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书法八十余载造就“翰逸神随”境界,夏湘平书法艺术展亮相中国美术馆

书法家夏湘平生于1930年,是成立中国书法家协会时的奠基人之一,曾被中国文联授予“从事新中国文艺工作六十年”荣誉证书和纪念章。6月15日,“翰逸神随——夏湘平书法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出他不同时期创作的书法作品125余件(套)。
一进入圆厅,观众迎面感受到的是一幅幅高古遒劲的书法作品,内容为欧阳修《醉翁亭记》、周敦颐《爱莲说》、范仲淹《岳阳楼记》等千古名篇。夏湘平的书法艺术筑基于《曹全碑》《张迁碑》《石门颂》,精研于颜真卿、何绍基,广涉金文、汉简、帛书、残纸、北朝墓志等各时期书法。《曹全碑》的俊秀端庄,《张迁碑》的朴拙雄厚,《石门颂》的奔放天真,影响着其书风的形成。
图片
展览现场
在展览中,还可以欣赏到夏湘平自撰的《学书之旅》以及论书杂谈等,表达了他在书法艺术创作中的感悟。夏湘平将“变”视为书法的生命。关于书法传统继承与创新的问题,他曾有一个生动的比喻:“书法家不要做‘复印机’,而应成为‘翻译机’。”书法传统的翻译,不仅是视觉、风格层面的技术转化,更是文学、文化、历史的精神传递。他还谈到,从事书法艺术创作的人,应该重视更多的知识积累,关注其他艺术门类的创作,无论东西方的绘画、雕塑、建筑,还是诗词、音乐、舞蹈,都是要去学习和借鉴的。
图片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表示,夏湘平先生潜心于书学八十余载,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在书法线条、结体、笔法诸方面,他追求疏朗开阔、意外之趣及“《汉书》下酒”般的酣畅境界。夏湘平先生秉持“转益为我师,杂糅出己意”之理念,致力于将传统翻译出“时态”。多年来,夏湘平先生循线而进,以文心管窥书学玄妙,味古绎道,临池不辍。从他的书痕墨迹,可以看到他的心路轨迹。
本次展览是“中国美术馆捐赠与收藏系列展”之一,今春,夏湘平向中国美术馆无偿捐赠不同时期代表作品30件。展览旨在向这位书坛宿耆致敬,礼赞、传播其德其艺。展览将持续至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