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陌生的患者送去生的希望!青岛市90后小伙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6月14日下午2时,历经6个小时,李洪林在青岛市中心医院成功采集24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为远方一名血液病患者,送去生的希望。李洪林是青岛市第201例、市南区第1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图片
1993年出生的李洪林,是青岛市广播电视台的一名职工。他第一次献血的时候,是他24岁的生日,当时想着,人生匆匆百年,不过弹指一挥间,而他已经到了第二个本命年。就想着在生日这天,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于是就有了一个献血的年轻人,就有了一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他说 “只要能帮助到别人,我就愿意去做。”这句话,不仅是他的人生信条,更是他行动的真实写照。
今年4月3日,他接到市南区红十字会的电话,得知有一名血液病患者与他配型成功,没有任何迟疑,立即表示同意捐献。6月10日是中国的端午节,李洪林为患者着想,放弃家人团聚的时光,在端午节这天一早就来到医院,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前的动员剂注射。在造血干细胞采集过程中,李洪林的手臂不能弯曲移动,需要长期保持一个姿势,但他的脸上却始终带着从容的笑意。“看到那么多人愿意去帮助一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为他们带去生的希望,让一个家庭不再痛失至亲,我觉得很有意义。”
图片
捐献造血干细胞实行“双盲”原则,李洪林只知道患者是一名15岁的小妹妹,他给患者小妹妹写了一封信,鼓励小患者要更加珍惜时间、更加爱护身体;更加地孝敬父母;更加努力的活着,让自己的人生灿烂!辉煌!祝愿患者早日康复。
但不管什么情况,滚烫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让一名血液病患者重新燃起生的希望。在一个生命面前,李洪林觉得一切都值得。这份“生命的礼物”让素未谋面的两个人以特殊的方式“血脉相连”。
李洪林呼吁社会更多人士加入中华骨髓库,一起为创造更多生命的奇迹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