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采油工的创新之路

原标题:夏洪刚将30多项发明成果从工作室搬到井场,为企业累计创效1500余万元——(引题)
一名采油工的创新之路(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刘旭 通讯员 张涛 何林
“辽河油田游梁式抽油机多、电机皮带松紧度检测困难,我设计的电机皮带最优松紧度检测装置,已通过集团验收,下一步将继续优化,希望能彻底解决这个行业难题。”近日,在夏洪刚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室,夏洪刚对记者说。
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夏洪刚,是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欢喜岭采油厂的一名采油工。工作14年来,他将30多项创新成果从工作室搬到井场,自己也从一名普通采油工成长为油田资深技师、创新创效能手。
锤炼本领,一线岗位也有大学问
2017年11月,夏洪刚代表中国产业工人参加中国工会“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上合组织国家职工技能大赛,现场向世界11个国家展示了“蒙眼识工具——毫厘之间一摸准”的高超技艺。在160秒内,他仅靠手感,就将混成一堆、形状相同、差距最小只有1毫米的40件工具准确识别出来,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准确无误,为中国产业工人赢得了荣光。
令人惊艳的绝活背后,是夏洪刚数年如一日的训练与坚持。
2011年,从辽河石油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夏洪刚成为辽河油田欢喜岭采油厂的一名采油工。由于第一次拧闸门就被喷了一身油,夏洪刚下定决心,要把基本功练好。他白天缠着师傅教,晚上逼着自己学。记不住操作步骤,就按照标准一遍遍地练;搞不清流程走向,就顺着管线一条一条地捋。就这样,他记了20多本笔记、练坏了上百副手套、画了上千张流程图……短短9个月,夏洪刚就能独立修流量计、清过滤缸、处理冻堵管线,成为同批青工中的佼佼者。
“他有一股不服输、肯钻研的韧劲儿。”师傅赵奇峰说起夏洪刚,赞赏有加。
随着技艺日臻成熟,夏洪刚开始在技能比赛中崭露锋芒。2017年,他代表辽河油田参加中国石油采油大工种职业技能竞赛,一路过关斩将,夺得银牌。
以技立身,“技术流”也是“行动派”
近几年,油田物联网建设大潮奔涌而来,“技术流”夏洪刚也跃跃欲试。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相关知识,并思考如何在生产现场进行应用。
2021年,夏洪刚所在的07站实施物联网试点改革,“物联网+人工辅助”是基本运营模式。投运初期,由于设备设施、运行机制不完善,加上人手不足,百余口油井的报表填写、量油录取等工作量较为繁重,对生产工作形成掣肘。
对此,夏洪刚立即化身“行动派”,将所学技术运用到生产中。短短两个多月,他就带领技术骨干优化数据填报系统,完成电子报表设计,实现数据自动采集与填写,填报工作时间由1天缩短至1小时。此外,他还自主编程制作数据应用软件,可一键生成抽油机井宏观控制图,改变了以往费时费力的人工制表模式。
如今,07站已全面完成数字化转型,员工在中控室就能实现监控和操作。
以革促新,“小目标”撬动“大梦想”
翻开夏洪刚的笔记本,扉页标题处写着“走好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除了“大梦想”,笔记本里也写着他各阶段的“小目标”。
今年,夏洪刚有了一个新的“小目标”——将3D打印应用于生产技术创新研发中。
在夏洪刚看来,创新要接地气,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才有价值。“抽油机井皮带推顶装置”就是夏洪刚的代表作之一。
抽油机换皮带,这项日常工作让很多采油工叫苦不迭,耗费大量时间体力不说,还容易造成设备损耗加剧。“自从用上了‘抽油机井皮带推顶装置’,不仅操作步骤减少了,劳动强度降低了,还提高了员工的安全系数,工效提高了50%以上。”采油工王允波向记者介绍说。
夏洪刚发明的“新型数字化拉线液位计”也广受一线职工好评。
老式磁翻板液位计常常出现显示错误,液位量总是不准,且无法远程操控。为了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夏洪刚每天在高架罐爬上爬下,一次次地反复调试,经过上百次试验,由双股钢丝绳、定滑轮组、位移模块、处理器及通信板块组成的“新型拉线液位计”诞生了。
这套装置不仅可以利用太阳能供电,还能实现远程操控,且安全性高、故障率低,该成果荣获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优秀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并在冀东油田推广应用。
近年来,夏洪刚共解决岗位生产难题100余项,获创新成果奖30多项,为企业累计创效1500余万元。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