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遭遇极端高温,数百纪录被打破

萨伊·克洛姆卡姆纳德最近被迫卖掉了手上的5200只鸭子。
克洛姆卡姆纳德是一名居住在泰国北部披集府的农民,经常去市场贩卖自家产的鸭蛋,光景好的时候,一托盘鸭蛋能卖到100到105泰铢,但最近几个月,生意开始难做起来,先是鸭蛋的个头变得越来越小,到后来大批的鸭子也不再产蛋。
克洛姆卡姆纳德认为导致自家买卖惨淡的直接“罪魁”是泰国的高温天气。今年,泰国30多个府的气温创下新高。特别是4月份以来,一些地区出现44.2℃的高温,酷热指数一度达到危险级别。
鸭子同样不适应高温环境。“在正常天气下,80%-90%的鸭子会产蛋,在如此高温的环境下,这一比例下降到50%-60%,其中上了年纪的鸭子的产蛋比例只剩下30%。”克洛姆卡姆纳德说,即便有鸭蛋产出,个头也不比以往,“今年真的非常艰难”。
遭遇高温热浪的不止泰国。今年初夏以来,全球多地遭遇高温炙烤。从亚洲的日本、菲律宾、越南,到欧洲的希腊、塞浦路斯、克罗地亚,再到北美洲的墨西哥,多个地区经历了长时间的极端高温。其中,印度更是经历了自该国有气温记录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热浪。
“数百项纪录正在被残酷打破。”追踪气温变化的气候学家、气象历史学家马克西米利亚诺·埃雷拉在社交媒体上感叹道,“我们正在看到的是三个世纪以来气象学上从未见过的景象。”
热浪
高温炙烤,多地气象纪录被打破
当印度在4月下旬举行持续44天的“马拉松”竞选时,一场罕见的高温贯穿了整个选举季。
当地时间4月24日,印度公路交通和运输部长尼廷·加德卡里在马哈拉施特拉邦一场竞选集会上讲话,演讲还没有持续多久,加德卡里就突然昏倒在台上。几分钟后,他苏醒过来,重新回到演讲台上,将自己的昏迷归咎于闷热无比的天气。
高温打乱了整个竞选的节奏,9.7亿登记选民、1500万选举官员和数千名候选人都不得不应对热浪带来的挑战。由于选民不愿意在白天参加政治活动,党派领导人将竞选宣传活动重新安排在清晨和深夜。候选人在挨家挨户拜访选民时,也都会戴着帽子,带上饮用水,防止自己中暑。
被干扰的选举只是印度此番遭高温热浪侵袭的一个缩影。
印度国家气象局将“平原地区最高温度超过40℃,山区最高气温超过30℃”定义为高温。此次印度北部和中部多地遭遇极端热浪袭击,在5月份的最后一周,印度有37个城市的气温超过45℃,首都新德里一度录得52.9℃的高温,成为全国前所未有的气温最高值。尽管印度政府随后称,由于气象传感器故障,新德里正确的最高气温应为49.9℃,但这一数据仍刷新了新德里的历史纪录。
从罕见程度来看,国际科研机构“世界天气归因联盟”判断,此次席卷印度的热浪为30年一遇级别。就持续时间而言,这也是印度自该国有气温记录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热浪。
图片
6月14日,印度加尔各答遭遇极端高温天气,一个男孩冲凉消暑。图/IC photo
当地时间6月10日,印度气象局局长姆鲁琼贾伊·莫哈帕特拉接受《印度快报》采访时说:“这是热浪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全国各地都经历了大约24天高温。”
印度并不是这轮热浪的唯一“受害者”。最近几个星期以来,高温同样炙烤着全球多个地区。
在欧洲,据新华社报道,塞浦路斯卫生部门14日表示,该国自11日以来气温一直保持在40摄氏度以上。塞浦路斯气象局官员表示,今年6月的高温天气“前所未有”。
受高温天气影响,希腊名胜古迹雅典卫城12日临时关闭。
克罗地亚气象学家佐兰·瓦库拉表示,今年将是克罗地亚历史上气温最高的5个年份之一。
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下属国家环境信息中心预测,2024年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年份的几率为50%,而成为5个最热年份之一的几率则为100%。
高温天气变得愈发难以忍受,印度、菲律宾和孟加拉国一度关闭了大批学校。极端热浪导致果实爆裂、农作物被毁。高温甚至被认为是导致柬埔寨一军事基地发生弹药爆炸的原因之一。
最近几天,中国北方也正经历今年以来最强的高温炙烤。据央视新闻报道,中国多地“热力爆表”,山东、河北有超过20个国家气象站最高气温突破当地6月上旬极值。气象专家提醒称,本轮高温是北方地区今年以来影响范围最广、强度最强的高温过程。
成因
没有气候变化,极端高温几乎不可能发生
一般来说,热浪通常始于高压系统(也被称为反气旋),地区上空的大气压力会逐渐增大,由此形成一个下沉气柱,逐渐压缩、升温。
这时下沉的空气会像一个盖子或是热穹顶,将地表已经吸收的潜热困住,高压系统还能将较冷且快速移动的气流和云层挤走,从而使地面上的土壤、沙子、混凝土和沥青受到太阳畅通无阻的炙烤,在昼长夜短的夏季,热能迅速集聚,气温也随之升高。
具体到这轮南亚及东南亚热浪的形成,其背后是多重因素相互叠加作用的结果。
