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战略大师的预言

1997年,布热津斯基写了一本名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的书,书中有句流传甚广的“预言”:“(对美国)最大的潜在危险是中国与俄罗斯或许还有伊朗结成大联盟;结成这种‘反霸’联盟的原因不是意识形态,而是相互补充的(对美国的)不满。”
考虑到当下情景与布热津斯基的预言很类似,因此不少卖书的网站、平台都将这本书推上热搜,进而对布氏做了一番不切实际的夸大。
本篇便来聊一聊这本书和布热津斯基的故事。
图片
布热津斯基1928年生于波兰华沙,1938年随父母到加拿大,1953年移居美国,1958年加入美国籍。
从美国政坛的辈分上看,布热津斯基大致与基辛格同代。
基辛格是1923年生人,1969年至1975年任尼克松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1973年至1977年任尼克松和福特的国务卿——两届八年。
布热津斯基则逊色几分,他只复制了基辛格第一任期的职务,1977-1981年间任卡特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
四年间,布热津斯基大权在握,一时风头无二(他于卡特担任州长期间发掘了这支“潜力股”,有一点“帝师”的感觉)。
然而他除了办成中美建交这一件大事外,其他层面几乎是全面崩溃——亲美国的伊朗政府倒台,苏联入侵阿富汗……
原本卡特是打算第二任期提名布热津斯基干国务卿的,结果因为执政期间内政外交搞得一团糟,最终民主党以惨败的形式离开了白宫。
之后的1981~1993,共和党连续坐庄长达12年。
待到克林顿卷土重来之时,布热津斯基已经65岁;再加上之前口碑平平,便没有再度获邀出山——弟子奥尔布赖特继承了他的政治衣钵,于克林顿第二任期担任国务卿。
简而言之,布热津斯基在美国政坛的咖位与影响力均一般,卡特四年的外交战略被普遍认为是失败的,尤其与之前的尼克松时期和之后的里根时期相比,更为突兀。
不过在今天的美国国内,基辛格、布热津斯基那一代人的话题热度已经非常低了;作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们颇有“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感觉。
图片
布热津斯基1978年访华,商讨中美建交事宜
除了1977~1981短暂四年的高层政治生涯外,布热津斯基绝大多数时间里都在著书立说。
布氏写过太多太多的著作、时评和论文,光出版的专著可能就得有几十部,像《苏联政治中的意识形态和权力》,《苏联集团:统一和冲突》,《两个时代之间:美国在电子技术时代的任务》,《政治权力:美国和苏联》,《运筹帷幄:指导美苏争夺的地缘战略思想》,《大失败》,《大失控与大混乱》,《大棋局》等等。
从题目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布热津斯基的专长是苏联问题。
更具体一点说,他的专长是“反苏”,核心理念是在维系美国霸权的基础上,拉拢包括中国在内的一切力量彻底干趴苏联和俄罗斯。
作为波兰裔,布热津斯基在各种著作与论文中均展示出了与苏/俄不共戴天的立场,从五六十年代开始就不停唱衰苏联。
由于1991年苏联真的解体了,布氏几十年前的著作遂被大家翻出来,他本人荣获“国际大势预言家”的名号。
熟悉美国政治传统的朋友都清楚,其实美国总统、国务卿、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等高层外交人员只要一退休,都会有各种出版社邀约写书的,类似风格的书目如恒河沙数,指点江山的不在少数。
通常情况下,这些著作只能作为畅销书火个一年半载,中国内地翻译出版的也不多。
而布热津斯基、基辛格等人的书直到今天还能被国内出版社出版,一方面或许是因为他们“中国人民老朋友”的身份和立场,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其表述上比较“学究范”和“理论范”。
