣脱束缚,找回 “快乐的自己”?
    正值考研还是工作的抉择当口,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大三学生张沐焦虑不已,各种糟糕的情况总是在她的脑海中上演:“我会不会只差几分考研失败?”“上不了岸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怎么办?”期末论文、考研复习、英语口语练习……在张沐的任务清单上,堆积着许多待办事项,但她始终没有动力去着手完成。
    很多时候,她告诉自己看完这个视频就去看书,可一旦放下手机,整个人都泄了气,更别提学习了。“不论做什么,都无法真正带给我快乐。”多数情况下,张沐最后还是会在刷手机中度过一天。
    “这是抑郁状态典型的‘三低三无’特征。”哈尔滨工业大学心理健康社团指导教师徐天琪解释,所谓的“三低”,指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动作减少;“三无”则指无助感、无望感和无用感,表现为对自己过度否定,这种否定可能与实际状况并不相符。
    除了考研和就业压力,由于最近赶上期末周,学业压力增加,张沐更是夜不能寐。有时好不容易睡着了,舍友的轻微动静便能让她从梦中惊醒;即便没有声响,凌晨三四点她也会醒来,全身像刚跑完1000米一般乏力。
图片
视觉中国供图
    起初张沐没有发现,自己消沉的状态是负面情绪在作祟,意识到问题是一周后。张沐有写日记的习惯,每当课业压力大时,她就会将日记作为情绪抒发的出口。回顾本周所写的内容,她发现负面情绪占了上风,正处在一种不健康的状态之中。
    徐天琪介绍,抑郁状态是负面情绪的一种,通常持续时间不长,通过自我调节、心理咨询等方式即可获得改善。“负面情绪的主要根源在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徐天琪说,个人的性格特征、生活经历以及家庭或周围环境都是引发负面情绪的重要因素。
    然而,如果一个人未能意识到负面情绪,长时间处于低能量状态,对个人生活是极其不利的。她说:“负面情绪的累积不仅可能引发睡眠障碍、食欲减退和肌肉疼痛等身体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对认知功能产生损害。”
    徐天琪表示,具有述情障碍人格特征的人往往难以察觉自己的负面情绪。述情障碍是指大脑在识别和处理情绪方面存在障碍,使他们难以感知和表达自身或他人的情绪。这类人通常更侧重于外部事实信息,倾向于用理性和逻辑思考,通常也比较现实。
    想要重拾良好的情绪状态,要学会意识到负面情绪的存在。徐天琪建议,我们应当留心身体的反应,并记录下自己的情绪变化,包括触发事件、当时心情、身体感受以及后续行为。通过回顾这些记录,我们能更好地识别和理解自己的情绪模式。同时,要注意那些经常导致不愉快情绪的特定因素,如人、地点、情境、话题或想法。这样在未来遇到相似情境时,我们能更快地察觉到负面情绪的出现。此外,向信任的朋友或家人寻求反馈也是不错的方法,了解他们是否察觉到你最近的情绪变化。
    一旦觉察到自己情绪低落,可以先自我探寻其背后的现实原因:“是不是最近学业压力大?和谁交往不顺利?又或是对未来发展比较担心?”此外,她建议通过运动来缓解负面情绪。“若发现自己缺乏动力,且呈现出‘三低三无’的典型特征,应立刻前往专科医院进行诊断,并根据医生建议接受药物或心理治疗。”
    为了调整状态,张沐决定暂时放下课业,给自己几天的休息时间。她选择走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放松心情。同时,热爱艺术的她还通过阅读书籍、观赏话剧和脱口秀等方式来治愈自己,实现身心的全面放松。
    (应受访者要求,张沐为化名)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