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杯专栏:西班牙没“很意大利”,意大利更不“西班牙”,达利奇则赌输了

这种说法大概是源于央视的女主播吧——虽然听着像个梗,但我觉着很荒谬。
图片
小组赛西班牙对克罗地亚一战,是西班牙最近130多场国际赛事首次控球权低于对手(据说上次这种情况还是2008欧洲杯决赛,他们1-0德国夺冠)。
所有对当年那场比赛的情形有印象的朋友就可以领会,光凭借“控球率低于对手”来评价不同的比赛是多么荒谬。
对德拉富恩特这支西班牙比较困难的情况,就是当阵型压上后无法发挥两边两边亚马尔、威廉斯的突刺、在狭小空间里难以创造得分机会、以及有了些许机会却把握不了的问题(对不住了莫拉塔我也不是光说你^_^)。
而克罗地亚虽然比赛结果打的差,但控球能力、配合能力和创造机会的能力并不差——以往他们和西班牙的比赛,也总是能在若干时间里压倒对手,有来有回是常态。而这场比赛,随着西班牙很快大幅领先后,尤其是下半场莫德里奇下场后,就不能完全算是正常的比赛了。
双方主教练都在心照不宣的尝试和磨炼某些替补球员的表现。这种情况下西班牙自然没有“压上去摁着打”的动力,也自然谈不上什么控球率了。
图片
有一种说法是,德拉富恩特作为巴斯克籍教练,天性就更加热爱身体对抗、而对传控和控球并不热衷。然而我们也可以看到,以罗德里、佩德里、鲁伊斯和亚马尔等人组成的核心力量,都是很典型的西班牙式球员,让他们放弃对控球的热衷,怕是更难吧?
总之,以这场比赛的情况、尤其是数据表现方面来论证西班牙“意大利化”是很扯的,这根本就不是实情——假如遇到的对手根本就没有如克罗地亚这种跟他们对拼控球和脚下技术的能力,你再看看?
而且我们明确知道,强如英法,本质上也都有“蹲坑”的传统,所以西班牙大概后面也不太会遇到如克罗地亚般强劲控球的对手了。
接下来说意大利。
按我的理解,上面的“西班牙化的意大利”,指的肯定不是鼎盛时期见谁灭谁的黄金西班牙,而是最近多次大赛里打出超高控球率、比赛观感却极差让人昏昏欲睡的“西班牙”。
对于意大利今天比赛的表现,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体力充沛情况下,以巴斯托尼、巴雷拉、若日尼奥为后场核心,和两边迪马尔科、基耶萨作为主要出球点的强攻策略,这个阵型已经可以近似拆解为“145”,是比德国队揭幕战中的“334”更加激进而勇敢的策略。
图片
这个阶段差不多维持了60分钟,由于迪马尔科、巴雷拉、弗拉泰西和基耶萨等人的体能实在力有不逮而作罢。后期的比赛意大利无力压上,只能尽量踢“养生足球”。与此同时,换上生力军的阿尔巴尼亚也尽量得到了更多球权,最后甚至还差点扳平比分——是这种此消彼长的比赛态度与意念,使得意大利这一场比赛整体的面貌,原本如英勇骑士冲锋般得到的领先,变成了一场差点让人睡着的胜利。
所以这事儿要怪,只能怪意大利实力不济、体能不足,却怎么也不能说他们是故意为之,也更不可能是斯帕莱蒂主观上就想如此而为——他只是尽量平衡了主力首发和替补之间不同的比赛质量,尽量降低失误、得到想要的结果而已。
毕竟这是真正的欧洲杯,结果比什么都重要——何况他们是意大利。
图片
按斯帕莱蒂的想法,我估计他后面会持续想办法增加意大利的“有效比赛时间的长度”,譬如让更多体能相对充沛的球员以轮转形式进入这个“疯狂压迫体系”当中,以及更加有策略、张弛有度的消耗球员的体能。
总之,“意大利式”的西班牙,和西班牙式的意大利,都是非常牵强附会的说法。以我的观察,初战告捷将让这种顶级豪门进入某种“快车道”上,而遇到下一个对手时,他们肯定都会做出其他更进一步的、积极的变化——巧不巧?恰好他们各自的下一个对手,正是彼此(●'◡'●)
到时候大概我们肯定还是会发现,意大利还是意大利,西班牙还是西班牙,他们都没得选。
最后聊两句克罗地亚。
虽然我毫不掩饰我的克罗地亚忠粉身份,但我也要承认,输西班牙0-3之后,这支球队连以小组第三出线的几率都不太大了(按往日经验,这起码需要4分和不太难看的净胜球才行)。但我还是想努力为他们找补几句。
图片
为谁呢?达利奇。
很多朋友估计对这场达利奇的排兵布阵以及战术布置非常不满,从比赛效果来说,也确实一言难尽。譬如,为何不让格瓦迪奥尔踢中卫而是左边卫?为何偏偏用一个如此年轻的中卫搭档?为何是布基米尔和马耶尔首发?
我这次大赛之前特意写了一篇文章对克罗地亚“三大中锋”布基米尔、佩特科维奇和克拉马里奇各种夸赞——我认为过去这个赛季,这三位同时达到了职业生涯的巅峰进球数,似乎是某种程度上克罗地亚“进球难”问题的解药。
然而面对进攻线如此华丽、控球能力又很强大的西班牙,达利奇的战略一开始就放在了如何“不输”上——这也不能说是保守,因为毕竟过去2届大赛里,克罗地亚虽然拿过世界杯季军,但常规时间只能战胜苏格兰、加拿大和摩洛哥,剩下的比赛非负即平。
所以本质上,达利奇对这场比赛的布置就是尽量通过他们良好的控球能力与对抗能力与西班牙“缠斗”,而且他也赌上了几个重要棋子——譬如,用格瓦打已经再熟悉不过的左路,来封堵亚马尔的突破;以及用马耶尔加入中场序列,须知此人虽然精神魄力不及老一辈,但脚下技术和传控意识却是新一代克罗地亚人中最强的;至于首发布基米尔,更是近期克罗地亚的某个常规操作了——此人在西甲能拿射手榜第五名,靠的当然不可能只是运气吧?
只是可惜,以上的布置都没有得到啥好收获——克罗地亚的崩塌并不是某一个人的,而是整个队伍的、甚至是从首发到替补的。这一点从达利奇早早换下莫德里奇和科瓦契奇的时间上便能看得出来——而最糟糕的还是佩特科维奇的点球不进……哎,我是真的懒得骂他了。
不过关于这一点,我估计不会再发生了——达利奇赛后亲口承认“点球压根就不该佩特科维奇来罚,当时场上形式由佩里西奇或者马耶尔更合适”。
这种“早早换主力、备战下一场”的心态,我感觉也就是克罗地亚人能干得出来——这种方式高贵、骄傲,而且显得有点脆弱。总之,这与他们过往给我们留下的“缠斗之王”的印象,差距极大。但又有什么办法呢?只不过是同一个灵魂的两个不同面孔罢了。
图片
总之,我想对克罗地亚的忠实球迷朋友也说句,我觉得这支球队也不至于仓促脆败。毕竟他们过去两年也是战胜过相当多强劲对手的。而且在精神力方面,他们也不可能总发生类似这场的雪崩。达利奇好歹也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主教练,对于西班牙这场比赛的失败,自然有他赌博失手的责任在,但总不至于把把手气都差,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