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吹了,《走走停停》它并不怎么好!

因为《走走停停》拿到了第14届(2024)北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电影、最佳女配角、最佳编剧三项大奖,还是让人有些期待的。不过,真的看完影片,不得不说,北京电影节不过如此罢了,一言难尽。
图片
《走走停停》并不差,观影的过程也很愉快,片中演员除胡歌、高圆圆外表现都不差,岳红获得最佳女配角没有问题,至于故事采用的套娃模式的结构也不错,就是这个最佳影片,实在是败胃口。
说到底,《走走停停》只是一部很小家子气的文艺片,过于自嗨,只适合圈内,缺乏普适性,无法破圈。
《走走停停》的故事,是一个讲文艺青年如何搞文艺的事。问题是,文艺青年在当下的社会已经是一个骂人的称呼了,你们却很认真地去搞文艺,确实很尴尬。演员的表演很接地气,一些台词也很接地气,但是故事框架是悬空的,有佳句而无佳章。
图片
胡歌饰演的是一个在北京混了10余年的编剧,结果失败而归,回到了小城市。但是,所谓的理想已经没有破灭,还想着最后一嘚瑟,还想着要搞一部戏出来。结果,自己的故事也被记者高圆圆以纪录片的形式拍摄了下来,活在故事中。
问题就在于,胡歌他不接地气,高圆圆也不接,两个人全片都在尬演。他们的文艺腔,他们的文艺装扮,他们的拿腔捏调,状态自始至终就没有放松下来过,看得人尬的脸疼。
图片
大概还是导演与编剧不太了解底层社会的人是如何生活的吧。或者是上海人胡歌、北京人高圆圆,自小在超一线城市长大,压根就不懂八线小城人民的生活状态吧。选角是失败的,男一与女一的表现,是灾难级的,实在是太出戏了。演底层人的生活,最好还是要找有类似生活经验的人,才会好一些吧,比如男主换成章宇,可能就会好一些。
图片
《走走停停》拍摄于自贡、内江,所以影片里的城市叫贡江,四川的朋友可以跳出来说一下,胡歌那种能叫做四川人吗?高圆圆那种能叫做四川人吗?
周野芒也是上海人,但他的表现就很接地气,即便他的口音不像四川话,但人物形象上已经非常接近了。这就是演技吧,胡歌、高圆圆距离好的演员,还有不少的距离。
图片
好的电影,就好比一篇好的文章。形散而神不散,这是中学写作时老师常教的文章写法。换句话说,就是好的电影要有神,要有精气神,要有内核。
《走走停停》这个名字,让人想到了是枝裕和的《步履不停》,两篇还有些类似。《走走停停》的胡歌是在北京做编剧,混不下去回到老家。《步履不停》里的阿部宽是绘画修复师,也是多年后突然失业,然后回到了老父亲的家中。看完《步履不停》,余味绕梁,会让人感知这就是家庭生活了,浓浓的亲情挥之不去。
图片
看完《走走停停》,想要回味的时候,却不是滋味,因为即便完结了,它依旧是散的。父母一代人的生活,与子女一代人的生活,是完全两样的,融合不了,影片想要表达的东西是什么呢?品不出来。它是要讲社会的撕裂感,两代人之间的代差吗?是妈妈与儿子两代人对于艺术的缺憾吗?似乎都有一点,但又都不是。说它是纪录生活的本来面貌吗?可是那似乎是贾樟柯电影才会干的事,这文艺腔拿捏的,什么都不像。
哪里都靠一点,然后哪里又都不像。
图片
文艺青年在大城市混不下去,回到家乡的影片,还有《海角七号》。片中的男主范逸臣在台北做音乐,从影片之初就砸了吉他,返回了家乡,台湾最南端的恒春。在那里,听闻有日本大歌星要来做音乐会,需要一个暖场乐队。于是,熟悉音乐的范逸臣再次玩起了音乐,并与一帮游兵散勇组成了一个乐队,做起来排练。
看起来,《海角七号》的这个情节与《走走停停》的情节也有些类似,毕竟胡歌也是回到家里还是想要拍电影,而且真的拍了起来。
图片
可是,《海角七号》真正要讲的并不是那支乐队如何排练的故事,而是用这个过程,讲恒春处于台湾的边缘,被主流抛弃了的那种疏离感,甚至还有台湾作为日本殖民地,被日本抛弃后的那种离妇感,与之相对应的是本地人的执着与向上的精神。在表面的故事之下,隐藏着另外一个故事,这才是影片真正的精气神。
就像《步履不停》,家人的团聚,不是一起吃吃喝喝,互相友爱,然后再加点小摩擦就完了,在吃喝拉撒的表象之下,是东方家庭的挥之不去的爱与怜。看完这样的电影,你会忘记影片的细节,会忘记很多情节,但是你会被那种家庭的暖感染,会沉浸在其中好久,深深感动。
图片
对于《走走停停》,看编剧在豆瓣上的文章,她津津乐道的是影片中埋了多少彩蛋,譬如电影画面对于美国抽象派画家马克.罗斯科的借鉴,譬如剧中胡歌身上穿的衣服如何展现了造型设计师的巧思,譬如影片如何致敬了黑泽明、伍迪·艾伦,譬如片中如何巧妙利用了音乐《哥德堡变奏曲》,等等等等。看了后会觉得,哇塞,主创们好用心哦,然后呢?
一件华丽的袍子,如果里面爬满了虱子,那么这袍子再华丽又如何呢?
真正打动人的人永远是精神与内核,可是《走走停停》并没有。与《海角七号》《步履不停》这些比起来,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图片
话说回来,《走走停停》的确也有很多做的不错的地方,就像上面编剧爆料出来的细节,就很适合去电影课堂里去拉片,一帧一帧讲给初学者听,告诉他们拍电影要用心,不用放过一个细节,要用匠人精神。
可是,匠人也只是匠人,工匠与艺术家之间,还是存在差距的。工匠可以流水线生产,艺术家就不能。
还是那句话,对于《走走停停》,别吹了,远不是什么佳作,如此而已。
图片
但是,还是要说一下,这么多年过去了,高圆圆依旧很美。那玲珑精致的五官,啧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