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研学很热也很乱

图片
  1月16日,学生在位于韶关始兴县隘子镇满堂村的满堂客家大围研学。 新华社发
图片
  视艺Kids研学团队走进清华。 受访者供图
图片
  1月30日,一群广东“小荔枝”到黑龙江抚远市蔓越莓种植基地展开研学之旅。 新华社发
  “双减”政策落地的这几年,研学旅行已经成为中国中小学基础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尽管目前行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但随着各地相关政策的逐步实施,中国研学旅游行业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随着暑假的来临,研学更趋火热。当前,研学市场和产品存在怎样的问题?业界还需如何努力改善?南都记者就研学问题采访了多位资深专业人士。
 A 广州研学的实践样本
  广州市研学实践协会秘书长曾健允为南都记者详细阐述了广州研学市场目前呈现的面貌:当前,研学产品市场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科工类、职业启蒙与劳动教育类研学项目备受欢迎。同时,农业类研学产品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广泛关注。
  谈及研学产品与春游、秋游的区别时,曾健允强调,研学更侧重于教育性和实践性。它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充分利用优质社会资源,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实现跨学科的沉浸式学习。
  自2021年起,广州教育局与文化广电旅游局携手,遴选了116个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及30家港澳青少年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研学选择。2022年8月,广州更是启动了“2022广州研学季”主题活动,推出了涵盖劳动体验、科技制造、自然地理等十大领域的70组精品研学课程。
  2023年6月,广州市教育局与文化广电旅游局再度联手,举办了“大开‘研’界·走读广州”系列主题活动。该活动开展了《寻龙记》《广州与海上丝绸之路——寻香之旅》《考古解密中共三大》《宋代点茶》《当个花艺师》《红树林观鹭》《逐梦深蓝》等与学段相匹配的示范课,不仅展示了“真研学”的课程设计,更彰显了导师服务的专业内涵。
  曾健允表示,广州的研学事业将迈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以前,教材是学生的世界,而现在,世界成为了学生的教材。广州将继续推动“基地+学校”的紧密合作模式,共同开发并执行一系列高质量的研学课程。这些精心设计的研学课程将在“大开‘研’界·走读广州”项目中精彩亮相,为广大学生提供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的学习体验。
B 今年研学大不同
  广东青旅市场部负责人谢炼哲分析,今年研学产品与往年最大的不同主要体现了“七化”:细分市场化:研学产品根据不同兴趣和年龄段进行细分,以满足特定需求;科技融合化:有的研学产品开始通过AR、VR等科技提升互动性和沉浸感;实践体验化:更加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通过实地体验加深知识理解;环保教育化:越来越多的研学产品将环保理念融入研学项目,强调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意义;学科交叉化:研学产品注重结合多学科内容,提供综合性的学习体验;服务定制化:提供个性化和定制化的研学服务,满足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品质升级化:通过研学导师的培训,注重提升研学旅行产品的服务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从事研学工作多年的广东景美旅游策划营销机构总经理曾令华分析,今年的研学产品对于往年来说,明显丰富了很多,从过去的以传统景区、博物馆、科技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主,变为主题更丰富,产品更多,新增加的多是传统文化、劳动实践教育、农业农耕体验、工业厂矿这四大板块。很多企业也转变原来的发展思路、产业布局,实施多产融合,跨界发展,想方设法与研学沾边,扩充这个板块的业务。
  南都记者也观察到,今年市场上的研学产品受众更广,研学对象年龄更小。2024年1月,广西11个“小砂糖橘”赴东北研学在网络上爆火,随后,引发了南北萌娃互相交换冬天的研学潮。参与研学体验的“幼龄化”日趋明显。
  另外,参与研学主体除了“青少年”,还有契合主题的专业人士,如中学地理教师研学、首届地理实践力研修班等主题。今年广东青旅、新蚁族等单位联合推出的“地理(中国)研学系列产品”,便有适合地理老师的“继续教育”内容的研学课程,包括在陕西和内蒙古交会地带、有“中国版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之称的中国古人类发祥地——萨拉乌苏河谷周边举行“秘境·萨拉乌苏”研学产品。
  视艺空间、视艺Kids创始人贺美艳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分析,文博研学仍是热门主题,“博物研学路线视艺Kids做了八年了,让学生在历史现场学习历史。”她介绍,“抢博物馆票堪比抢火车票。孩子们学习,真的是小成本、大收获,离开了课堂,博物馆也成了让家长们两眼放光的地方。”
 C 研学“乱象”丛生
  曾令华告诉南都记者:研学自2018年开始高速发展以来,在去年迎来了高峰,现在不只是旅游景区,其他行业产业,包括工业厂矿等各行各业都在“抢夺”研学的资源与市场。但是研学产品到目前止,均不是一个完全自由化市场化的产品,资源方的学校与学生“掌握”在小部分人手上,即便本区域的大型旅行社、品牌旅行社也拿不到那么多“资源”。所以,目前出团量最大的并非旅行社,而是一些小型的挂着教育咨询牌子的机构与部分注册不久的中小旅行社。大型旅行社要想做研学也只能做“二道贩子”,从这些机构拿到客源,承接出团事务。这部分机构在选择研学景区与基地时多数并不会考虑课程内容、研学主题、学生研学的真正目的与意义,而首先考虑价格,会选择价格更低的景区与基地,从而实现更大的利润。这样会导致很多优秀的研学资源、基地、课程无法抵达学生方。
  当前,研学市场竞争激烈,基地团费价格低廉,基地与景区没有“话语权”,团费大部分为中间成本。如佛山过去只有几十个挂牌研学基地、景区,现在已经有上百个,而且还在不断增长。基地的增多,意味着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战硝烟四起,有的甚至低到20多元一个学生,高的也不超过60元,40至50元之间是普遍价格。这样低的价格,导致基地与景区基本没有利润,无法为学生提供标准的研学服务。
  但学生出游的价格基本在190元以上,高的达250元以上,这中间交通大巴、中餐、导游、保险等成本在80元至90元。高价出游,低价基地,利润到哪去了?都在中间商口袋里。
 D 业界仍须努力
  曾健允呼吁,“研学”关乎学校、学生、家长、研学基地等多方因素,每一方都有各自的价值观和立场,每一方都有各自的道理,但各方都知道“研学”是好事,势在必行,因此要做好“研学”,需要多方同心聚力。
  曾令华表示,未来研学市场的趋势会慢慢改变现在良萎不齐、到处都是研学基地场馆、市场乱象的现状,会向管理规范化、课程导师专业化、行程课程化升级,以实现真正的研学目标与目的。
  贺美艳则分析,因为市场巨大,现在,不仅传统的教育和旅游从业者积极进入研学市场,许多异业人员也看中了研学市场的潜力,纷纷加入其中。这使得研学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但同时质量参差不齐。研学存在游而不学、质价不符、安全缺位等问题,由于市场进入门槛相对较低,一些企业可能会采取低价竞争策略,其实,如果整个行业大家都在卷价格的时候,会导致产品和服务质量下降,损害受众的利益。此外,研学市场的快速发展也吸引了大量资本的涌入,这可能会导致市场出现一些泡沫现象。
  专题采写:南都记者 肖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