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啃老”正在蔓延:孩子不工作、也不伸手要钱,3000块能活一年

在以前,我们一提到“啃老”,想到的就是,年轻人有手有脚,不去上班。吃父母的、喝父母的、花父母的。
我们若知道谁家有这样一个孩子,内心除了对父母的同情,还有对那孩子的鄙夷。
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啃老”的形式就慢慢变了。
一种“新型啃老”正在蔓延,大家对于这种方式,也还比较包容。
图片
一:不工作、也不伸手要钱
我一位堂哥,大学毕业后,前前后后干了3份工作,但每份工作都做不长久。不到半年,他就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离职。
兜兜转转后,他干脆就在家待着,不出去上班了。而这一待,就是4年。
听堂叔说,一考试堂哥是在家复习考研,但考了2次,都没过。后来,他又考公,但也还是没消息。
到现在,我们也不知道他在考什么。
堂叔也是很纠结,老让孩子待在家,也不是个事儿啊,毕竟都是快30的人了。
图片
让他出去上班吧,他也确实在家看书,万一哪天就考上了呢,岂不误人家前程?
这种“新型啃老”方式,就是以一种堂而皇之的理由,心安理得呆在家。
父母、外人也都不好评判,因为感觉他们在为一个美好的目标而努力,只是暂时还没出成绩罢了。
但父母也很迷茫,不知道是该支持还是反对。
面对外人的疑惑,他们只好硬着头皮说,自家孩子还在努力,总会看到成效的。
图片
二:理想与现实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最主要的,还是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太大了。
大部分能上大学的孩子,基本都是从千军万马中杀出来的佼佼者。十几年的校园生活,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和幻想。
哪怕我自己,曾在大学时期都盲目自信,觉得自己毕业后,一定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
但真正步入社会后,才知道,现实和理想相差十万八千里。
尤其是现在,孩子们更卷了。他们需要更高的学历、更强的能力,才可能获得一份不错的工作。
而大部分孩子,很可能找不到一份如意的工作。即便有工作,自己又看不上,不愿意将就。
于是,他们觉得,想要找到一份好工作,就需要不停地深造,或者考公。这样,自己才会有更好的前途。
一方面出于逃避现实;另一方面出于对现状不甘心。于是,出现了新型的“啃老”方式。
图片
三:3000块能活一年
这类“啃老”的孩子,他们其实也好养活。爸妈做饭的时候,顺带多给他做一份就行了。
他们平时也没啥社交,不去逛街,更不会瞎买东西。一点点生活费,足够他花了。有些人,3000就足够他一年的开销了。
即便没有收入、生活简朴,但他们依然活得自在。
这样的生活,就像还在读大学一样,不承担生活压力、没有领导同事批评,日常还有一个奋斗目标。
既没有虚度光阴,也不用承受工作和生活的苦。
如果,这样的“啃老”,最后有一个好结果,成功考上还好。
但如果,用了几年的时间,还是没成功,那时候,是进还是退呢?
怕就怕,在舒适区呆久了,把最开始那股冲劲和拼搏劲消磨殆尽,最后,就干脆躺在舒适区里不出来了。
图片
每次看见堂哥拿手机玩游戏的身影,堂叔总是纠结不已。
上前说他吧,也不能把人逼得太紧,毕竟,孩子也需要放松休息。
不说吧,但孩子到底知不知道自己的处境是怎样,他的未来,到底在哪里呢?
孩子不工作、也不伸手要钱,这种“新型啃老”方式,你见过吗?
【图片来自网络,侵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