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青海 高原足球】足球盛会“五业”融合

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陈俊 谢梦茹
又是一个惠风和畅的周末,河湟谷地劲吹足球风。
6月15日,青超联赛海东青海拉面队对阵黄南热贡艺术队在海东市体育中心再燃“战火”。
图片
比赛现场。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陈俊 谢梦茹 摄
15时整,随着主裁判一声哨响,比赛正式开始。借助激烈拼抢,主场作战的海东青海拉面队占据场上主动,多次将球带到对方球门附近,给对方造成很大威胁,可惜并未得分,上半场双方战平。
易边再战,黄南热贡艺术队在下半场逐渐找到进攻方向,创造了几脚具有威胁的射门,两队攻防不断转换,攻势此起彼伏,场上陷入胶着局面。
“海东队,加油!”“黄南队,加油!”……现场观众不时为场内球队呐喊助威,把比赛气氛推向高潮,无奈两队在激烈的对攻战中难以找到突破口,均未打破对方球门。比赛战罢,场上比分定格在0:0,激战90分钟,积分排名暂时位列一二位的两支队伍最终握手言和。
与场内激战正酣的赛事相比,场外以“体育+”为依托而设立的“农体文旅商”非遗文化展台前,来自乐都区峰堆乡锦峰刺绣专业合作社的省级非遗传承人周彦,面带微笑向游客讲解河湟香包香囊、围巾等展品背后的非遗文化,向游客展示她亲手制作的“彩陶故里、拉面之乡、青绣之源、醉美海东”等元素的刺绣手提袋。
展台上,薄如轻纱的团扇上,色彩艳丽的兰花、迎风怒放的荷花、栩栩如生的孔雀等刺绣,不仅体现出周彦的精湛刺绣技艺,更折射出河湟文化的深厚底蕴,令外地游客不时发出惊叹,购买+收藏成为必然之举。
忙碌间隙,周彦不时指点坐在一边安静绣着人面彩陶刺绣的李瑞玥针法和用色。李瑞玥是周彦的女儿,也是徒弟,自小在母亲耳濡目染中,与刺绣结下了不解之缘,目前她不仅是一名河湟刺绣县级非遗传承人,还是河湟博物馆的一名讲解员,在传承弘扬河湟文化的同时,为宣传推介家乡代言。
隔壁展台上,款式多样、色彩鲜艳的河湟灯笼,成为吸睛的“爆款”。这款首次亮相赛事展台上的文创产品,好奇摸一摸、仔细看一看、逐一问价格,成为许多游客下意识的动作。据介绍,这些产自青海伦缘旅游文化有限责任公司的文创产品,不仅在河湟谷地广受欢迎,在长三角地区也拥有广阔的市场。
非遗展区对面的展台上,乐都大樱桃、乐都长辣椒、薄皮小西瓜、黄瓜、茄子、土鸡蛋以及产自瞿坛徐家台的土榨菜籽油,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追捧,这些“土味儿”浓郁的特色农产品,通过体育赛事带动,间接形成讲述乡村事、包装乡村礼、助推乡村游、打好乡村牌的全新业态,更是构架起培育形成横跨一二三产业、兼容生产生活生态、融通“农体文旅商”产业产品体系,汇聚出独具海东本土特色的新格局。
编辑:殷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