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泰保险原董事长被终身禁业,股权转让材料造假留下多大“阴影”

被监管红牌罚出场外的保险从业人员名单中多了一位“帅”级别高管。6月15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信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泰保险”)因股权转让许可申请中提供虚假材料被罚,时任该公司董事长邹平笙被撤销任职资格,禁止终身进入保险业。
图片
图片来源:壹图网
不只有股权转让材料造假的罚单,监管还发布了信泰保险变更股东的批复、行政许可事项撤销决定书在内的多份公告。此外,在金融监管总局公开的第六批重大违法违规股东名单中,信泰保险的7位原股东赫然在列。
原董事长级别的人物被终身禁业这一重磅处罚在保险业中尚属罕见,股权转让材料造假对信泰保险而言会否造成“元气大伤”?截至目前该公司已增资数次,股东也发生过较大变化,如何注重平衡、保持稳定,成为信泰保险待交的“考卷”。
罕见!原头号人物无缘保险从业
6月15日,金融监管总局浙江监管局发布行政处罚信息显示,信泰保险因股权转让许可申请中提供虚假材料,被罚款50万元。股权转让许可申请中提供虚假材料为时任该公司董事长邹平笙的主要违法违规事实,邹平笙被撤销任职资格,禁止终身进入保险业。
从行业视角来看,原董事长被终身禁业的情况或为首例,此前有险企董事长被禁业,也仅为三年或十年的期限。
“70后”邹平笙是一名高级经济师,信泰保险此前寥寥数笔公布的简历显示,邹平笙有近20年企业管理工作经历,在投资、并购、资产管理等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
自2018年9月起,邹平笙接替冯新生成为信泰保险新任董事长。彼时,信泰保险相关负责人就人事变动事宜回复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本次人事变动是任职到期后的正常人员变动。公司将按照既定的发展规划,继续保持稳健发展。”
任职接近四年之际,邹平笙与信泰保险“分手”。该公司2022年公告称,经公司董事会决议,并经监管任职资格核准,自2022年6月28日,谭宁担任公司董事长职务并不再担任公司总经理职务,邹平笙不再担任公司董事长职务。
对于邹平笙的离职,业内早已风声传遍:2021年,邹平笙被检察机关带走;2022年,邹平笙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然而,这并非信泰保险首位被查的高管级人物。2014年,信泰保险传出总裁郑秋根已被司法机构带走调查的消息。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2024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邹平笙仍出现在信泰保险董事职位一栏。
对于股权转让材料造假、邹平笙被罚出场将带来哪些影响自然备受关注。记者就相关问题致函采访信泰保险,该公司回复称,目前公司各项业务正常运营,经营稳定。
“董事长因股权转让提供虚假资料受到终身禁业的行政处罚,说明此次违规性质非常严重。根据《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除了公司董事长受到终身禁业的处罚,股权转让许可非常可能被撤销,公司治理评价结果和分类监管评价结果可能被调整,那些通过违规手段取得股权的股东权利被限制,甚至会被责令转让股权。”首都经贸大学农村保险研究所副所长李文中表示,这一方面会对公司声誉造成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可能对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产生影响,最终影响公司业务发展和经营业绩。
“不省心”的股东,已成过去时?
公开罕见罚单的同日,金融监管总局也公布了第六批18家重大违法违规股东名单。本次公布股东的违法违规行为主要包括入股资金来源不符合监管规定;违规代持银行保险机构股权;隐瞒关联关系、一致行动关系;存在涉黑涉恶等犯罪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有7家公司曾为信泰保险的股东。从信泰保险的股东来看,已不见这几家公司的身影。那么,信泰保险到底经历了哪些不为人知的“陈年往事”?
