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环王》为什么是伟大的史诗片?

之前的彼得·杰克逊被定义为B级片导演,戛纳走了一圈被人肯定了技法。
然后碰到了一个契机,有机会拍托尔金的《指环王》系列,作为老书迷,彼得·杰克逊自然欣喜不已。
可高兴归高兴,现实问题也摆在眼前,《指环王》的设定是中土魔幻世界,需要大量的特效,钱就成了最大的难题。
图片
为了拉到投资,彼得带着小样在好莱坞四处敲门,最终米拉麦克斯给了几千万,可彼得想三部套拍,这点钱杯水车薪。
彼得再次发挥“嘴炮”功能,从新线那里要到了2亿多,又招揽了一众《指环王》的书迷,与新西兰达成合作,整个剧组飞到新西兰开拍《指环王》。
所幸所有的付出都得到了回报,《指环王1》上映,全球票房大卖,几乎得到了所有书迷的认可,也让史诗片这个概念重回大众视野,彼得的维塔数码也一跃成为全世界数一数二的特效制作公司。
有了钱自然可以精细打磨后两部,咕噜可以露全貌了,怪兽可以飞天遁地了,所以在看第一二三部的时候能够很明显的发现每部的特效和美术都在进步,让人大饱眼福的同时也在奥斯卡大杀四方。
图片
《指环王1》重构了一个魔幻中土世界,以及制定了世间一切运行的规则。
还有一条跌宕起伏的主线,这远比打破时空间线叙事难多了,恢弘的史诗感,磅礴的大片质感,实景+特效的结合,都叫人叹为观止。
甘道夫掉下桥,巫师的坚守,也是他进化为白袍巫师的历练,波洛米尔牺牲,人类的高尚、荣誉和希望全部回归,山姆陪着佛罗多销毁魔戒,霍比特人的友谊隆重登场,在世界大战中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些丰满的角色与思想、感情让《指环王1》开了一个好头,尽管是大型预告片,但人们吃这一套,毕竟谁能拒绝光怪陆离的世界,不存在于世间但又如此逼真。
图片
第一部的大卖,让《指环王2》有了钱与底气,相较于前作,续集在制作上有了质的飞跃,大场面不再抠抠搜搜,而是雄心万丈。
结尾的圣盔谷大战高潮迭起,分寸拿捏的恰到好处,既没有过于饱和的疲劳感,也没有大场面不行的应付感,神仙打架,酣畅淋漓。
叙事也由单线变成了多线,每条支线提出来都可以单独成篇,但在故事中相辅相成,精彩非凡,杂而不乱,占比分配很合理,让节奏始终保持明快。
图片
而且还讲清楚了战争的本质以及为什么要打仗,战火为何与每一个物种息息相关。
其中的人性、嗔怒、欲望、勇气、友情、爱情、信念等大道理都非纸上谈兵,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悲壮,也有个体生存的小热爱。
回不去的夏尔,战火蔓延的刚铎,乱世之下,无论是人皇,还是小人物,都不能独活,唯有手执武器,正面迎战,托尔金确实为没有神话的英国打造了一部神话,《指环王》真乃现代严肃魔幻的鼻祖。
图片
第二部结尾为《指环王3》留下许多悬念,但在第三部中全都出色完成了。
索隆与中洲大地的世界大战,阿拉贡的国王加冕,魔戒在摩多被销毁,人皇与黑暗魔君的宿命对决,井然有序又环环相扣。
图片
片中解释了何为希望、信仰、意志、英雄、家园、责任。
何为死得其所、友谊赞歌、永不放弃、一念之间、王者归来,何为满城哀鸿遍地血、舍一人而救苍生、置之死地而后生、谋天下但不利己。
再加逼真的美术,千奇百怪的魔兽,光怪陆离的奇幻世界,这让《指环王》不是一部电影,这就是一段在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故事,只不过被尘封。
彼得·杰克逊掸去了灰尘,让我们得以见到全貌,上面写着五个字——“爱、和平、发展”,这应该是永恒不变的主旋律。
图片
同时,《指环王》系列也像公路片,带着观众领略中土世界各个城邦、部族、小镇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
好似平行世界中与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并不遥远的另一次元,虽不曾谋面,但毫不陌生,然而这仅是托尔金中土世界的一部分,蔚为大观的纪元还在等着我们去探索。
图片
很幸运,彼得·杰克逊在世纪之初就拍完了《指环王》。
若是放在现在的好莱坞肯定会因正确毁了托尔金倾注一生的心血,事实上,重启的《指环王》剧版确实拍的很烂。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