就地区局部因素而言,原本在季风降雨带来凉爽之前,4月至6月间就是这些地区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近期,北印度洋的温度也达到了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导致印度等地区发生高温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城市热岛”效应也加剧了高温。
图片
5月30日,巴基斯坦卡拉奇,热浪持续席卷巴基斯坦,志愿者为市民分发冷饮。图/IC photo
“白天,太阳光线以短波辐射的形式到达地球并加热地球表面;夜间,热量以长波辐射的形式逸出,但城市中的高层建筑和混凝土结构不让多余的热量在夜间逸出,导致热浪一直持续到深夜。”印度热带气象研究所气候科学家罗克西·马修·科尔(Roxy Mathew Koll)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在南亚,人们并不像欣赏摩天大楼一样欣赏自然空间,加上一些杂乱无章的城市规划、糟糕的建筑和不可持续的建设,一份城市热岛的配方就此完成。
放大到全球尺度上来看,有气候专家表示,厄尔尼诺现象使今年的高温尤其强烈。澳大利亚《对话》杂志指出,自2023年5月以来,太平洋一直处于厄尔尼诺阶段,释放了额外的热量,导致亚洲部分地区极端高温更频繁、持续时间更长以及程度更剧烈。
想要找出某一场具体的极端天气事件直接与气候变化的联系可能会很棘手。不过,科学家们发现,将近些年来发生的极端高温天气绘制成图表,在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尺度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明显的趋势——在气候变化的推动下,高温热浪天气正变得愈发频繁。如果没有气候变化,这一系列席卷南亚和东南亚的创纪录高温几乎不可能发生。
“世界天气归因联盟”使用天气数据和气候模型来比较在当今气候和没有人为活动影响的气候下发生热浪的可能性。联盟成员之一、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气候科学家弗里德里克·奥托指出,当谈到极端高温时,气候变化绝对是一个改变游戏规则的因素。
这主要与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有关。美媒“Vox”指出,温室气体使得更多的热能滞留在大气中,并推高了平均温度,这反过来又拉高了极端温度,让世界上原本炎热的地区变得更热,甚至在一年中的某些时候,这些地区的气温会超过适宜人类居住的温度。
未来
“最热一年”大概率刷新,全球升温1.5℃或成现实
今年的热浪还没有完全退去,6月初,世界气象组织的一份报告又给全球敲响了警钟,未来5年内,全球年平均气温的升温情况可能会变得更加糟糕。
当地时间6月5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报告称,预计2024年至2028年,每年的全球平均近地表温度将比工业化前(1850年-1900年)的水平高出1.1℃-1.9℃。
“未来5年,我们将迎来前所未有的高温。”世界气象组织区域气候预测服务部负责人威尔弗兰·穆福马·奥基亚(Wilfran Moufouma Okia)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年为基础观察未来5年的气温变化,其中有一年暂时达到甚至超过1.5℃升温门槛的可能性达到80%,至少有一年会创下新的温度纪录,超过2023年成为最热年份的可能性接近90%。
需要注意的是,自2015年以来,未来5年至少有一年的升温超过1.5℃的概率一直在稳步上升,2015年这一概率接近于零。从2017年到2021年,这一概率为20%,从2023年至2027年,该几率上升到了66%。
根据《巴黎协定》提出的温控目标,到本世纪末,应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幅控制在2℃之内,并努力把升温控制在1.5℃以内。如今,世界气象组织公布的这份报告无疑发出了一个严峻的信号,全球平均气温的升温幅度正在越来越接近《巴黎协定》设定的目标。
就此来看,未来全球各地遭遇更多的高温天气似乎变得不可避免,若遇极端热浪侵袭,这也将对民众生活产生巨大影响。
虽然热浪天气不像飓风、洪水等其他极端气候事件那样具有视觉冲击,但它也可能同样致命。世界气象组织去年11月的一份年度报告指出,在所有极端天气中,极端高温造成的死亡率最高。2000年至2019年间,全球每年因高温死亡的人数约为48.9万人。
以此次席卷南亚和东南亚的热浪为例,据《印度斯坦时报》6月2日报道,印度政府数据显示,过去3个月内,该国报告了近2.5万例中暑病例,仅在5月就报告了近2万例。