6月14日,监管披露的变更股东批复以及行政许可事项撤销决定书,揭开了神秘面纱。
2020年4月27日,监管批准浙江永利实业集团将所持信泰保险的23.56亿股股份转让给中微小企业投资集团。转让后,中微小企业投资集团持有信泰保险23.56亿股股份,持股比例为47.12%;浙江永利实业集团不再持有信泰保险股份。
仅过了半年时间,信泰保险的股东再次释放变动信号。根据监管2020年11月18日的批复,批准中微小企业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华升物流有限公司、利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所持有信泰保险的34.7亿股股份转让给天津大田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远洋资本有限公司、景成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吉林省九洲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康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西藏财邦能源装备有限公司、山东浩信集团有限公司。转让后,包括天津大田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在内的上述7家公司对信泰保险的持股比例分别为19.9%、14.9%、10%、9.9%、4.9%、4.9%、4.9%。
然而,7家股东获批后不到两年,监管于2022年作出对7家公司的行政许可事项撤销决定书。经查,包括天津大田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在内的7家公司入股资金均非企业的自有资金。
同时,监管要求信泰保险有序开展7家违规股东的股权清退工作,7家违规股东基于被撤销行政许可取得的利益不受保护;信泰保险应限制上述7家违规股东参会权、提案权、表决权等相关股东权利。
“股东层面而言,首先要守法经营、合规经营。根据监管披露,在过去,信泰保险有多达7家的股东资金来源存在问题,由于股东层面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对一家公司的发展而言会有影响。”资深精算师徐昱琛表示,股东层面的大变化,一般而言对公司的经营发展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但如果存在一些重大的问题,还是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公司由于业务发展过快或各种原因导致偿付能力不足,继而股东不能进一步增资,会影响到市场或消费者的信心。
盈亏未公布,“稳住”靠什么
业绩层面,信泰保险成立之初连年亏损,自2018年开始,信泰保险净利润整体呈上升趋势。2022年,信泰保险实现保险业务收入483.36亿元,与2021年基本持平;实现净利润(合并利润表)2.26亿元,同比增速达122.09%。
不同于其他险企,截至目前,信泰保险未发布2023年年报以及全年盈利情况。
2024年一季报显示,今年一季度末,信泰保险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08.23%,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22.38%。不难发现,该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接近100%这一红线。
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衡量保险公司高质量资本的充足状况,监管要求不得低于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衡量保险公司资本的总体充足状况,不得低于100%。
增资无疑是偿付能力“解渴”的主要途径之一。自2007年信泰保险成立以来已增资数次,股东也发生过较大变化。“大洗牌”过后,物产中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物产中大”)成为该公司大股东,持股比例33%;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为该公司并列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均为17%。
对于增资的目的,物产中大在相关公告中释放了信号。该公司表示,参与增资入股信泰保险,有助于进一步优化公司金融产业布局,推动保险资金跨周期、低成本优势与公司养老服务产业的紧密结合,探索实践“养老+保险”的业务模式,助力共富养老产业发展。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表示,一般而言,公司增资扩股能够为公司增加注册资本,增强公司实力,扩大生产规模、拓宽业务,提高市场竞争力。
徐昱琛也表示,目前来看,信泰保险的股东结构和资本金得到了大幅增强。通过观察,近几年尤其是2021年下半年后,信泰保险的产品定价开始不像以前那般激进,相对来说比较平稳。基于此,对于经营管理层来说,或可以沿着过去的一些业务进行发展,毕竟公司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对于寿险公司而言,要抓住几个阶段。”对于一家公司发展的关键,徐昱琛进一步表示,过去是重在发力互联网重疾险、增额终身寿险,现在可能会是养老年金、康养的一些业务。整体而言,不同时期,需要主打不同的产品策略。并且,在一些关键的时间点上,需要结合产品、渠道、消费者进行发力,以此来达成业务量再上台阶。在上台阶的过程中,后续每年要“保持状态”,不能上了一个台阶,公司发现亏损较大,就突然进行一系列变革,如此一来,可能会导致前面的红利期功亏一篑。
北京商报记者 胡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