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技艺”变“指尖经济”,黑水上百名妇女家门口就业

川观新闻·阿坝观察 万可枫
“我现在每年能赚一万多元钱呢,加入合作社以来,我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6月13日,在英巴制绣农民专业合作社里,村民兰卡初一边编着手上的藏式腰带,一边笑着说。
为解决当地农村妇女的就业难题,依托帮扶政策,黑水县西尔镇俄恩村成立了英巴制绣农民专业合作社。“感谢合作社的创建,我可以靠自己的手艺赚点钱补贴家用了。”兰卡初说。
一年前,29岁的兰卡初在家带孩子,仅靠务农的每月几百元微薄收入支撑着基础的生活,家里一个小孩和四个老人都需要花钱,生活过得捉襟见肘。随着黑水县托底性帮扶工作的深入,去年以来,在朋友的介绍下,她加入了黑水县英巴制绣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了一名编织人。“现在一年能有一万多元的收入呢!比以前来说,生活的压力还是小了很多。”
图片
编织技能培训。黑水县妇联供图。
走进合作社内部,妇女们正在一针一线绣花,“我们英巴制绣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为居家妇女提供了70个就业岗位,2023年的收益约五十万余元。”黑水县英巴制绣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木斯门介绍道,合作社主要培训当地妇女从事手工制绣,生产当地特色的藏饰腰带等手工制品。目前,合作社一共吸纳了上百名妇女就业。
黑水县是外出务工大县,地处深山之中,就业机会相对较少。“县里大概有23000多位女性。”黑水县妇联主席兰晓红介绍道,这几年黑水高度重视妇女就业,依托本地女性大都会绣花的优势,提供了一系列以手工制绣为主要内容的就业岗位。
除了创立英巴制绣农民专业合作社,黑水县还根据各乡镇村寨实际,成立了手工编织协会,组织传统非遗文化带头人为250余名居家妇女开展培训,主要培训独具藏族特色的花腰带、头帕、织布等传统非遗藏织藏绣手工编织。
大力扶持就业发展,是黑水县开展托底性帮扶工作的重要牵引之一。黑水县将就业增收放在重要位置,创新建立居家灵活就业帮扶模式,将妇女们的“指尖技艺”转化为钱包里的“指尖经济”,拓宽了当地农民的增收渠道。
接下来,黑水县还将继续利用托底性帮扶机遇,持续引导有条件的企业把适合的生产加工环节布局到农村,实现“送项目到村、送就业到户、送技能到人”,让这条家门口的就业之路更加宽广、顺畅,最终达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富的效果,让共同富裕既有“面子”也有“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