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创!智能筑港机在江苏大丰港码头“首秀” 成功

6月13日上午9点58分,在在汉央企中交二航局承建的江苏盐城大丰港码头项目施工现场,位于码头墩台上方的天车正将一榀重达70吨的结构梁缓缓提起,随后向左横移8.5米至码头两个墩台的中间位置,再下放至标注部位,整个过程用时仅15分钟。这标志着由中交二航局研发制造的全球首创智能筑港机“首秀”成功。
图片
项目党支部书记王一军介绍说,施工所需395榀结构梁、352块面板均由二航局三公司位于镇江大路的预制基地生产后运至现场,再由智能筑港机采用“搭积木”的方式完成安装。
由于项目地处开敞海域,最大风速可达32米/秒,最大流速2米/秒,最大潮差可达6米,最大波高超过3米,“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诗词中这壮美的意境,给大丰港项目建设者带来严峻的挑战。在此恶劣环境下,若采取传统浮吊的安装方式,船舶在风浪中晃动,吊钩下的重型预制构件也会随之摆动,安装速度不仅慢,带来的安全隐患也较大,吊装作业窗口也很少,全年预计浮式船舶可作业时间不足一半。
为解决恶劣海况下码头上部结构快速安装问题,提升可作业天数以及吊装效率,中交二航局技术中心联合中国海洋大学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中交武港院具体负责设计制造,科研团队整合多方资源为项目量身打造了“智能积木拼装师”——全球首创装配式码头一体化绿色智能筑港机。
该装备首创了桩顶支撑装置、自行走机构、多功能吊装系统,可对码头上部结构全覆盖、一体化、流水式安装,适用于各类型高桩码头预制构件安装。“作业时,设备横跨于桩帽或横梁上,形同‘陆地施工’,这样一来,无论海洋环境多么恶劣,智能筑港机都可以轻松化解。”项目总工仲军介绍说。
(中国日报湖北记者站:周荔华 刘坤/汪俊 何聪 曹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