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庙里两岸情:没有什么能把“一家人”分开丨记者手记

位于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后溪城内村的霞城城隍庙,始建于康熙元年1662年。当时镇守福建同安等地的施琅在负责建造后溪城的同时,在该城的临海门旁建造了这座城隍庙。庙前两株大榕树榕荫掩翠,被霞城人亲切称作“夫妻树”,映衬着朱红的屋檐,昭显城隍庙的恢宏气势。
图片
厦门集美区后溪霞城城隍庙 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张宇/摄
图片
霞城城隍庙,是目前厦门地区规模最大的城隍庙(资料图)图源:网络
100多年之后的道光元年(1821年),同安人陈金绒奉请霞城城隍庙城隍金身渡台,并于1859年在台北大稻埕建霞海城隍庙。因此位于厦门的这座城隍庙,也成为了台湾其他城隍庙的“太祖庙”。这里常年香火连绵不断,每逢正月初六、农历五月十三城隍爷“神诞日”和农历十一月二十二“祈安日”,海峡两岸城隍庙信众会在此举行隆重而盛大的非遗民俗庙会,迎八方游客前来祈福。
图片
图源:网络
2022年,集美后溪霞城城隍庙庙会习俗,入选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在这里举办的两岸城隍文化节,众多海内外的众多香客、信众慕名前来。荫庇一方的城隍庙,不仅是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也是两岸亲情互通与民间信仰交融之处,而两岸融合发展的大背景,则赋予了老城隍庙以新的时代内涵。
图片
王圣棻与他的西餐店 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张宇拍摄
台湾青年王圣棻的西餐店,就开在距离城隍庙不到300米的一座闽南老屋里。7年前,他从台湾高雄来到这里创业,目前已经在后溪有了两家餐饮店。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14日前来探访时,他刚完成了老屋的装修改造工作。这套有着60多年历史的闽南民居,在王圣棻接手后,华丽变身成处处透露出“台式小清新”的“网红”打卡店。他认为,这是一件“三赢”的事情:他以实惠的价格租下空置多年的老房子,装修改造后打造成“打卡点”进行经营,另外一旦成了“网红”餐厅,还可以带旺当地的旅游业。这样一来,他、房东以及当地政府都能从中得到实惠。
实际上除了王圣棻之外,还有越来越多的台湾年轻人正汇聚到后溪城内社。他们以城内社为村实践基地,带领两岸青年走进乡村,开展文旅融合、空间改造等活动,进行投资创业;另外他们还通过短视频和直播等形式,向两岸年轻人传播城内社的风俗、村史和美食。
“两岸青年以文化为纽带,让许多文创创意在城内社落地,大大丰富了后溪村的旅游资源。”在后溪镇后溪村党委副书记黄宇星看来,让后溪村城内社乡村旅游形成产业,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近年来两岸青年齐心协力,用文创点缀村落。
图片
余奕萱3年前从台北来到厦门创业,此前她在台北是一家留学教培机构的工作人员。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张宇/摄
台湾青年余奕萱的奶茶店也开在了城隍庙附近,她坦言在来大陆工作之前,确实对大陆不太了解。但是来了之后,才逐渐感受到“选对了地方”。其一是大陆的市场巨大,机会多。另外,在厦门的生活与在台湾没有太大的区别,“这边的气候跟台湾几乎是一样的,另外这边都是讲闽南话的,所以很亲切”。
两岸同根同源,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在昨天(14日)举行的海峡青年论坛上,许多来大陆创业的台湾青年告诉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第一次来到大陆,就被这里的繁荣所吸引,很快就选择留下来,开创自己的事业。还有前来参会的台湾大学生很笃定地表示,两岸同根同源,语言、文化不存在任何障碍,所以根本不可能交流不起来,两岸青年好,两岸未来才能好,希望这样的交流活动以后越来越多。
台湾青年武打演员陈竹音分享的溯祖的经历,更是在网上引发了不少大陆“颍川”老乡的共鸣:大家纷纷为这位台湾妹子点赞,互诉乡情。
闽南话有一句谚语,叫“食果子拜树头;食米饭拜田头”。意思是,吃水果,要拜谢树根;吃米饭,要拜谢田地。意为人要饮水思源,不可忘本。
在今天(15日)上午召开的第十六届海峡论坛大会上,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连胜文致辞时表示,两岸关系尽管在过去经历波折,但大多数台湾同胞都希望与大陆和平相处、友好交流,这是任何人都不能忽略的。他强调,地地道道的台湾人,可以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堂堂正正”鲜明回击了岛内绿营的“心怀叵测”。
事实上,本届论坛得到了广大台湾同胞的踊跃响应,包括台湾的政党代表、主办单位代表、各行各业的代表共7000余人跨过台湾海峡,来到厦门积极参加这次论坛。这已经充分表明,民进党当局“绿色恐怖”、阻扰限制不得人心,也再一次证明“台独”分裂分子越是嚣张,两岸同胞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的共同愿望就更加强烈、势不可挡。
自2009年到现在,海峡论坛走到现在已经是第16届,成为促进两岸各界广泛交往、推动两岸民间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作为两岸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影响最深远的民间交流盛会,海峡论坛深入基层社区、乡村,聚焦经济、文化、青年各个领域,不断加入新的交流元素,开拓新的交流领域。
图片
今天(15日)上午,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在论坛大会致辞时指出,两岸今天好,两岸未来才会好。当代两岸青年大有希望、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他希望两岸青年多往来、多交流、多交心,感悟历史大势,坚守民族大义,勇担时代大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续写中华民族历史新辉煌。
王沪宁指出,无论台海形势如何变化,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不容否认,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不容破坏,两岸同胞的主流民意不可违逆,民族复兴、国家统一的历史大势不可阻挡。
正如海峡论坛的主题曲《我们相信》中所唱的那样,“等雨过天晴,愿良辰美景,我们一起迎来美好光明”。
作者丨郭永佶,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