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突发癫痫抽搐,要给患者嘴里塞东西吗?正确的急救方式是什么?

图片
近期,有媒体发视频报道,贵州一名女孩因突发癫痫倒地抽搐,辅警在现场进行紧急救助。这个视频有一些已经被设置为仅作者可见了,我搜了一下,类似的报道很多,有塞筷子的、有给做心肺复苏的、有掐人中的、有捏住脸颊,卡住牙齿防止咬伤舌头的..........
首先,给这些勇于帮助别人的人,尤其是这位女警点赞。我们需要积极向上的能量,我们需要积极向善的宣传,这种能量多了才能带动那些遇事畏手畏脚的人放开手脚积极的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们这个冰凉的空间才能显得有温度。
讲一个我亲身经历过的事,很早之前,大概的有个差不多十来年光景了,有一次在火车站准备进站的时候站在我前面的一位年轻人突然倒地浑身抽搐、嘴角有唾液流出。当时咱也不懂,一下愣在原地不知所措,年轻人的旁边有一位年长一些的人,他淡定的把围观的人驱散了一些,然后把自己的一只脚轻轻的塞过去垫在了年轻人的头下,年轻人的头刚好枕在他脚面上。我准备喊站内的工作人员帮忙给医院打电话,被哪位长者制止了,说没事一会就好了。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看到抽搐患者,而且确实是茫然地静静地看着他抽。
大概过了三五分钟的样子,年轻人醒过来了,除了浑身瘫软之外好像刚才没发生过什么事一样,旁边车站的工作人员再三询问我才得知,年长者是年轻人的父亲,孩子得癫痫很久了,刚开始家里人很紧张,孩子一抽就叫救护车或者自己找车往医院送,往往是救护车没来孩子就醒了或者是费了好大劲把孩子抬到自己找的车上还没放稳当孩子就醒过来了,次数多了也就不紧张了,这次是去外地给孩子看病的,他听别人说那地方有专门治疗癫痫的医院。
由于年轻人刚醒过来身体无力,恰好这时候赶上进站了,车站的工作人员也挺不错的,在一位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我背着年轻人进站,工作人员也是第一时间给我和我的妻子一行四人开了绿色通道,因为是同一趟车,送上车落座后我和我妻子就离开他们到了卧铺车厢。
虽然事情过了,但是我一直在想,孩子抽成那样了再习惯这种场景也得做点什么吧?就这样看着抽是不是过于冷漠了呢?
后来,机缘巧合的接触到应急救护,才知道遇到抽搐患者,年轻人的父亲做的是对的。在美国心脏协会拯救心脏学员手册中关于对抽搐(癫痫)患者提供帮助时的描述如下:
图片
图片内容来源于美国心脏协会拯救心脏学员手册
在2016年国际急救与复苏指南中对于为癫痫患者提供急救是这样描述:
图片
图片内容源自2016年国际急救与复苏指南
结合指南和教材中的描述,和我的导师的引导,我对于癫痫患者提供帮助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在我的课堂上我会对学员说:“遇到抽搐患者,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你静静看着他抽,不要给他嘴里塞东西,不要按住他的肢体,否则你的好心可能办坏事。五分钟后患者没有好转且状况又加重迹象或者你是第一次看见患者抽搐请及时拨打120”。仔细想想前面那位父亲他不就是按照指南在做吗?不就是和我给学员说的一样吗?这时候我才明白那位父亲做的是对的。
话说回来,把话题拉倒这位女警身上,如果她懂急救,而且是完全按照指南或者教材,跟那位父亲一样那样正确的对待躺在地上抽搐的女孩子舆论又会怎么样呢?实话实说,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这位女警可能会被键盘侠的手指压死,会被一些吃瓜群众的唾沫星子给淹死。
所以,我觉得我们不应该指责女警不懂急救,而是切切实实把院外急救知识认认真真推广出去,不再流于形式,我经常奔波在应急救护的培训的路上,我和我的搭档也是认认真真的教着每一位学员,可是有时候确实是很气,一些地方那个为了通过率放弃了自尊,抛弃了严谨,工作人员给学员亲自说理论题答案的、有给没参加实操考试说情让通过的。我们在干什么?我们做的是120没到达之前如何减轻患者的痛苦,夸张一点说是想办法在延长患者的生命。那如此弄虚作假的意义又何在呢?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应急救护,更多的人学习应急救护,遇事不能完全寄希望于120,毕竟因为种种原因它绝对做不到说到就到,懂急救会急救的人多了生命才会有希望。在120没到达之前帮助了患者那他就会有两种选择,不帮助很可能就只有一种选择,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通过你的双手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多一项选择。
再次为女警的勇敢点赞,但希望您下次再遇到类似事件请注意保护自身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