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满科技感!来“沉浸式”欣赏这场艺术生的毕业设计展

三湘都市报6月16日讯(通讯员 刘飘逸 陈小龙 全媒体记者 刘镇东)“萌萌哒”校园数字虚拟人、挥挥手就能切换的“可视化”音乐、趣味十足的三维数字换装晚礼服……近日,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2024届本科生毕业作品展在该校建筑艺术楼开展,一批融合了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数字科技的艺术作品,吸引众多师生前来观展“打卡”。
图片
“你好,请问长沙理工大学大学共有多少个本科专业?”
“学校共有88个本科专业哦!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3个……”
展厅入口处,设计艺术学院本科毕业生罗敬暄正向师生展示他的作品——一名可以实时与观展者对话的数字虚拟人。这位声音甜美、青春洋溢的“校服女孩”后端连接着囊括学校多方面概况的信息库,不仅能对外宣传学校的招生计划、校园文化等,还能为师生提供优质的个性化校园导航服务。
图片
为了让虚拟人“会说话”,罗敬暄自学游戏引擎和建模相关软件,从2D绘制入手,结合人工智能技术,花了三个多月时间,最终形成了这款交互感十足的作品。“我还制作了一批与之相关的衍生品,如桌面宠物等。后续我会继续完善打磨作品,争取做出一系列校园文化创意产品。”
握紧手指再轻轻张开,屏幕上的花朵便随手势绽放、凋零,配上清新空灵的音乐,观众如身临大自然,体验到生命之美——这是另一位毕业生于泽楷的作品《潜生共鸣》,“利用这个体感交互装置,我们可以通过距离和手势来影响花朵的形态。”于泽楷表示,该作品想探讨的是在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下人与植被的距离关系,也希望能引发更多人关于环境保护的深层思考。
图片
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紧密结合也是此次设计展的一大亮点。如作品《四时》灵感来源于《山海经》中的异兽应龙、穷奇、鹿蜀和朱厌,象征着人类四种不同的情绪;作品《觅境》将中国古代名画《千里江山图》与虚拟制片技术相结合,让绿幕前的观众瞬间成了“画中人”;作品《后生之花》融入土家织锦纹样元素,观众可按照操作指南在“电子织布机”上织出图案……透过科技“外衣”,同学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更加鲜活有力。
据介绍,本次毕业设计展以“数字·智能·互动”为主题,分为数字媒体展区、视觉传达展区、工艺美术展区、环境设计展区四大版块,集中展示了421名本科毕业生的126件(套)作品。作品设计类型包括数字媒体设计、智能交互设计、品牌设计、包装设计、文创产品、环境设计等。“我们聚焦‘艺科融合’交叉学科领域,运用‘数智化’技术,以中国视角、世界眼光深耕细作中华文化和湖湘文化的丰富资源,希望培养出更多具备创新力、审美力、协同力、实践力和科技力的设计创意人才,创作出更多体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数字文化精品。”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院长王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