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清理+专家助力 绵阳游仙打响幸福河湖“保卫战”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祖明远 绵阳观察 郭超英
6月13日下午,气温达35摄氏度左右。烈日下,绵阳市游仙区新桥镇十余名工作人员搭乘小船,清理芙蓉溪水上的水葫芦、枯枝败叶等杂物。
图片
打捞水葫芦
“目前,沿芙蓉溪各乡镇、街道已累计投入约500人次,打捞水葫芦等杂物约200吨。”游仙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什么要进行河道清障?
据了解,芙蓉溪是全国第二批幸福河湖建设试点河流,也是四川省唯一一条试点河流。守护好芙蓉溪一江清水的系列做法、经验将对接下来的全国幸福河湖建设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图片
清理河道垃圾
该负责人介绍,随着夏季气温升高,水葫芦开始进入暴长期,当水葫芦繁殖到一定数量时会限制水体流动,还会减少水中的溶氧含量并抑制浮游生物的生长,导致水生动物缺氧死亡。
同时,水葫芦死亡和腐烂后会释放大量有机物质和之前吸收的如氮、磷等污染物,加剧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质恶化。
为此,游仙区水利局联合游仙生态环境局共同聘请了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华环保联合会水专委相关专家,对芙蓉溪水体生态环境进行调研分析,并制定工作方案,从日常管理入手,帮助芙蓉溪沿途各级“河长”更好应对水葫芦、水藻等水生态问题。
芙蓉溪在游仙区境内长达61公里,水葫芦分布呈点多、线长、面广等特点。为使水面清理工作变得更有效,游仙区从芙蓉溪区内起点忠兴镇、太平场镇至三江半岛全线设置拦污栅,实行分段拦截、统一时间集中打捞等方法对有害水生物进行物理防治。
为进一步优化河道管理工作机制,游仙区改变以往“一条河流一至两位区级河长”现状,组建起区级“2+5”团队——由区长和副区长带领其他5名区级河长,以更加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对芙蓉溪进行分段式管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