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生能获得好成绩,恰恰说明数学的开放与自由

关注 哆嗒数学网 每天获得更多数学趣文
最近,和数学相关最火的新闻,莫过于江苏17岁的中专生姜萍以全球排名第12的成绩进入了决赛,引发了一系列讨论。
图片
大多数讨论集中在姜同学的卓越表现,以及她是否有可能被她心仪的浙江大学破格录取的话题上。有人认为,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背后有“民办企业”的背景,不被视为“权威”竞赛。但实际上,赛事的组织和参赛者水平却都非常顶尖。赛事的评委和嘉宾来自各大名校,其中不乏院士和菲尔兹奖得主。哆嗒数学网也经常分享赛事的题目,初赛的题目就需要具备相当水平的本科生才能应对。到了决赛更是涉及专业的纯数学问题,即便是数学专业博士毕业的人,也有可能从未接触过——因为题目不是他的专业分支。奖金丰厚的赛事吸引了来自各大学校的顶尖选手参赛,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韦神”韦东奕。选手们的学术背景进一步提升了赛事的影响力,确保了这个数学竞赛的高含金量。
然而,当我们看到这个新闻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这不正好说明了数学学科的开放与自由吗?数学不受个人背景、学历或社会地位的限制,任何人都有权利和机会去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奥秘。无论是学校里的教授,还是每天为生活奔波的外卖小哥,每个人都可以在数学的广阔领域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并全身心投入其中。数学非常依赖个人的主动自主学习,只要学习的动机来自内心,就一定会有所收获。这种自由,往小说激发了个人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往大说社会创新和进步的源泉其实就来自于此。即便像姜同学这样来自中专学校的学生,在数学上也有着开放的学习之路。
我们还看到了另外一种开放与自由,那就是赛事组织者和评委嘉宾们,没有设立任何参赛者的下限,让所有有兴趣的个人都能自由参赛。赛事的规则没有限制参赛者的学历或背景,这意味着每个有兴趣的人都可以参与竞赛。这种开放的政策不仅扩大了竞赛的参与范围,也为更多人展示才华和能力的机会敞开了大门。赛事不以过往的学习经历或专业背景来衡量一个人的数学潜力,而是鼓励每个人根据自身的兴趣和努力程度去探索数学的深奥与乐趣。这种态度不仅激励了更多人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也使得这个竞赛独树一帜。这种规则对个体的自我发展和创新精神有所帮助,同时也为数学在不同人群中的传播和普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这种开放与自由不仅让竞赛更具吸引力,也为未来的教育和学术发展开辟了新的可能性(尽管目前这些可能性还是非常潜在的)。姜同学的好成绩为这种可能性提供了某种参考。
图片
对于姜同学未来的学习之路,我们也可以自由地进行一些猜测。国内985级别的大学有严格的招生规则,对其他学科的成绩同样有很高要求(网传姜同学可能有偏科),尽管她在数学上表现突出。南方城市某些和国际名校联合办学的大学可能会有更为自由的招生流程,而且这些大学的数学水平还不低。毕竟,就单看数学这一科,姜同学在竞赛中展示的实力即便放在浙江大学数学系的本科生中也足够出色,尽量别埋没吧。
最后发一个感慨。回顾第二届阿里巴巴数学竞赛时,赛事的一个运营找到了我们哆嗒君,希望我们帮助宣传,当时我们就欣然答应了。如今看到这个赛事已经如此壮大,我高兴……
关注 哆嗒数学网 每天获得更多数学趣文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