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歌登陆台湾22小时,岛内刮起旋风,连绿媒也感叹魅力包不住

全文4102字,阅读约需12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大陆知名演员胡歌于6月12日抵达台湾,参加由台湾影音节目制作商业同业公会举办的对话青年活动。

02胡歌在台湾的知名度极高,此次行程仅22小时,却引发岛内媒体热议。

03台湾《中国时报》等媒体将胡歌的台湾之行视为两岸交流契机,认为民间交流对两岸关系具有正面意义。

04然而,民进党台北市议员许淑华质疑胡歌来台是大陆的“统战阴谋”。

05无论如何,胡歌的台湾之行展现了两岸民间交流的重要性,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带来希望。

由腾讯混元大模型提供技术支持

时隔6年,大陆知名演员胡歌跨越台湾海峡,登陆中国台湾宝岛,这次胡歌的台湾之行可谓是“快进快出”,台媒根据胡歌行程的机票做了一个计算:这次胡歌的台湾之行只有区区22小时。
图片
胡歌的台湾之行虽然短暂,只有22小时,但他在台湾岛内引发了不小的旋风
登陆台湾岛的时间虽然很短,不过这次胡歌的行程在祖国宝岛之内刮起了一阵旋风,胡歌抵达台湾岛之行,可以看到很多岛内粉丝都在机场等待,在胡歌离台的前后,岛内各大媒体舆论都争相发布相关报道,尤其是台湾《中国时报》更是一连发表了多篇社评文章。甚至就连台湾最“绿”的媒体“三立新闻”也特别为此发表了一篇特稿文章,直称胡歌为“大陆影坛男神”,并表示:“宝总”魅力纸包不住火藏不了。连一向喜欢操作“统战”和“反中”的绿媒都被折服,看来胡歌这次的台湾之行确实刮起了一阵不小的旋风。
台湾《中国时报》甚至还做了这么一个评论:胡歌来台,缓解两岸紧张的一小步。那么这次胡歌旋风式来台究竟刮起了一阵多大的旋风呢?下面就来看一下22小时快进快出台湾的胡歌。
(一)《繁花》即将上映台湾,胡歌时隔6年再进祖国宝岛
据《环球时报》的报道称,日前,大陆影坛知名演员胡歌乘机抵达中国台湾岛,从现场画面能够看到岛内粉丝们很早就前往机场等待。
对于这次胡歌的台湾之行,从理论上讲,这不过是两岸演艺圈的正常交往。按照台湾《镜周刊》的说法,胡歌这次来台是出席由台湾影音节目制作商业同业公会举办的对话青年活动,如果再考虑到胡歌主演的《繁花》要在6月14日岛内MyVedio平台上进行独家首播,从这一点看的话,不排除这次胡歌受邀前往台湾与《繁花》的登场有关。
这样的娱乐活动在之前的两岸交往中很司空常见,过去两岸的明星们都是相互穿越台湾海峡做宣传,不过近年来受疫情以及台海紧张局势的影响,这类活动变得少之又少。所以当这次胡歌来台后,不仅仅两岸各大媒体都踊跃做了报道,甚至就连两岸的官方平台都做了一定的回应,例如在国台办的记者会上,就有记者向国台办问到了这一问题,而后者也做了积极的回应。
对于这次的胡歌来台,台湾岛内曾盛传民进党的政治要角、海基会董事长郑文灿在其间积极穿梭往来,推动两岸交流,被赞“非常友善”,不过后来海基会方面做了否认,直言这件事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
图片
上一次胡歌来台是在2018年,胡歌6年后再次来台,出机场时引发了粉丝们的欢呼
对于台湾而言,胡歌可不是一位陌生的明星,演员大火的根本依托是自己的影视作品,例如《甄嬛传》在台湾大火,这又顺带拔高了主演孙俪在台湾岛内的知名度。胡歌所主演的多部电视剧,如《仙剑奇侠传》《琅琊榜》《繁花》均在台湾打响了非常高的热度,并收获了一大批台粉。
据称这次主办方原本还想邀请电视剧《繁花》的女主角唐嫣,但唐嫣工作室以档期冲突为由婉拒,虽然只有胡歌,但已经足够在台湾岛内吸睛。
从这一点看的话,胡歌主演的《繁花》备受台湾社会的喜爱。说来也够有意思的,大陆的电视剧频频成功跨越台湾海峡,备受台湾民众的喜爱。《甄嬛传》狂飙》《繁花》《庆余年》就是最典型的案例,那么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香港《01报》曾以“陆剧出海—从《甄嬛传》到《繁花》,台湾人为什么看陆剧?”为题做了一篇分析文章,里面写道:陆剧在台发展史,基本上是与台剧的衰落史同步开展。