图片
布热津斯基和基辛格
回到书目本身。
《大棋局》这本书在台湾被译作《大棋盘》,某种意义上,“大棋盘”与书中的主旨更接近一些。
简而言之,布热津斯基认为整个亚欧大陆就是一个大棋盘,谁统治欧亚谁就统治世界,其他诸如非洲、拉美包括相对孤立的南亚次大陆(印度)都不太重要。
面对亚欧大棋盘,美国主要人物是处理各种地区大国的冲突与关系,一方面防止他们结盟,另一方面防止出现任何超级大国对手来威胁美国的利益。
考虑到布热津斯基是欧洲人、苏联问题专家、熟稔中国事务,因此其主要逻辑框架就是围绕着欧、苏、中展开。
写本文之前,笔者专门去浏览了一下《大棋局》中的内容,其实布热津斯基提到的可能对美国构成潜在威胁的亚欧大陆结盟方式共有三种:
1、中国与日本结盟
布热津斯基认为中国和日本的产业互补性极强,文化上也接近,一旦两者携手反美,将使美国在亚洲区域的影响直达低谷。
不过书中同时也提到,因为中日历史上的怨恨太深,目前看这种结盟的可能性比较低。
另外,布热津斯基认为日本在远东的处境非常尴尬——它与周边的主要国家中、俄、韩关系都一般;这使得日本很难成为一个真正的亚洲国家,而是需要美国以及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的庇护。
2、大欧洲结盟
《大棋局》写于1997年,当时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算是欧洲的一员(今天欧洲已经不认了),因此布热津斯基认为美国应该设法阻止法国或德国与俄罗斯的结盟。
这一点是欧美战略界公开的秘密,人尽皆知,否则美国迄今仍驻重兵在德国干什么呢?
实际上,今天美国在海外驻兵最多的国家便是德国,约6~7万人;其次是日本,4~5万人,同为战败国的意大利驻军则非常少——按实力分配。
德国与俄罗斯的关系一直是美国非常在意的,二战不就是苏德结盟才打起来的嘛。
3、中俄伊结盟
几种结盟方式中比较有新意的是中-俄-伊,尤其是加上伊朗:“(对美国)最大的潜在危险是中国与俄罗斯或许还有伊朗结成大联盟;结成这种‘反霸’联盟的原因不是意识形态,而是相互补充的(对美国的)不满。”
尽管结盟方式上没有对印度过多着墨,但布热津斯基却将印度摆在了亚欧大陆的五强之列,他认为中、俄、印、法、德是亚欧大棋盘上的五个棋手。
图片
默克尔时代的德国实现了国家安全外靠美国,能源供应靠俄罗斯,制造业出口靠中国的“三合一”模式。
除针对亚欧大陆主要大国的结盟分析外,作为苏联问题专家,布热津斯基还一针见血的指出了乌克兰的重要性:“没有乌克兰,俄罗斯就不再是一个欧亚帝国。少了乌克兰的俄罗斯仍可争取帝国地位,但所建立的将基本是个亚洲帝国,并且更有可能被卷入与觉醒了的中亚人的冲突而付出沉重代价。”
这一点倒是十分精辟且具有预见性。
话说回来,当初布热津斯基执掌卡特政府外交大权时,1979年爆发的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被认为是他的败笔之一,没能够遏制住红色帝国掌控中亚的脚步。
可回头看来阿富汗却成为莫斯科陷入战争泥潭的开始,是美国诱使苏联下的一招臭棋。
图片
1988年拜登拍的办公室肖像照。拜登曾担任过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与布热津斯基的徒弟奥尔布莱德关系非常好
本篇最后,聊一聊笔者对于《大棋局/盘》的看法。
在欧美出版界,类似纵横捭阖、指点江山的书目非常多,只不过布热津斯基特殊的身份外加机缘巧合,使得《大棋局》于中国国内流行开来。
作为一名学者,布热津斯基著作等身。
我们没有必要将其神话,或者将其某一本书神话,更不必指摘书中“符合国人口味”的只言片语来做宣传与印证。
作为一名美国政府高级官员,布热津斯基从政的几年里外交成果乏善可陈,相对来说他更热衷于白宫内外的勾心斗角,尤其是与时任国务卿万斯斗法。
可见纸上得来终觉浅,比划大棋盘大战略与外交实操,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