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金融支点服务实体经济

前不久召开的全国地方党委金融办主任会议强调,要找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切入点着力点,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着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金融自身高质量发展。各地在指导银行机构加大对重大战略支持、着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成效如何?在风险防控方面有何举措?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聚焦支持重大战略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是金融业的应有之义。
今年以来,重庆聚焦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出台《重庆市大力实施“智融惠畅”工程高质量建设西部金融中心行动方案(2024—2027年)》,全面加强金融系统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着力提升金融集聚辐射、服务实体经济、数智创新、开放引领、风险防控等关键能力,全市金融行业稳健运行,综合实力持续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显著提升。同时,重庆积极引导金融资源更多流向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从2023年至今,重庆市政府与近40家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引导金融机构深度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全面融入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助推现代化新重庆高质量发展。
通道金融供给提质增效方面,重庆市委金融办推动境内外金融机构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金融服务联合体,目前成员机构已达60家,初步形成覆盖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服务网络体系,已在小币种本币直接结算、印尼当地汽车消费金融、跨境经贸撮合等方面形成一批示范性案例。中国银行重庆市分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该行积极搭建“一点接入、全球响应”跨境金融服务机制,推出航运在线通、中银跨境汇款直通车、在线供应链等数字化产品,赋能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3月末,该行累计为近1500家渝企提供跨境结算109亿美元,同比增长57.84%;提供跨境人民币结算近290亿元,同比增长126.97%。
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三农”领域是天津金融服务的着力点。在天津金融监管部门指导下,农业银行天津市分行围绕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做好科技金融、航运金融、产业金融等文章。农业银行天津市分行行长钱宏介绍,2024年一季度,该行累计向各类主体投放贷款超过600亿元,对公实体贷款增加220亿元,制造业、绿色、战略新兴、普惠、涉农等重点领域贷款增量均居同业前列。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截至3月末,该行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域贷款余额突破1100亿元,支持天津市重点建设和储备项目,重点用信余额超210亿元。此外,一季度,农行天津市分行涉农贷款增加近50亿元,粮食贷款突破40亿元,推出“乡旅贷”产品,全覆盖对接服务天津市的12个乡村旅游示范片区和12条精品路线。
提升服务能级质效
金融工作应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要找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切入点着力点。
发展航运金融,是天津根据实际推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切入点之一。2023年12月,天津市出台的《关于深入推进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的方案》提出,持续推动航运金融和产业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打造4个金融集聚标志区等目标任务。今年一季度,天津市航运金融取得“开门红”,全市完成船舶租赁业务67单,同比增加14单;资产规模18.3亿美元,同比增长35.6%;船舶保险保费收入1.8亿元,同比增长16.6%;货运保险保费收入1.3亿元,同比增长74.4%。
近年来,广西通过加强财政资金与金融工具协同运用推出地方政策性金融创新,形成了“桂惠贷”“桂惠保”“桂惠资”等桂惠系列金融服务品牌,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着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广西同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新能源电动车企业,近期销售收入较好,计划扩大生产规模,但现有的资金不足以支持扩产。得知这一情况后,农业银行广西象州县支行在2023年发放500万元贷款支持企业发展的基础上,今年继续增加授信贷款金额500万元,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周转困难。公司负责人王全文表示,“桂惠贷”不但帮助企业解决了资金需求问题,而且帮助企业节省融资成本,让企业有更多资金投入生产运营。
据介绍,“桂惠贷”是广西打造的财政金融联动政策,统筹全区各级财政资金,预计在“十四五”时期筹措200亿元,对辖内金融机构当年新发放且符合条件的贷款按照0.5个至3个百分点利差比例进行补贴,以资金补贴前置化的贴息方式,从制度设计上让企业直接、便捷享受惠企政策红利,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实体经济。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金融办副主任李凯舟表示,自2021年以来,“桂惠贷”累计投放优惠利率贷款超9600亿元,惠及经营主体40万户(次),直接降低经营主体融资成本近180亿元。
在保险领域,广西推出“桂惠保”,大力发展农业保险,近5年全区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年均增速超30%。产业支持方面,广西扩大糖料蔗完全成本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积极开展“保险+期货”新模式,建立完善糖料蔗和生猪等产业风险应对机制。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西监管局党委委员、二级巡视员胡英全介绍,为了发挥沿边优势,广西大力推动沿边金融和跨境金融服务创新实现新突破,推动金融机构探索开发“互市贷”“惠边贷”等边境地区特色金融产品,构建“互助组+边民+企业+金融”的边贸金融生态圈,丰富了跨境车辆保险、出口货物保险等跨境保险产品体系。
在其他领域,广西也推出了服务实体经济的方案。在推动资本市场发育方面,推出“桂惠资”,实施上市奖补等5个方面奖励政策,建立区、市、县三级常态化路演机制,搭建股权融资对接平台;在建立健全新型融资担保服务体系方面,推出“桂惠担”,增强融资增信功能,2021年以来全区政府性融资担保直保机构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担保贷款投放超1600亿元,惠及经营主体超15万户;在有效服务实体企业融资方面,推出“桂惠通”,目前平台累计注册用户超30万户,帮助企业获得授信1.8万亿元、贷款超1万亿元……这些桂惠系列品牌,围绕广西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创造高质量金融供给,形成了一系列服务实体经济的新机制。
着力做好风险防控
防控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
天津市委金融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刘惠杰表示,在做好金融风险防控方面,天津市地方金融管理局严格落实国家层面监管要求,结合天津实际制定完善地方金融组织相关配套制度,完善“设立前核查”“常态化监测”等工作机制,健全跨部门市场准入协同、监管信息共享和重点工作联动机制,着力形成监管合力,对地方金融组织实施全周期、全过程、全链条动态审慎监管。
据悉,为强化中小金融机构监管,天津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先后建立了长期不经营地方金融组织联合清理机制、金融商事审判与监管服务协调机制、天津市区协同风险防范机制等协调机制。2023年以来,天津市金融、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已联合开展4批次清理工作,共吊销230余家地方金融组织营业执照。
重庆市委金融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阮路表示,当前,重庆以防风险为首要任务,以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为首要目标,在此基础上持续推进强监管促发展。重庆严格落实中央金融风险处置“16字”基本方针,坚持“除险清患”工作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构建央地协同风险管控体系,部署金融领域重大风险防控三年行动,用好打非综合管理等在线平台,分类施策处置风险,对主要风险点进行专班化、项目化、事项化动态管控,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一企一策”推进单体企业金融风险化解,推动落实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有效管控涉众风险。
坚持“长牙带刺”、有棱有角,从严加强地方金融组织监管,重庆地方金融监管体系正逐步完善。据了解,目前全国注册资本超过50亿元的11家小贷公司中,有7家在重庆。以加强小贷公司监管为例,重庆先后制定了近40项监管制度,覆盖机构准入、市场退出、融资行为、高管履职、贷款利率、数字治理、信息披露等方面,基本形成全链条、全周期的监管规制体系;构建适配性行业生态,搭建消保工作“四梁八柱”,强化与司法、信访、公安、网信、通管多跨协同,为金融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提供平台,有力促进重庆小贷行业健康、合规发展。(记者 周琳 吴陆牧 童政)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