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太离谱丨“夏吃苦,胜进补”,夏季多吃苦味食物真的有用吗?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本周辟谣合集来了,这些事情别再信了。
误区:喝冷饮比喝热饮更解暑?
真相:夏天天气炎热,很多人感到燥热就采取大量喝冷饮的方式解暑,这是错误的做法。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当冷饮进入体内,体温会在短时间内迅速下降,身体就会自行燃烧热量维持正常体温。所以冷饮不仅起不到降温作用,反而会加重暑热和肠胃负担。大家夏季应该适量饮用温热饮,促进排汗,达到降温的目的。(来源:央视网)
误区:中暑就喝藿香正气水?
真相:藿香正气水药性偏温,适用于夏季暑热湿盛、汗液大泄、肌肤毛孔开放时避热趋凉、忽冷忽热造成的不适症状。但藿香正气水并不能治长时间在高温暴晒的环境下活动导致的中暑。此外,由于藿香正气水含有酒精,注意不能与头孢类药品合用。(来源: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误区:夏季要多吃“苦”味食物?
真相:“夏吃苦,胜进补”的说法由来已久,缘于许多带有苦味的食物具有清热消暑、清心降火、增进食欲的功效。但过重的苦味会刺激胃肠道,婴幼儿、老年人、经期女性、消化道疾病患者及对苦味敏感的人群不建议过多食用。(来源: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误区:服用大剂量退烧药,能更快退烧?
真相:在没有明确医嘱的情况下自行“过量服用退烧药”非常危险。最常见的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都是通过作用于大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来降低体温。而退烧药的剂量都是经过严格研究确定的,如果超量服用,不但不会加快退烧速度,还可能导致毒副作用。如过量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可能导致肝损伤,而过量服用布洛芬则可能导致消化道出血及肾脏、心脏问题。因此,务必按照说明书或医嘱服用退烧药,绝对不要擅自加量。必要时可采取物理降温等方式降低体温,多喝水、多休息。(来源:科学辟谣)
谣言:献血会让人“变虚”,不利于健康?
真相:无需多虑,适量献血无碍健康已被全世界几十个国家的千百万献血者所证实。人体骨髓有强大的代偿功能,在失血的刺激下,骨髓造血功能可增加到平时的6-8倍。一般而言,一次献血流失的水分和无机物在1-2个小时内可恢复正常水平; 肝脏合成的血浆蛋白质,1-2天内能得到补充;血小板需要2-3天,而红细胞及血红蛋白7-10天即可恢复至献血前水平。适宜状态下献血,还能让人体的造血功能更加活跃,不断产生新的造血细胞,促进新陈代谢。(来源:科学辟谣)
潇湘晨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