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记者对话《里斯本丸沉没》主创和二战英军战俘后人:把这段“被淹没”的历史分享给全世界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黄兰岚】影片结束,掌声响起,缓缓亮起的灯光照亮了许多滴下泪水的脸。作为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颇具分量的首场放映,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14日在上海与观众见面。这部纪录片讲述了一个交织着战争的残酷、日本法西斯的残暴、数千名英国战俘及家人的坎坷,以及普通中国人救援英国战俘的历史故事。首映礼后,《环球时报》记者专访了影片导演及制片人方励、历史顾问托尼·班纳姆,并对话了几位英军战俘亲属。他们的叙述连同这部纪录片一起,共同还原了一段荡气回肠却又被世人遗忘数十年的历史。
真相
30°13'44.42"N 122°45'31.14"E——这是出现在《里斯本丸沉没》海报最显眼位置的一个坐标,也是“里斯本丸”沉船事件救援点的地理位置,位于中国舟山群岛东极岛附近的海域。迄今,那里仍有828名二战时期的英国战俘,与这艘沉船一起长眠于深海。
1942年10月,1816名盟军战俘被关进日军武装运输船“里斯本丸”号船舱,从中国香港前往日本。由于日军违反《日内瓦公约》,未在船上悬挂任何运送战俘的旗帜或标志,“里斯本丸”在海上行驶3天后,在东极岛海域被美军潜艇鱼雷击中。日军为防止战俘逃跑,企图把所有战俘埋葬在这片海域;此时,有255名舟山渔民冒着枪林弹雨,一次次划船冲上去将落入水中的战俘救起。
图片
《里斯本丸沉没》海报
几十年来,由于沉船未被找到,大多幸存者也不忍谈及这段悲惨的过去。2014年,方励在东极岛偶然听到当地渔民说起“里斯本丸”的故事,萌生了为其制作一部纪录片的想法。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方励回忆起拍摄《里斯本丸沉没》的初衷:“我想把这段被淹没了82年的历史,告诉全世界。”
自2014年起,方励和团队一直忙于将“里斯本丸”事件搬上银幕。身为电影人的方励也是地球物理勘探和海洋科技方面的专家,他在2016年和2017年带领专业团队进行两次搜寻,终于在偏离历史坐标36公里的海底找到并证实了“里斯本丸”的沉没及具体坐标。随后,团队奔赴世界各地收集相关历史资料,寻找并拜访“里斯本丸”战俘及其后人。
影片在制作过程中时间愈加紧迫,全世界仅两名幸存英军战俘和一名参与救援的中国渔民尚在人世。这3名亲历者最终都出现在了影片中,他们的第一视角叙述成了全片最为珍贵的部分。遗憾的是,在接受摄制组采访的几年后,这3名亲历者相继去世,没能等到这部纪录片最终上映。
在首映现场,看着“里斯本丸”遇难者与幸存者的名单在片尾缓缓滚动,观众胡女士忍不住泪流满面。在上海工作的胡女士是舟山人,之前略有听闻这一事件,但对细节知之甚少。“我现在才知道,离家不远的那片海域究竟发生过什么。我为那么多生命的逝去痛惜,也为家乡勇敢的渔民先辈骄傲。”
“我的中国舅妈”
作为与战俘家庭对话的主要采访者,方励眼含热泪的特写镜头不止一次出现在影片中。他与“里斯本丸”遇难者约翰·韦弗的外甥女林赛·阿彻交谈时,阿彻正在朗读一封信。这封信是韦弗在1942年9月被日军押上“里斯本丸”前写给他母亲的。韦弗在信中说,他在香港爱上了一个名叫梁素琴(音译)的中国女孩。
带着一张梁素琴的照片,阿彻现身上海首映现场。这张照片背后,是阿彻母亲手写的梁素琴的小名,以及几个单词:“我的弟媳”。据了解,在“里斯本丸”被鱼雷击中下沉时,韦弗曾奋力逃离船舶,最终被日军射杀,年仅24岁。
阿彻说,梁素琴是一个善良温暖的香港女孩。她本可以以韦弗妻子的身份申领赔偿金,但她谢绝了,并申请将这份属于她的赔偿金转送给韦弗的母亲和姐妹。阿彻告诉记者,这么多年来,她一直想着自己在中国的某个地方,“有一位可爱的中国舅妈”。
“里斯本丸”上每个战俘家庭的背后,都是一段满载悲伤与思念的故事。要在众多故事中筛选,并放入一部两小时的纪录片中,并不容易。英国历史学家班纳姆是最早研究“里斯本丸”事件的学者之一,他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无论遇难或幸存,做出取舍的主要原则是将船上1816名战俘的经历做归类,从中选择各自有代表性的样本。此外,班纳姆还告诉记者,除了打动人的故事本身,团队还会倾向于能以平和自然的方式将它娓娓道来的人。
回信
影片中,当“里斯本丸”下沉时,许多战俘曾奋力冲开日军封死的船舱出口,从船上跳入海中试图逃生。在那个令人绝望的时刻,附近青浜岛和庙子湖岛上的渔民自发划船赶到,将落水的战俘奋力拉上自己的船。冒着被日军杀害的危险,255名舟山渔民救出了384名英军战俘。他们将战俘带回渔村,为他们煮自己本就所剩不多的食物,甚至拆开自己的棉被做成鞋套,给一些光着脚的战俘穿。
“我父亲总是和我说,中国渔民是英雄。”幸存者丹尼斯·莫利的女儿丹妮丝·维尼说,她和父亲一直对这些渔民心怀感激。“没有他们(救下我父亲),现在我也无法站在这里。”
莫利是在这部纪录片中出镜的两名幸存者之一。他于2021年去世,享年101岁。2022年,维尼致信习近平主席,表达了她对舟山渔民英勇救援英国战俘的感激。令她倍感荣幸的是,当年8月她收到了回信。在信中习近平指出,1942年中国浙江省舟山渔民英勇营救“里斯本丸”号船英军战俘的感人事迹,是中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为盟友并肩作战、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的重要见证,也是两国人民结下深厚情谊的历史佳话。他希望“里斯本丸”号船幸存者家属继续致力于中英友好,期待更多英国朋友为中英关系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这封回信深深鼓舞着维尼。她迫不及待地想去舟山和当年参与救援的渔民后人握手拥抱,亲口对他们说声感谢。她也期待着以后能带家人再去那个渔村看看,去中国各地走走,近距离了解和感受这个国家。“我一定会再回来,延续这段和中国的美好友谊。”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本片完全基于历史事实”这行字出现在《里斯本丸沉没》开篇。该片曾于去年8月在英国几家影院举办过特别放映,许多战俘家属观看了影片。在那轮放映过后,方励收到了世界各地战俘后人的150多封感谢信。他表示,希望这部影片能让观众更深刻地理解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可贵。“战争对于普通人来说,就是一场噩梦。希望观众尤其是年轻人,能感受到我们最想通过影片传达的信息:珍惜和平,珍惜家人。”
16日,参与首映的战俘后人前往舟山群岛,他们乘船去悼念长眠于那片海水之下的828名英国战俘。战俘肯尼斯·霍金森的侄女简·克莱门茨和表妹凯瑟琳·伯奇,带着一块小小的海葬专用墓碑随她们一同登上了船。墓碑上写着霍金森的姓名、军衔和编号,以及一句简短的话语:“我们永远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