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连南“党建+”模式打好乡村振兴“组合拳”

由基层党组织把撂荒地集中流转起来,引进企业对土地进行统一经营管理。通过在田间地头安装高清摄像设备,开发“连南云上田园”小程序、APP,把大山里的撂荒梯田搬上云端,让城里人通过网络就能认种一片属于自己的稻田……自2022年以来,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区县推出“党建+领种计划”模式,通过数字化销售渠道,让1000多亩曾经丢荒多年的土地变成了“希望田”,为600多户民族地区群众带来近60万元收入,打造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示范点。
“党建+领种计划”是连南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加快推动“百千万工程”在连南落地的一个精彩缩影。近年来,从探索“党组织+瑶老”“党建+自治”,到创新实施“问题日记”“党建+领种计划”,连南县从“党建+”入手,打出一系列提升“治理精度”、诠释“民生温度”、激活“发展热度”的“组合拳”,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推动“百千万工程”深入开展注入强大动力。
提升“治理精度” “党组织+瑶老”凝聚基层治理合力
地处粤北山区的连南,是广东省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县,也是全国唯一的排瑶聚居地。加强基层治理,推动高质量发展,关系到民族地区发展根本大计。
党建兴则事业兴,党建强则治理强。从加强基层党建出发,连南走出了一条治理创新之路。
在三排镇南岗村,通过成立瑶老调解工作室、红白理事会,鼓励瑶老主动挑起重任,入户开展新政策新风俗宣传工作,带头改变红白事时攀比烟花爆竹燃放数量的陋习,动员群众简办白事、缩小坟墓占地面积等。
图片
在三排镇三排村,在两个自然村党支部党群活动中心成立瑶老工作站,组建以“党员干部+瑶老+村民小组长”为核心的宣讲团,强化政策宣传、思想引导,如期推进石漠公园三排村征地项目、5000亩油茶特色产业园项目以及三排古寨高端民宿文旅项目。
图片
在大麦山镇新寨村,瑶老人民调解员盘六斤依托挂牌成立的“盘六斤调解工作室”,创新运用“抖音”短视频为乡亲普法,扎根基层一线开展调解工作,累计成功调解矛盾纠纷467宗,调解成功率达99.6%,以一己之力保一方和谐稳定,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
围绕村民小组长在村中上传下达、反映诉求、凝聚人心、服务群众的作用,注重党员与村民小组长的双向培养,积极发挥村民自治在基层治理中的正向力量。大坪镇大古坳村大力培养村级后备人才,2011年以来发展党员15名,村民小组长党员占比71.5%。香坪镇龙水村以“小村规”撬动乡村“大治理”,新修订的《龙水村村规民约》被收入“共治共享 约来粤好 广东百篇优秀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汇编”。
图片
诠释“民生温度” “问题日记”构建为民服务新机制
“之前公路两旁的杂草长得又高又多,非常杂乱,村里没有经费和人手去清除,我们把这个情况张贴到村里的‘问题墙’,村党总支立即向上级反映,很快争取到了资金,启动了相关项目工程,现在公路两旁的杂草清除干净了。”谈起前一段村里发生的变化,连南县三江镇金坑村村民唐大哥十分感慨。
近年来,连南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实施“问题日记”工作机制,把“问题日记”作为社情民意的“晴雨表”,扎实办好村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确保群众需求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把党组织的关怀送到群众心坎上,用心用情用力诠释新时代的民生温度。
三江镇金坑村党总支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总结基层工作经验,积极探索出为民服务的新机制,率先试点上墙“问题日记”制度,将群众普遍反映的、最关注的、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张贴到“问题墙”,明确“责任人”负责跟进落实,问题解决后及时在“回音壁”反馈,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形成倾听问题回答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闭环,将“问题日记”融入村民自治中,真正让“问题日记”成为解民忧、顾民盼、纾民困的“金钥匙”,2023年该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缩短问题从发现到有效解决的时间,寨岗社区创建“线上+线下+外联”工作方式。寨岗社区党总支依托“数字化+网格化”,不断丰富和拓展延伸“问题日记”机制内涵。聚焦商业街综合整治、服务群众、服务民生等各类难题,通过“群众需要、书记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快速为群众解决忧心事。依托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整合各成员单位资源优势,调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力量,利用“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共建单位接单”模式,通过“微连心”群众上报事件平台,迅速帮助居民解决各种困难事、烦心事,让数字化手段赋能社区精细管理,推动“问题日记”实现“数字化”升级。2022年以来,寨岗社区累计处理各类网格事件上报事件数2148件,结案数2141件。
激活“发展热度” 基层“头雁”队伍建设与“百千万工程”同频共振
60多个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广东省连南产业园获省批准成立,精心打造100公里“瑶山那抹红”乡村振兴示范带入选“广东省十大乡村振兴示范带”……2023年以来,连南一体推进强县促镇带村,贯彻实施“百千万工程”实现良好开局。
图片
头号工程,头号力度。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和保障“百千万工程”取得扎实成效,是连南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
立足“百千万工程”、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需要,连南注重从优秀返乡大学生、致富能手、村民小组长、网格员等群体中发展党员,培育储备村级后备干部,实现基层“头雁”队伍建设与“百千万工程”同频共振。
近年来,连南深入实施“手牵手”党组织结对共建计划,向71个村(社区)全覆盖派遣第一书记或党建指导员,县委组织部部务会成员“一对一”帮推引督8个“一江一路”示范村党组织书记,全面提升“头雁”领航能力。县委组织部和农业农村局全体干部一对一“挂联帮带”71个村(社区)党组织,持续提升基层党组织在组织领导、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等方面的能力,有效促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提升和堡垒作用发挥,扎实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图片
结合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大健康等产业发展新业态,充分发挥各行业领域党组织作用,加强新经济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不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让党的“神经末梢”更加畅通、敏锐、强健。
完善干部实绩考核,继续加大在“百千万工程”、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等重点领域和急难险重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力度,用考核“指挥棒”激励引导干部担当作为、推动发展。
深入推进“百校联百县”行动,加快县校签约项目建成达效,拓展更多合作项目落地、更多院校团队帮扶。发挥高校院所创新人才集聚的优势,深化与重点高校合作,结合“百千万工程”重点项目,完善产学研用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打造支撑连南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文、图 | 记者 李程 通讯员 连南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