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点|朱婷的困境:回归女排却水土不服 蔡斌还没找到使用说明书

图片
5月29日,世界女排联赛澳门站,时隔近三年回归国家队的朱婷,完成了复出后的首秀。
从那时开始算,到现在,时间已经过去大半个多月。回归女排的朱婷,并没有太过顺风顺水,反而有些水土不服。
一方面,她在场外依然是那个超级球星,有着最高的人气,所到之处,必然伴随着球迷的尖叫与媒体的聚光灯;另一方面,她在球队中却做不了三年前的自己了——从郎平到蔡斌,主帅变了,朱婷也变了。随之而来的,是她的使用说明书变了,战术地位也变了。
图片
从里约到东京,从东京再到巴黎,朱婷年岁渐长,经历愈多。远离中国女排将近三年之久,站在十字路口的她也需要去重新适应。
前方困境重重,是红灯停还是绿灯行?
01 朱婷回归表现:实力尚存,发挥平平
我们先来复盘一下朱婷这段时间的表现。
中国澳门站的比赛,刚回归的朱婷一共出战了四场,但有两场仅仅是象征意义发了个球,很快就下场了。整体来看,处于一个适应的过程。
首战3-1力挫荷兰,朱婷仅是最后上场发了个球,十几秒就被换下;
第二场1-3不敌日本,朱婷替补出战,16扣6中,2次失误被拦,一共得到6分;
第三场3-0横扫泰国,朱婷迎来回归后首次首发,25扣16中,2次失误被拦,1次拦网,拿到全队第二高的17分;
末战0-3意大利,朱婷在首局末段替补上场发了球,后面就没上场了。
图片
中国香港站的比赛,朱婷的战术地位开始提高,首发上了前两场,最后两场因伤没打,但扣球效率上,并不太理想。从得分上来看,两场总共得到19分,也是中规中矩。
首战3-0保加利亚,朱婷首发出战,拿到6分。11扣5中,还有2次失误被拦,扣球效率仅为27%;
次战3-0德国,朱婷依然首发出战,这一场她拿到13分,和李盈莹并列全队得分王——23扣12中,2次失误被拦,1次拦网得分,扣球成功率为52%,扣球效率43%。此外,朱婷还接了全队最多的18次一传。
之后,因为腰部肌肉有点拉伤,朱婷并没有出战对阵土耳其和波兰的两场比赛。
整体来看,朱婷虽然身体条件不如巅峰时期,与球队磨合也尚缺,但实力尚存,依然体现出了世界级主攻的水平。但是从比赛的呈现和发挥来看,却中规中矩,并不让人满意。
这中间,一方面是因为主帅蔡斌的用人思路缺乏变通,另一方面则是队友对于朱婷“缺少足够的支援”。
02 蔡斌的迷之自信
如果先前的澳门站,蔡斌对刚归队不久的朱婷,在使用上还处于“遮遮掩掩”的保护状态,那么香港站,朱婷两场比赛皆首发出场,蔡斌对朱婷的使用思路已经可以看出来了。
简而言之,就是换汤不换药。
在主攻位置上,李盈莹是绝对的第一选择。考虑到朱婷刚回归,各方面都在磨合,且这两年蔡斌主攻位置一直主打李盈莹且其发挥不错,这种用人说实话并无问题。
而随着比赛的深入,以及自身状态的回暖,朱婷则在这两场取代了离队的王云蕗,以及年轻的吴梦洁,还有老将张常宁等主攻,作为球队的第二选择——习惯于在场边插手,自信满满的蔡斌,相信应该很满意自己对于朱婷的使用。
没错啊,我采访里也说了,她的经验,对比赛节奏的把握,非常老到。放在主攻第二选择上,既平息了民意,又符合我的战术安排,多好啊,一举两得。
可问题是,这个第二选择的用法,也就是战术上,有很大的问题。
图片
球迷们都看出来了,“就是给李盈莹擦地板”的场外声音虽然有些夸张,但并不是完全空穴来风。在蔡斌的战术体系里,第二主攻接一传的压力的确很大——李盈莹主要是进攻,且队内缺乏接一传的好手,那你们就兼顾一下吧。
于是,之前王云蕗在时王云蕗接,朱婷提上首发后朱婷接,香港站最后两场朱婷不在又变成了张常宁和吴梦洁接……
但要知道一点,在奥运会上对抗强队时,还是要拼强攻实力。女排的防守串联是离郎平时代下降不少,这些老将们尤其是朱婷的确能攻守兼备。但把朱婷这样级别的球员,用来频繁“擦地板”,甚至打德国竟然接了18次一传,是否有点太可惜了?
