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波”永不消逝,从电影之城的历史照见未来

6月15日,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盛典启幕。盛典前的红毯上星光熠熠,众多国内外知名导演、演员、制片人等电影界重量级人物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电影界的辉煌时刻。
图片
开幕片《永不消逝的电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属电影票
看一遍上影节红毯,差不多算是预览了一轮下半年登上院线的电影力作清单。
《白蛇·浮生》《出入平安》《重生》《传说》《盗火者》《狗阵》《红楼梦之金玉良缘》《蛟龙行动》《解密》《里斯本丸沉没》《默杀》《逆行人生》《偏偏喜欢你》《云边有个小卖部》《野孩子》《异人之下》等剧组相继亮相。对于观众而言,这是一场未来电影盛宴的前奏;对于电影行业,这是未来发展信心的证明。
金爵盛典不仅是一场电影艺术的盛会,更是一次穿越时光的对话,从电影之城的历史照见未来。
场景设置中,处处可见电影人的用心。一开场,吴彦祖、刘昊然化身大银幕上“老电影”中的检票员,不同时代的电影院场景里,电影记录着一代代人的成长,也映射着社会的发展变迁。
微电影《电影之城》拉开盛典帷幕。视频来源:@上海国际电影节(04:52)
电影票里蕴藏着跨越时空的密码,时代旅程漫长,光影魅力经久不息。当一张小小的电影票,从大银幕吴彦祖的手上,传递到现场主持邓超手中,一场穿越时空的梦幻电影之旅正式启程。
图片
主持人邓超拿着手中的电影票根
每一张电影票,都是电影送给观众的礼物,也都是电影人的一片真心。
今年的盛典开场热闹非凡,四位金爵影帝联袂搞怪。邓超先炫耀了自己主演的电影对应的两张电影票;张家辉用自己“渣渣辉”标志性的普通话介绍他的新片;黄渤打趣自己入围本届金爵的《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大鹏则手持自己监制新片《骗骗喜欢你》的电影票,表示自己对电影是“一片真心”。
开场歌舞如音乐剧般感染力十足,每个人都举起了手里印有自己作品的“专属入场券”。 伴随着热烈的节奏,现场秒变party现场,光影盛宴启动的欢乐氛围令人陶醉。
图片
大家手中都有自己的专属入场券。
陈英雄领衔的评委会在开幕式上亮相,作为本届主席,他在致辞中提到,电影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他鼓励大家在电影节期间,远离生活的烦恼,沉浸到电影的世界中,尽情哭笑,体验一场场感性之旅。
从中国电影诞生地的光荣历史出发,电影节开幕式上也带领着全球电影人共同展望未来。唐季礼导演带来了用AI技术创造的青年成龙,英俊硬朗的青年成龙形象与年过古稀的大哥同框,共同与现场观众探讨“未来已来”。
电影人张末则与现场来宾们分享了七百多个由普通人运用AI生成的哪吒形象,“AI不再是象牙塔,让技术革新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她谈到身为创作者,“我们始终不会忘记以故事为本,技术始终是为人服务的。我想我们每个电影人都对电影本身充满敬畏,更对每位观众满怀尊重,期待中国电影事业的芬芳沃土,迎来更多新时代的梦想家。”
图片
金爵奖评审团
“电波”历久弥新,永不消逝
开幕式后,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作为今年的开幕影片,正式亮相。
《永不消逝的电波》改编自上海歌舞团原创同名舞剧,这段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发生在上海解放前夕,以李白烈士的真实故事为素材,是由上海这座城市红色文化基因孵化而生的一张城市名片。
王佳俊、朱洁静在盛典现场带来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片段。视频来源:@上海国际电影节(02:04)
从经典老电影改编的舞剧,再回到电影,穿越半个多世纪,三度焕新故事表达,不变的精神和内核历久弥新。舞剧的现代演绎,为人物角色赋予了更具时代性的表达,电影运用多元的镜头语言,丰富了舞台上难以被观众捕捉到的信息。
图片
《永不消逝的电波》主创人员
在这部舞剧电影中,导演在保留舞台表演的主体呈现外,加入许多打破第四堵墙的创意处理。取景自车墩影视基地,进驻LED虚拟摄影棚,选取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实景、排练厅环境等镜头画面,让人物穿插于虚与实之间。
开幕式上,导演郑大圣形容这部电影,“不需言辞,不发一语”。作为一位生长在上海的本土电影人,郑大圣说,“这座城市、戏剧、电影,已经交融到生命的点滴之中,有时甚至难以觉察。”而这一次,他也希望借由不同艺术形式的结合,探索更多可能性。
图片
郑大圣发言
今年是上海解放75周年,曾经为上海解放而牺牲的英烈们,这个城市没有忘记。郑大圣认为,“在任何一个年代,革命者都是最勇敢的先行者,都是最具牺牲精神的反抗者。他们的英雄传奇,当然值得一代又一代人不断诉说、传颂、重新再演绎。”
开幕式上令人动容的一幕,是已经97岁高龄的李白烈士的同事李康将先生,在视频中动情讲述当年自己在凌晨两点收到那条说“再见了”的电报。他用手指敲击着对故人的问候,“电影要放映了,我很高兴,我要用发报的方式告诉李白:敬爱的李白同志,我们很想念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