大致从2008年《命中注定我爱你》后,台湾偶像剧便进入停滞期,与此同时韩剧崛起,陆剧的表现也转趋强势,背后有三大原因:其一,台剧的制作成本有其上限,这样拍摄出的电视剧势必会造成一定的局限性;其二,大陆的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很多台湾明星陆续奔赴大陆,而台剧则成了“空心化”;其三,大陆影视剧发展多元化。
香港《01报》还特别分析过《繁花》在台湾大火的因素:其一,《繁花》剧本改编自作家金宇澄的同名小说,属文学性较高的作品;其二,《繁花》的一剧的主要角色都是实力派演员,由胡歌、马伊琍、唐嫣到辛芷蕾,没有一人是流量明星;其三,《繁花》的导演王家卫虽在台湾拥有高知名度,却不是所谓通俗作品的导演,而是以个人风格强烈、不取悦观众闻名。为了能够忠实呈现上世纪60至90年代上海原貌,王家卫在拍摄《繁花》时,让大部分演员皆以上海话演出,之后再另配普通话版本,不少剧迷推荐先看普通话版本理解剧情,再重刷沪语版,因为上海话听起来更能代入剧情。
图片
《繁花》大火,胡歌受邀前往岛内参加对话会
岛内大新媒体事业副总李芃君表示,《繁花》除了精彩动人的影像语言、充满哲学意味的台词,和让人迷恋的光影美学外,更有大量台湾早期热门原创歌曲,他很期待这部深受华人喜爱的影集能够引起观众共鸣。
更有意思的是,为了迎接6月14日《繁花》在台湾岛内的独家开播,独家播出的视频平台还特别推出了《繁花》专区,集结了王家卫执导的《花样年华》《重庆森林》等经典作品,更搜集胡歌、马伊琍、唐嫣、辛芷蕾、郑恺等演员精彩影视作品。同时视频平台为了宠爱剧迷,7月31日前观看《繁花》任一集,就有机会免费获得上海来回机票,看越多、中奖机会越大。
连续多部优秀的作品让胡歌在台湾岛内有着极高的知名度,这次胡歌身处台湾的时间很短暂,台媒做了一个时间计算,从飞机落地到第二天的飞机起飞,中间基本上只有22个小时,可以说这次胡歌是快进快出。时光虽然很短暂,但胡歌的这22小时却在台湾刮起了一阵不小的旋风。
(二)胡歌的22小时在台湾“刮旋风”,岛内媒体将此行视为两岸交流契机
首先来看一看这次胡歌在祖国宝岛的经历:6月12日中午胡歌从上海飞抵台北松山机场,大批粉丝和媒体迎接,有粉丝尖叫不停喊着“胡歌”,邀请方人员举着写有“宝总进宝岛”、“胡歌胡歌我爱你”的电子看板。在机场等候胡歌的粉丝、从事谘商业的江小姐,临时和同伴折了一个心型纸准备送给胡歌表示支持,她在岛内媒体采访时称:喜欢胡歌拍的戏,和他的人格特质,对他做很多关心地球环境的事很有共鸣。由于粉丝数量太多,台北松山机场当时部署大批警力戒备,台北市警察分局长也到场监督。
当被问及时隔6年再访台湾,身着浅色西装的胡歌挥手笑了笑,并做了亲切的回应。
胡歌的唯一公开活动是出席“对话青年”,胡歌在与岛内青年对谈时提到了自己来台的经历,2003年是第一次来台,2013年到台湾演舞台剧。
在谈到自己所主演的《繁花》时,胡歌曾求证自己的上海口音中是否真的有台湾音,对于这一点,现场的主持人点头肯定。随后胡歌回答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那我更开心了,说明我们不分彼此。”
图片
《繁花》不仅在大陆是一部火剧,在台湾同样也很火,也备受追捧
口音是乡土文化的一个缩影,上海话和台湾音不分彼此,两岸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同属一家,口音的相同恰好证明了这一点,否则也不会产生一种共鸣。
根据台湾《镜周刊》的报道称,胡歌和台湾地区演员霍建华、林依晨由于影视合作而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当被记者问到此行是否会联络感情时,他笑称:该通的都通了。最让台媒吃惊的是:胡歌竟然还知道当前林依晨不在台湾,这就说明他们确实一直保持联系。
胡歌的台湾22小时虽然公开活动数量有限,但由于胡歌在台湾的知名度,岛内媒体舆论纷纷争相评论,并把这次胡歌的台湾之行与两岸局势的缓和相挂钩。例如淡江大学副教授张五岳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胡歌此行是以“专业交流”名义,台湾正逐步开放专业人士赴台交流,两岸关系散发出正面讯息和机会之窗。过去防疫时期严格限制,专业交流申请必须有必要性、迫切性和不可替代性,如今疫情早已告终,专业交流循序渐近、健康有序地开放,对两岸关系发展当然具有正面的意义。
