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西域王族后裔,却成唐朝猛将,大破叛将史思明

从唐朝建立开始,这个王朝在军事方面就与众不同,军中有大量非汉人的将领,这些人被称为蕃将。他们为唐朝征战沙场,立下了汗马功劳。比如在安史之乱期间,就有一位非常出色的将领,他是西域王族的后裔,但却表现出色,战功卓著,被唐朝封为郡王。那么,这位被誉为“三军之杰”的人到底是谁呢?
图片
一、初露峥嵘
此人名叫白孝德,他的祖先来自西域地区,是龟兹国的王族。白孝德“骁悍有胆力”,精于骑射,特别善用两支短矛。当时,唐朝在西域设置了安西都护府,白孝德投身军旅,因屡建战功,逐渐得到了提升。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叛军迅速攻占了洛阳、长安等地。为平定叛乱,唐肃宗征召各地军队勤王,安西都护府也得到了旨意。
当时担任安西大都护府长史的李栖筠立即征集军队,选拔了七千名精锐骑兵,其中就包括白孝德。最初的时候,白孝德在仆固怀恩麾下担任军官,之后跟随郭子仪参加了收复长安、洛阳的战斗,因功升任裨将。后来,白孝德又隶属于李光弼的麾下,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机遇,“史思明攻河阳,使骁将刘龙仙率铁骑五千临城挑战”。
图片
二、一战成名
刘龙仙自恃骁勇,根本没把唐朝军队放在眼里,“举右足加马鬛上”,破口大骂李光弼。作为唐军的主将李光弼登上城楼观望,并对诸将说:“孰可取者?”仆固怀恩主动请缨,但李光弼认为这件事不应该由大将去做,于是人们推荐了白孝德。李光弼向白孝德询问需要多少兵,白孝德说道:“可独往耳。”
李光弼深为感动,他一再询问白孝德需要什么。白孝德最后说道:“愿选五十骑于军门为继,兼请大军鼓噪以增气势,他无所用。”之后,白孝德“挟二矛,策马截流而渡”。刘龙仙见只有白孝德一人,根本没有防备,“去十步与之言,亵骂如初”。白孝德大呼:“我,国之大将白孝德也。”然后,“持矛跃马而搏之”,一举斩杀了刘龙仙,震惊了叛军。
图片
三、爵封郡王
之后,白孝德因功升任镇西、北庭行营都知兵马使。当时的镇西、北庭行营节度使荔非元礼贪婪残暴,激起了军中将士的哗变,乱军杀死了荔非元礼,推举白孝德为帅。朝廷得到消息后,正式任命白孝德为镇西、北庭行营的节度使。安史之乱结束后,西边的吐蕃不断侵扰边境,于是在764年,朝廷任命白孝德为鄜坊、邠宁节度使。
第二年,吐蕃大军进犯,白孝德与浑瑊协力,在赤沙烽之战中大破吐蕃军队。白孝德虽然是武将,但却很喜欢学习,在戎马倥偬之时,总是手不释卷,很快就掌握儒家文化,精通历朝的掌故。由于战功卓著,白孝德被封为昌化郡王,官至检校刑部尚书、太子少傅。780年,六十六岁的白孝德病死,朝廷追赠其为太子太保。
参考资料:1.《旧唐书》;2.《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