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丨牢记“国之大者”,大兴节粮之风

“三夏”时节,金色的喜悦遍布大江南北。全国麦收进度已近八成,夏种过四成。眼下,各地通过新技术新措施,扎实推进“三夏”生产,全力以赴推动夏天的第一捧粮食颗粒归仓。
仓廪实,天下安。民以食为天。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我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确保了国内粮食供应安全。“中国饭碗”我们又稳又牢端在手中,离不开各产粮区干得有速度、显力度,更见效度。尤其像河南、山东这样的产粮大省,更显责任重大。
牢记“国之大者”,大兴节粮之风。粮食安全乃“国之大者”,容不得丝毫的马虎与懈怠。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小米粒”牵动“大民生”,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多次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推动建设节约型社会。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做出专门批示,号召人们要节约粮食,反对浪费。今年以来,国际风云变幻莫测,俄乌冲突仍未结束,干旱天气持续发酵,粮食危机暗含风险,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粮食计划署日前发出警告,全球粮食形势严重不安全!在此情形下,颇有必要大兴节粮之风,让节约成为国人的共识和社会遵循。
 牢记“国之大者”,大兴节粮之风。综合施策,构筑粮食节约长效机制。大兴节粮之风,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能一蹴而就,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改变一种传统习惯知易行难,需要综合施策。一方面,党员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一级带一级,做粮食节约的典范,以好的作风示人;另一方面,通过各种宣传形式教育公民,让节约意识入脑入心,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一种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好风气。
 牢记“国之大者”,大兴节粮之风。节约粮食是居安思危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现实需要。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14亿人的吃饭问题不是小事。我国依靠世界8.6%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解决了14亿人的吃饭问题,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认真对待。“保粮食安全要一个品种一个品种深入研究、制定方案、落实下去。制止餐饮浪费最近有所好转,必须长期抓下去,推动全社会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未雨绸缪,牢固树立国家粮食安全意识大有必要。节约粮食,不断丰盈我们的大国粮仓,我们才会处变不惊,从容淡定有底气,应对粮食危机,从而构筑好国家安全这道防线。
牢记“国之大者”,大兴节粮之风,是以俭修身永葆清廉本色的社会需要。勤俭节约,反对浪费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无论对公职人员还是普通公民来讲,厉行节约都应该成为一种社会遵循。“节俭朴素,力戒奢靡,是我们党的传家宝。现在,我们生活条件好了,但艰苦奋斗的精神一点都不能少,必须坚持以俭修身、以俭兴业,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情。年轻干部要时刻警醒自己,培育积极健康的生活情趣,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兴节粮之风,就要有一种艰苦奋斗精神,让艰苦奋斗精神成为我们前进道路上的不竭动力。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存。艰苦奋斗精神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丢弃,必须永葆这一传统本色。
粮食问题关乎国家安全,关乎14亿人的饭碗。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节约粮食的重要性。注意节约每一粒粮食,形成良好的节约风气,我们就能赢得未来。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积极践行节约为荣,浪费可耻的社会节约观,为牢牢端稳中国饭碗作出新贡献。( 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李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