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进校园,却被吐槽没底线?到底冤不冤?

全文3382字,阅读约需10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重庆市沙坪坝区树人文博小学举办了一场名为“思政课大篷车”的活动,邀请赛力斯等企业进校园,为学生启蒙教育增添色彩。

02活动中,学生们亲自参观赛力斯生产基地,感受高度自动化智能制造的魅力。

03事实上,车企进校园活动并非单纯为了“卖车打广告”,而是通过贴近实际生活的实践课,激发孩子们的潜在兴趣。

04由于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短缺,很多理工科院校的新能源、车辆工程、自动化专业近年来有所扩招。

05同时,新能源品牌加大技师油转电培训力度,与职业院校牵手,为学生提供实车用于拆解。

由腾讯混元大模型提供技术支持

今年“六一儿童节”前一天,网络上曝出了一组颇有争议的照片。
图片
这是一场有别于“语数英”的思政实践课,学生们戴着红领巾身穿校服,正在正襟危坐、聚精会神的听讲。从讲师播放的PPT可以看出,当时正在讲汽车发展史。
明晃晃的红幅白字中可知,这堂课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的“树人文博小学”,而“赛力斯”“全景智慧问界M9”这几个词,似乎代表着这堂课的主角。
不出意外,当天树人文博小学校园里出现了问界M9的身影。
图片
这组照片在网络上曝光后,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吐槽。
他们感叹,现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太过激烈了,已经不惜把战火烧到了校园里:
图片
有些网友则表达得更直白一些,这是要让小朋友回家催父母换车的节奏啊!
图片
这波操作之所以会让人觉得广告嫌疑较重,可能主要还是因为这堂课黑板上方的大横幅上,将“小先锋、大篷车”定为了主题——
似乎,小先锋,指的是学生们;而大篷车,指的是“全景智慧”的问界M9?
不过,我后来细查了一下发现,很多网友都对这件事有些误解。
实际上,这次活动是沙坪坝主管部门牵头主办的“移动思政大课堂活动”系列活动,名字叫“思政课大篷车”。里面包括了师生宣讲、唱红歌、走进乡村、走访实践等各式各样的活动,目的是为了给学生们启蒙教育增添色彩,同时弘扬民族振兴。
图片
参与活动的学校不止有树人博文小学,受邀企业也不止有赛力斯一家。所谓“大篷车”,其实指的是学校一个班级(年级)的老师、学生以及家长代表在统一规划下,组成的一支车队。
图片
这次赛力斯进校园活动,除了邀请到专业人士到课堂里授课以外,还邀请了同学们亲自参观赛力斯的生产基地,感受高度自动化智能制造的魅力。
赛力斯集团总部就坐落于沙坪坝区,距离树人博文小学仅7.5公里的距离,路程上还是相当便捷的。
图片
实际上除了赛力斯以外,最近几年“车企进校园”的科普公益活动并不在少数。
比如今年5月31日,理想汽车就携手顺义区教委、顺义公安分局交通支队,在顺义区仓上小学搞了场“科技进校园活动。
图片
活动不仅有交警叔叔现场讲解交通安全知识,理想的工作人员还跟同学们介绍了BEV大模型、Occupancy网络算法等等,用车机演示车是怎样在真实场景下识别障碍物的,还利用智驾感知系统,实际演示了道路盲区的危险性。
这样生动形象的演示,特别有利于提升学生们假期出行的安全意识。
对于感兴趣的同学,理想还邀请他们去中汽研近距离观看了理想L6的碰撞测试。在碰撞完毕后,理想工作人员还引导现场小朋友观察安全细节,比如前排远端安全气囊有没有保护好假人头部,侧面气囊有没有保护好假人胸部等等。
图片
小鹏这次“六一”也没闲着,在广州大本营搞了一场面向小学生的“小鹏友的AI课”
课上不仅有小鹏技术专家的AI知识科普,还邀请同学们实际进行了简单的AI编程,体验AI拍照等等。
何小鹏本人也亲临现场,与同学们打成一片,乐在其中。
图片
蔚来在今年4月份也搞了个挺有意思的活动,先是带着合肥市兴华苑第二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参观了蔚来工厂的车身、焊装车间,让同学们了解整车自动化制造的全流程。
参观完成后,蔚来工厂的工作人员跟同学们详细介绍了汽车的构造,并让同学们分组协力,一起拼装木质电动卡丁车,让同学们化身“小小汽车工程师”。
图片
组装完成之后,还让同学们开一开自己造的车,更有成就感了。
图片
除了新势力以外,包括大众、上汽、广汽北汽等传统车企,都在近几年搞过类似的活动。
图片
看完了这些,如果还认为车企与学校组织的活动,之是单纯为了“卖车打广告,连娃娃都不放过”的话,就有点目光狭隘了。
相比印在书本中相对抽象的知识概念,这种看得见摸得着,贴近实际生活的实践课,更容易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激发孩子们的潜在兴趣。而兴趣恰恰是最好的老师。
进一步来说,随着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崛起,车企们越来越重视对于未来汽车人才的培养,这是在为中国汽车的未来埋下宝贵的种子。
图片
人才,对于一个正在冉冉升起的新兴行业来说,就像人的造血干细胞一样重要。
工信部等三部委印发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中指出,到2025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人才总量预计达到120万人,但人才缺口预计可达103万人。
