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龙新区:8000亩韭菜“遍地开花”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品质“菜篮子”

图片
近年来,义龙新区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建设为契机,并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韭菜产业,积极探索构建政府引导、群众主导的产业发展新路,并全力打通销往粤港澳大湾区的渠道,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品质“菜篮子”,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走进德卧镇坡告村,连片种植的韭菜鲜嫩翠绿、长势喜人,微风吹过,韭菜“鲜香”扑鼻而来,让人心旷神怡。在坡告村聋飘五组韭菜种植基地里,村民正在忙着采收第三茬韭菜。
图片
德卧镇坡告村村民朱仕佑说:“韭菜产业在我们当地发展还是可以的,这两年都发展得特别多,我们以前都是在家没得多少收入,现在韭菜(种)在我们大门口,在门口就可以赚到钱,还可以照管家和老人,一天我最高的时候韭菜好能采七八百斤,也有一两百块钱。”
图片
德卧镇坡告村农户杨梅说:“之前我舅栽韭菜我们觉得还可以,去年我和我爸爸就租得有50多亩(土地种韭菜),现在工人都在割第三茬韭菜,每天基本上有七八千斤左右,今年的收入大概在四五十万左右。今年如果有价格的话,明年还想(再)发展几十亩来栽。”
据介绍,韭菜种植周期短,市场需求量大,种植风险低、种植简单、管理容易,见效快。经过示范带动,德卧镇的坡告、德卧、团山堡、毛杉树等村均成为了韭菜产业大村,目前全镇种植韭菜3700多亩。
德卧镇坡告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黎安会说:“(2019年)我们就组织村里的种植大户到(安顺)普定去考察,学习种韭菜,然后回到我们村上村支两委就共商,(村里带头)首先就发展了120亩,以点带面的发展,(当时)更多的农户、老百姓就来给我们务工,就发现韭菜产业见到了很好的成效。目前我们坡告村发展有2000多亩(韭菜),(经济)效果很明显。”
图片
在万屯镇兴化坝区贵州新合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韭菜基地和木陇街道团结村韭菜基地,随处可见工人忙着采收韭菜的身影。
贵州新合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任金春说:“从2019年我们就开始种韭菜,现在我的基地扩到300亩,(最近)每天都有几十个人,一年最低都要采到8茬,一亩土地一年可以产15000斤左右,有15000块钱的毛收入,(全年)产量就是20000吨,预计(总)产值毛(收入)在300万元左右。”
图片
木陇街道团结村韭菜种植户张国云说:“我从2022年10月种韭菜,总的是80亩左右,今年的收入比去年增产到百分之三十到四十,现在(一亩一茬)已经达到1300至1400(元)的收入,今年韭菜总收入(预计)可以达到160万左右,韭菜的销售渠道在(义龙新区)城投公司(菜篮子中心)和龙广两个点为主,我们销路也不愁。”
截止目前,义龙新区韭菜种植面积达8000余亩,由于产出的韭菜品质好,深受消费者青睐,市场供不应求,产销两旺。4月中旬以来,由义龙新区城投、农投公司运营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黔西南州配送分中心每日收购韭菜25吨,销往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浙江、上海等地。
图片
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黔西南州配送分中心负责人杨露说:“我们粤港澳大湾区这边从4月中旬开始收购韭菜,主要面对的是兴义义龙片区种植户,每天收购量在25吨左右。韭菜主要是发往江、浙、沪,就是浙江、上海一带,还有粤港澳地区、广东等地。贵州韭菜的品质普遍在外地的受众群体越来越多,(我们的韭菜)在市场上反响还可以(很好),基本上每天收购多少量,市场都能消化完。”
图片
如今,义龙新区韭菜产业已覆盖全区所有镇(街道),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建设初见成效。下一步,义龙新区将继续加大宣传和引导,鼓励更多群众发展韭菜产业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记者:兴义融媒 韦堂敏 陆全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