极端高温天气会导致人体脱水、热衰竭以及中暑,还会增加与高温无关的其他疾病的风险。在生理健康之外,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高温天气还会对民众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图片
5月24日,印度艾哈迈达巴德,一位市民中暑入院治疗。图/IC photo
生产经济活动的展开也会受到极端高温天气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热浪会加重公共卫生和应急服务的负担,增加水、能源和交通方面的压力,导致电力短缺甚至停电。如果人们因极端高温失去农作物或者牲畜,那么粮食和生计安全也可能受到影响。
从社会层面而言,高温还可能加剧原有的不平等。英国《每日电讯报》指出,富人阶级可以在有空调的办公室里工作,因高温停课的学生也可以获得在线教育,但这样的条件,仍有数百万人根本负担不起。
哈特·科尼亚正是这数百万人之一。她生活在菲律宾南部城市桑托斯将军城,是一名高中生。连日的高温天气扰乱了科尼亚的学习进度,面对面的授课经常被暂停。
“强烈的热浪让我们的教育偏离轨道,我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上课,许多人因此生病,我和我的朋友们都不富裕,也不是所有人都有办法进行在线教育。”科尼亚说,“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情况都一样困难,我们只能忍受。”
应对
制定政策要有长远眼光,且不能单打独斗
面对日益极端、频繁的热浪侵扰,全球各地都在着手应对。今年3月,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秘书长贾甘·查帕甘专门在网络会议上强调应对极端高温的重要性,呼吁世界各国政府、民间团体、年轻人以及所有利益相关方采取具体措施,帮助各个国家和社群为应对极端高温做好准备。
奥基亚表示,从本质上来看,应对全球变化最迫切的行动在于大幅控制碳排放。但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气候系统的运作方式,即便现在停止所有碳排放,人类在几十年内仍会受到影响,因此适应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事实上,在应对及适应极端高温方面,已经有部分国家行动了起来。据《纽约时报》报道,印度是南亚第一个制定高温行动计划的国家,整个计划包括建立一个预警系统,在可能出现危险温度时向居民发出警告,教育医护人员识别与高温相关的疾病,开放冷却中心供民众纳凉。研究估计,这些项目每年能挽救超过1000人的生命。
自2010年以来,印度政府与20多个邦和130多个城市合作,制定了相应的高温行动计划。然而,结果喜忧参半,有许多计划从一开始就缺乏实施解决方案的资源,有些计划即便实施也无法完全覆盖弱势群体。
应对高温还给印度的能源转型带来不小挑战。印度是全球第二大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是全球第三大温室气体排放国。按照印度总理莫迪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26)上的承诺,印度将在2070年实现“零碳排放”目标。
据路透社baodao,目前清洁能源只占印度电力结构的22%,眼下的极端高温给电力系统造成了更大的负担,因为印度经常需要燃烧更多的煤炭来维持全国各地冷却设备的运行。预计印度的煤炭需求将继续增长,据国际能源署(IEA)估计,至2026年,印度的煤炭需求将以每年3.5%的速度增长,达到13.97亿吨。
就目前情况来看,科尔指出,在整个南亚区域内,热浪在频率、强度、持续时间和覆盖范围方面都有所加剧(并在继续加剧),这意味着人们不能仅仅依靠预报,还需要在夏季高峰时期为高温压力做好准备,除短期应对外,一定要制定具有长远眼光的政策,在气温上升的情况下,保护民众的安全和生计。
具体而言,供职于美国迈阿密戴德县的首席高温事务官简·吉尔伯特在接受世界经济论坛采访时指出,需要解决的优先领域包括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增加植被覆盖,推动冷路面(cool pavements)以及冷屋顶(cool roofs)建设,以反射太阳辐射,建造更加安全的家园和庇护所,提升相关知识的公共教育水平。
“从长远来看,只是在某些地方开展单一行动并没有太大帮助。”奥基亚强调,由于适应政策需要各方面工作的协调,需要与可持续性发展同步,其中还掺杂着经济及政治选择的取舍,这主要是由政府采取的行动。希望各个国家政府都尝试制定战略并实施相应措施,以应对气候变化导致的更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
新京报记者 栾若曦
编辑 张磊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