难道,蔡斌你在巴黎没有什么大目标?只靠李盈莹一个强点进攻够吗?还是说,只要战胜一些弱队就够了?
03 刁琳宇的迷之选择
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优秀的狙击手,是靠子弹喂出来的。
时隔近三年回归女排,朱婷要想尽快适应球队打法,重新绽放昔日世界第一主攻的光芒,二传至关重要。澳门站看到老队友丁霞,朱婷一定会想起曾经叱咤风云的日子。
可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丁霞已经淡去,甚至香港站都离队了。如今的主二传刁琳宇,却通过自己一次次的传球,生生把朱婷这样级别的主攻都传哑火了。
图片
一是给朱婷传球过少,朱婷没有球权。
以打弱旅保加利亚为例,三局比赛,朱婷仅仅得到11次扣球机会。胜负悬念不大,这本是给朱婷找感觉最好的机会,而朱婷却几乎接不到什么球,虽是首发但好像又不是首发——对,那场比赛得到扣球机会最多的是接应龚翔宇,25扣。怎么,女排是要走强接应模式?
二是传球水平太差,朱婷打起来太难。
传球不稳定、给球不准确,高度不够、过于开网……澳门站打泰国时,朱婷多次提醒刁琳宇把球传高,才得到了这几场最多的17分。可香港站打保加利亚、德国时,刁琳宇又迷失了,多次离谱操作。
尤其以打德国为例,李盈莹扣球效率28%、龚翔宇23%、朱婷43%竟然是最高的那个——如果说朱婷刚到队不久要磨合,李盈莹、龚翔宇这都一起打三年了,只拿出这个效率,刁琳宇这个传球问题实在太大。
如此,已经不再年轻的朱婷,就打得非常辛苦。
在场上要不碰不到球,要不碰到的球难度都极大,需要自己做调整,拧拉着身子打出去。这对朱婷来说,不但不利于磨合,还有潜在的伤病风险。
果不其然,打完德国,朱婷偶发局部肌肉损伤,感觉腰部不适。
04 朱婷的尴尬困境
实话实说,朱婷的这次回归,充满了争议。
这两年朱婷和女排的那些爱恨情仇我们暂且放到一边,既然比赛已经开始,朱婷也已经上场,我们的视线就聚焦到比赛场上。
朱婷到底怎么使用?或许,主帅蔡斌根本没准备好使用说明书,或者,他压根不需要——谁都看不明白打荷兰和意大利让朱婷发个球的意义何在,发个球是能击溃对手还是能够让朱婷找回状态了?可蔡斌,依然我行我素。
如果千呼万唤始出来是为了球迷们的众望所归,那应该多上会儿,也不是这样闪现又闪退的用法啊。只上去发个球,发完立马换下来?朱婷尴尬不尴尬,这就是对功勋老将的态度?
不说澳门站,说香港站,蔡斌终于听了点民意,提升了朱婷的重要程度。可朱婷接的一传比扣的球还多,这是什么道理?我们不需要主攻扣球,只需要主攻保障一传吗?
而且,一个不太好的信号是,朱婷似乎在队伍里的位置也有点尴尬。
图片
刁琳宇的传球,让朱婷不适应,不舒服,很陌生。可还有更陌生的——朱婷本就需要花时间融入球队,磨合队友们,但从比赛直播中、从视频集锦里,我们都能发现,朱婷和队友们相互之间的沟通并不算多,如果说新的小将们不认识就算了,可像袁心玥、龚翔宇这些都是和她并肩作战过的,互动也并不太多。
作为女排的前队长,再度回归的朱婷之于这支球队,到底意味是什么?曾经的功臣?现在的核心?她究竟应该怎么去处理和主帅和队友之间的关系?而主帅和队友们,又是以怎样的心态,去看待她的回归?
如果一名老将,时隔近三年回归,为弥补东京受伤病困扰,女排小组未出线的遗憾,为传帮带想陪着这一支女排在巴黎走更远一点,可实际上战术不被重视,和队伍的融入也不算多好,她一定面临着不小的困境。
到底怎么才能破局?至少现在,对融入和磨合稍显艰难的朱婷来说,还没有确切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