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车路云一体化无人驾驶挑战赛在津正式开赛

央广网天津6月16日消息(记者张强)如何解决跟车困难?如何在视线盲区保持安全行驶?如何在拥堵路段安全平稳变道?聚焦无人驾驶的技术挑战,6月16日,首届车路云一体化无人驾驶挑战赛在中新天津生态城正式开赛。来自国内外58支参赛队伍在安平路上演自动驾驶算法二次开发最强“车脑”比拼,在往日里车流穿行的城市道路上推演无人驾驶的未来。
图片
比赛现场(央广网发 中新天津生态城供图)
技术“见未来”——推演“有眼、有脑、能动”的智驾场景
无人驾驶技术领域的突破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算法的发展,其核心技术集中在感知、决策、执行三个方面,分别代替了人的眼睛、大脑和手脚。
比赛中,来自清华大学的赛队在无人驾驶决策和规划算法上展示出了较强优势。“拿前轮转角来说,在相同前轮转角数据下,受车辆转向系统内部相互作用影响,仿真系统中的转角和实际场景中的转角相比存在一定差别,我们通过延时补偿方法,缩小了这一误差,让车辆行驶更平稳、更安全。”清华大学参赛选手李维斯表示。
本次比赛设置了自主泊车、稳定跟车、盲区弱势交通参与者预警、前车遮挡红绿灯协同等11项自动驾驶比赛项目。作为此次赛事主裁判,来自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的算法高级工程师张庆表示:“赛题与工程师在实际研发过程中遇到的真实问题紧密相关,希望通过此次赛事,能挖掘出无人驾驶算法方面更多的创新方案。”
面对车流量较大的道路环境,无人驾驶车辆有时会在超车、变道、跟随三者间犹豫不决,这是无人驾驶在决策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此,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赛队提出了解决方案。“我们在算法中,为相关的固定数值增加了偏移量,让车辆变道和超车决策更灵活,让车辆可以轻松应对多种复杂路况。”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参赛选手张峰说道。
比赛过程中,依托实际场景,参赛队伍间、选手间、选手与工程师之间展开充分技术交流,积极探索无人驾驶技术创新应用的新方法、新途经,进一步提升无人驾驶技术的迭代进步和产业化落地。
经过在中新天津生态城半个月的实训,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参赛选手陈杰不仅收获了实车上路测试的实战经验,更收获了志同道合的友谊。“各个赛队既是对手、也是伙伴,大家经常一起探讨技术解决方案、互相学习。”
人才“见未来”——“智驾产业生力军”集聚创新
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演进和智能网联产业发展,相关技术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高校是智能驾驶创新人才的摇篮,高校学子是引领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此次比赛共吸引了245名选手参赛,他们绝大多数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中外31所知名高校,覆盖了中国70%以上设有“智能车辆工程”和“智慧交通”相关专业的院校。
为充分激发出参赛选手的创新能力,本次比赛不仅为选手提供了统一的工程车,还开放了自动驾驶基础代码,让选手有机会站在巨人肩膀上创新和思考。比赛过程中,选手无需进行基础软件开发,可以更好地发挥专业优势,将精力重点放在算法二次开发上,让个人能力在细分领域得到快速提升,这也是此次比赛吸引众多高校学生参赛的一个重要原因。
图片
比赛现场(央广网发 中新天津生态城供图)
“一套开源的自动驾驶软件平台价值大概在2000万元甚至更高,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只能通过仿真系统来验证研究成果。本次大赛将培训与比赛融为一体,通过仿真系统与实车测试相互支撑,形成了理论与工程、方法与实战深度融合的新模式,为学生们提供了以赛促训、以训助赛的平台。”天津大学先进内燃动力全国重点实验室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宋康表示。
为了让选手更好地适应实景环境,赛事主办方在正式比赛前组织20余名工程师为选手开展了为期2个月的技术培训,提升其车路云一体化理论知识与应用实践能力。这些工程师在自动驾驶算法开发和实车应用上至少有5年工作经验,可以帮助选手少走弯路。
本次比赛特别强调无人驾驶算法的实际运用效果,裁判中既有来自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的技术人员,也有北斗智联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零念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千乘科技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研发人员。来自千乘科技的研发经理党柯南表示:“这次比赛,我也是带着任务来的,除了当好裁判,还要做个伯乐,为我们的企业聚集更多优秀的年轻人才,让千里马奔向无人驾驶的未来。”
产业“见未来”——“车圈”“路圈”“云圈”在生态城“建新圈”
作为本次赛事主办方,近年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助推产业发展。
在“车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聚集了14万余名汽车科技工作者;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的23家股东单位均为整车、零部件、信息通信等领域的领军企业和科研机构。
在“路圈”,中新天津生态城牢牢把握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方向,突出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相继获批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核心区等品牌荣誉,为企业搭建最前沿的展示平台,对接最优质的市场资源,已开放全域145公里的智能网联测试道路,建成2.5公里5G+V2X车路协同示范路段。
图片
比赛现场(央广网发 中新天津生态城供图)
在“云圈”,中新天津生态城开发了智慧交通平台,可实现部分云控基础平台功能。本次赛事结合可视化云控平台,展示了无人驾驶车辆在各场景的数据表现,使“车-路-云”协同具象化,展现出赛事与生态城基础条件的高度契合性。
大赛开幕式上,国汽(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与中新天津生态城共同打造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中心正式揭牌,该中心将通过搭建政、产、学、研交流平台,促进跨行业、跨区域深度合作,推动智能网联先进技术与优质资源在生态城聚集。
为充分展示生态城智能网联产业生态,达到以赛促产目的,比赛当日,中新天津生态城特别邀请长城汽车、北斗智联、黑芝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20余家无人驾驶领军企业代表参观生态城开发建设十五周年成果展,深入“城市大脑”运营中心、国家海洋博物馆等点位参观调研,并参加招商推介会,推动更多无人驾驶领域的优质企业在生态城“建新圈”,共同创造无人驾驶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