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拼经济丨促进中医药产业突围 赋能乡村振兴

图片
中原药谷研发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有条不紊开展工作。王博 摄
  □本报记者 陈学桦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肖遥 吉小平
  “中原药谷”,这个听起来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地方,可不是武侠小说中的虚构场景——在嵩县,大批中医药科研工作者会聚“谷中”,致力于把“药食同源”理念融入产品研发,促进中医药产业突围。
  “省科学院和地方政府的鼎力支持,确保了河南道地中药及其非药用部位在畜牧养殖业的开发应用项目能够顺利推进。”6月14日,记者在中原药谷见到了忙碌中的河南农业大学临床兽医学科负责人王学兵教授,他表示,政策扶持、资源汇聚,中原药谷优越的科研环境,有效推动了科研项目进展与创新人才培养。
  去年12月22日,省科学院中原药谷科创园在嵩县正式揭牌,如今这里已成为中医药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典范。王学兵带领团队首批入驻中原药谷,他们的产学研结合成果,已经在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
  而在中药白僵蚕综合开发利用实验室,山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杨宁,正在与科研团队通过改良菌种,不断优化和筛选侵染能力强的白僵菌,提高白僵蚕的成品率。
  “我们利用特有的菌种僵化技术,生产出优质的白僵蚕。”杨宁介绍,这一技术使得桑蚕变身中药材,拓宽了蚕农增收的路径,助力嵩县传统桑蚕养殖业转型升级,赋能乡村振兴。
  “通过在嵩县开展道地药材种质资源调查,让选育道地性强、药效明显、质量稳定的中药材新品种、标准化种质种苗成为可能。”河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董诚明教授在中原药谷中药材种质资源与良种繁育创新中心的研究,将为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生产、加工及大健康产品开发提供科技支撑。
  短短半年,中原药谷科创园就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中医药领域创新资源,构建起从高校研发到园区产业化培育的完整创新链。科创园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有16个专家创新团队入驻,建立了7个创新中心,涵盖中药材种质创新、中药大健康、中药新药、干细胞与生物工程等多个前沿领域。中原药谷正向着中医药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以及中原康养(医疗)旅游先行区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