之所以短时间内会出现如此巨大的人才缺口,主要是因为汽车产业正在向电动化和智能化变革的风口之上。
就拿最近两个月来说,新能源渗透率已经无限逼近50%。新能源车越卖越多,逐渐成为主流,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比如临近眼前的典型问题就是,新能源维修保养后市场,人才供的上来吗?
前不久,浙江日报记者走访了湖州一家传统汽车修理店,店主葛师傅从事汽修已经有20多年的经验了。看到最近几年路面上越来越多的绿牌车,他的心里五味杂陈,愈发焦虑:
“以前经常修燃油车,现在门店不少老客户都‘弃油转电’了,我和店里的师傅完全修不了,收入越来越少了。”
图片
新能源车来到他们店里,他们只能做一些轮胎更换、油漆修补和钣金维修等基础服务,涉及到三电、车机、智驾系统之类的故障,他们只能把客户往4S店推,顶多当个“中间商”赚个差价。
传统汽修厂“油转电”困难,这种情况并非个例。
传统燃油车的电子电气架构通常为12V,直接上手干不会有任何安全风险。而现在市面上的纯电动车通常都是400-800V高压平台,危险性很高。如果问题涉及“三电”系统故障,传统汽修店往往不会修也不敢修。
所以从事新能源汽修的技师,除了要懂车该怎么修以外,还必须持有电工证才有资格作业,光是这一道坎就已经卡了不少传统汽修店的脖子了。
图片
再有就是,以往传统汽修店培养人才的方式,基本上都是靠大师傅手把手带,经验全靠车越修越多积累上去的。
但现在新能源汽车时代,电子电气架构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总体上越来越强调集成化,电池包和底盘集成到了一起,电驱动系统基本上都是“三合一”“五合一”往上,这同样给维修排查故障增添了难度。
这就需要修车师傅懂计算机、电子、通讯等方面的新知识,要熟练应用各种专业设备才能检测出来。仅凭听听声音,摸摸部件就能修燃油车的方法,在新能源这完全不适用。
图片
况且,现在市面上新能源汽车架构仍然在持续变化,各家甚至同品牌的车都会存在巨大差异,同时各家技术专利并不完全开放,种种原因大幅增加了新能源修车师傅的学习成本。
再加上现在很多新能源车的质保政策,都规定车主必须在4S店进行维修保养,否则将失去质保,这种强绑政策下,新能源车遇到故障需要修车,找官方售后几乎是唯一途径。
但,由于修车门槛的提高,新能源4S店同样面临着人手不够的问题。
今年3月份,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会长张延华在百人会论坛上公开了几个数据:
我国新能源汽车维修企业不到2万家,从事新能源汽车维修的技能人员不足10万人,短缺工种主要是电池检测及维护、充电桩故障维修、大数据分析、辅助和自动驾驶。”
“据调研结果,现有维修技能人员中仅24.2%取得了电工证书,有24.7%的技能人员能够胜任电池检测和维修工作,这其中主要是电池的检测与维护。而能够对电池、电机及电控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的从业者寥寥无几。只有不到5%的技能人员对辅助和自动驾驶有所了解,但谈不上维护。
图片
反映到车主端,就是修车、保养一等再等。
去年5月,网络上就曝出了一位比亚迪宋PLUS车主和比亚迪事故主管的一则微信对话。
事故主管表示,店里面一共排了70多辆车,轮到车主修完需要等8-9天,同时主管还抱怨道“定损都定不完”。
图片
更有甚者在知乎上吐槽,自己家的15款唐DM出现EV受限故障,前前后后花了2个月才修好。
图片
同样,有不少特斯拉车主也抱怨过修车等待周期长的问题。
图片
不过好在,面对新能源汽修人才短缺的现状,很多理工科院校的新能源、车辆工程、自动化专业,近几年也有扩招迹象。
同时,很多新能源品牌已经加大了技师油转电的培训力度,通过与职业院校牵手,为学生提供实车用于拆解,以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构造和原理。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能源汽车售后人才短缺问题会得到相应改善。
图片
除了售后人才以外,从更长期来看,智能驾驶、底盘调校、高精机床等一线高端研发人员的需求量同样巨大。
何小鹏在520 AI Day上称,今年智驾团队要扩招4000人,同时还喊话“请友商们挖人高抬贵手”。而雷军却管不了这么多儿女情长,最近几次直播中公开喊话招人,“是否有智驾大牛愿意加入小米?”
车企间一幕幕腥风血雨的“抢人大战”,恰恰预示着未来中国汽车发展道路上对人才的渴望。
中国汽车产业已经基本完成了借电动化的东风弯道超车,从追赶者转变为领跑者。想要顶着风接着向前走,必然要付出比跟跑更多的人力和资源。
 写在最后
回忆起自己上小学的时候,恰好《四驱兄弟》在电视上热播,当时班里有好多同学都特别痴迷于攒四驱车,当然也包括我。
图片
为了让四驱车跑得更快、过弯更流畅,我们几乎每个周末都会去商场里寻配件。转速更高、动力更强的马达换了一批又一批,轮胎、转向部件堆满了一箱子来回尝试。
现在想想,四驱车本质上不就是手掌大小的电动汽车吗?同学们为了性能去比拼,和现在新能源车企干的事不是一样的吗?
四驱车,正是我小时候与电动汽车首次结下的缘,而长大成人的我,成为了一名新能源汽车从业者,何其荣幸。
相比之下,现在的孩子们有了更多与真车接触的机会,这种连接与生活更加贴近。
孩子们和我们一样,同样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大变强的见证者。
而他们长大成人之后,将从我们的手中接过接力棒,继续向前奔跑。
薪薪之火,得以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