张五岳还表示:大陆6月15号以后有海峡论坛,台北则需要举办双城论坛,这些对两岸交往而言都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
台湾《中国时报》针对这次“胡歌来台”更是一连发表了多篇分析文章,它同样也把分析重点放到了两岸交流上。例如台湾《中国时报》以“胡歌旋风,证明两岸民间交流是王道”为题,首先在文章的顶端写了这么一句话:翻转两岸关系视角观看角度不同风景也有诸多样貌堆叠善意才能期待冬去春来、繁花似锦。
文章是这么说的:胡歌来台受到粉丝与媒体热情包围的场景,除说明“宝总”魅力无法挡,也意外向两岸民众揭示一幅不同于“冷冰冰”的两岸关系图像。民间交流可以在两岸关系中演绎出很多想象空间,更不用说两岸关系的样貌本来就很多元,甚至是充满暖流。
图片
“宝总”风范,胡歌在台湾待了不到22小时,粉丝前往机场送行
万花筒中的图像往往取决于持筒的人,以哪一种角度来观看,多转一圈图像可能就有所不同;两岸关系某个程度上就像万花筒,照看的角度其实也可以很多面,期间两岸“风景”就可能生机盎然。胡歌来台的意义,绝不仅仅只是限于其个人的明星光环,更重要的是,其撬动了照看两岸关系的视角,即一种民间交流的存在;唤醒两岸民众,不管是在场台湾粉丝,抑或是远在千里的大陆民众,都意识到民间交流更像是两岸关系的基石,甚至少了民间交流,两岸这座大厦也就无从立足。
“民间交流在哪里,两岸关系就在哪里”,只要民间能够持续保持交流的热度,两岸关系就得以用一种蓬勃生长的姿态,呈现在两岸民众的心领神会中。由两岸民众点滴互动,“由下而上”,不断堆叠出来的两岸关系,无疑展示了一种可能性,一种度尽劫波之后,两岸关系仍可能保有“春暖花开、柳暗花明”的契机。
台湾《中国时报》在文章的最后还套用了《繁花》里的一句经典台词:“我们知道自己在每个春天会开出什么样的花,也知道秋天一定不会结出什么样的果。但我们依然会期待下一个冬去春来、繁花似锦。”
这篇文章写得很精美,它阐述了当下台海局势紧张的背景下,两岸民间交流更显得非常珍贵,它或许能够为两岸的交往带来一种契机。
这次胡歌来台,民进党台北市议员许淑华竟然质疑:这是否是“统战”,并称:大陆会用文化交流掩饰背后“统战阴谋”,胡歌可能只是一个“障眼法”。对于这一点,台湾《中国时报》当即发文驳斥称:许淑华的说法,不但不可理喻,而且无知扭曲已到荒谬绝伦的地步。胡歌是因为陆剧《繁花》在两岸爆火而“受邀”来台,不是他自己要来台湾的。按照许淑华的“神逻辑”,她为何不干脆说邀请胡歌来台的组织协会为“大陆统战的外围组织”呢?难道连喜欢追剧《繁花》的台湾民众、在机场接机胡歌的粉丝也被大陆“统战”了。
值得注意的是,胡歌来台一事,甚至就连绿媒也无法忽视,岛内最亲绿的媒体“三立新闻”甚至还对此写了一篇特稿,里面写了这么一段描述:大陆影视男神胡歌旋风来台,保密到家前一天才曝光要出席的活动,他主演的《繁花》在台最近终于确定播放平台,却连平台都不得而知他要来,一度让圈内手忙脚乱起来。但为何胡歌来台会这么受瞩目?且获得多方关注,不仅影视圈,政治圈也绷紧神经面对,原因除了《繁花》受瞩目外,胡歌可说是近几年来台的最大咖大陆演员。因此主办单位即使想藏,终究也只是纸包不住火,一定会烧起来的。唐嫣由于档期原因并未来台,但胡歌一人足以吸睛,随着6月14日《繁花》在台湾终于有正式播放平台,“宝总”魅力势必在岛内陆剧迷的圈子延烧。
从这段话看,显然绿媒也有了一种被折服之感。综合各方的评论:他们都把胡歌的旋风式台湾之行作为两岸民间交流的一个契机,甚至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那么胡歌的台湾之行真能发挥这么大的作用吗?
图片
《繁花》于6月14日登陆台湾岛首播,相关视频平台甚至还做了一个影视专区
借用台湾《中国时报》的一句评论做回答:胡歌来台只能视为两岸缓解紧张的小小一步,关键看赖清德当局有没有诚意推动交流。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