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化文起义的作用有多大?宋时轮认为:起码减少几千人伤亡

作者:莫孤烟
声明:兵说原创首发,已开通全网维权,抄袭洗稿搬运必究
1948年8月23日,我军召开战况汇报会,朱德总司令在讲话中说,我们20多年来最大的苦恼,是想打下敌人坚固设防的城市没什么办法,但最近有了很大改观,石家庄、洛阳、开封等城市都打下来了。只要军工生产加把劲,包括太原、济南这样的大城市照样能打下来。
朱德这段话讲完后,刚过了一个月,也就是9月24日,济南就解放了,美国人惊呼我军已经可以夺取任何一座城市了,这也就印证了朱德之前说的话绝不是仅仅用来鼓舞士气的大话。
图片
【朱德为基层官兵讲授战术】
华野攻打济南期间,发生了吴化文起义事件。济南这座十万重兵把守的坚城,之所以只用了8天时间就打下来了,和吴化文的起义有重要关系。那么,吴化文的起义究竟作用有多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华野副政委谭震林在给总部的报告中说,吴部的起义是我军迅速攻克济南的重要条件之一,我军因此而迅速攻入商埠,可以提前进攻外城,敌军也就没有调整喘息的时机。西线攻城部队的指挥者宋时轮认为,吴部的起义最起码减少了我军几千人的伤亡,而且商埠是工商业密集的经济区,未经战火涂炭,这对济南老百姓来说无疑是大好事。
图片
【济南战役中,华野西线部队攻城】
13纵37师师长高锐则认为,不管吴部起义不起义,济南都会按时攻下来,影响不大。在吴化文派人和我军接洽时,华野的3纵和10纵已经对吴部实施了三面包围,高锐认为,如果吴化文不降,按之前的进攻效率看,我军最多1天就能全歼吴部。吴化文之所以投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身处绝境,不降只有死路一条。
朱老总的看法,则同时兼顾了上述两种观点。济南战后,我军再次召开战况汇报会,朱老总说,吴化文起义作用很大,对济南战役的胜利起了很大作用。不过,即便他不起义,我们照样能打下济南,最多不过是多费些时间罢了。
许多人认为,吴化文部是伪军部队,战力一定差,其实并非如此。吴化文出身冯玉祥的西北军系统,而西北军向来以练兵严格而著称,官兵军事技能较硬,且惯于吃苦。虽说武器装备一般,限制了其战斗力的上限,但下限并不低,特别是擅长防御,这是西北军部队的普遍特征,吴部也不例外。
图片
少有人知的是,华野以往和吴化文部多次交手,还曾经吃过亏。
比如,在沙土集战役中,1纵进攻吴部,从夜里开始打,一直打不进去。1纵缺乏重火力支援,进攻地形开阔,而对手又是最善于防守的,这个仗当然很难打。天亮以后,1师的4个连和2师的1个营才终于突了进去。按照以往的惯例,我军突击队一旦突进去向纵深发展,守军多数就崩溃了,但这一次不同,我军的手榴弹炸药包都因受潮而不炸,结果与敌陷入混战,1师的4个连只活下来4个人,2师的1个营仅8人生还。也就是说,这半天的战斗让1纵损失了整整2个营!
1纵司令员叶飞建议8纵司令员王建安集中兵力,两个纵队共同对付吴部。但这一建议未能被采纳,最终1纵不得不“忍气收兵”。
图片
【被俘的蒋军士兵】
1纵是华野头等主力,吃这样的大亏是不多见的。而另一支王牌部队9纵也在吴部跟前吃过大亏。
华野山东兵团进攻兖州时,王耀武派出整编第84师和211旅增援。这个整编第84师正是隶属于吴化文的96军。9纵负责牵制阻击援军,以保障攻城部队攻坚作战。兖州打下之后,整编第84师急忙回窜,其161旅在一个叫太平镇的地方被我军追上。
正常情况下,这支被困的孤军还不是手拿把捏,但这一回9纵部队犯了失误。纵队命26师向敌“袭扰”,结果该师给78团传达命令时却成了“强袭”,而78团给下级的命令却成了“强攻”,一字之差谬以千里。78团的先头部队2营向敌发起进攻,很快攻进了镇子,结果突破口被封锁,突进去的人几乎全部损失,52人被俘,营长被俘后遇害。9纵司令员聂凤智说,这次失利是“十分沉痛的血的教训”,是“建纵以来所仅见”。
西北军的部队往往进攻乏力,但防守自保却是有余,吴化文部就是典型的例子。因此绝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吴部是不堪一击的,该部但凡作困兽之斗,是很不好对付的。
图片
【济南战役攻城现场】
王耀武守济南的部队,几乎全是杂牌,除了吴化文的96军以外,还有整编第2师、整编73师、第19旅、第57旅,另有4个保安团以及什么青年教导队之类的杂七杂八武装。这里面,整编73师是莱芜战役被全歼后重建的,第57旅(隶属74军)是孟良崮之战后重建的,都是残血部队,战斗力堪忧,至于那些保安团之类的更是不值一提。这样说来,反倒是吴化文部建制最齐全,战斗力最强,因此王耀武才在战前拼命拉拢吴化文。
这样说来,吴部的起义意义就大了,这相当了王耀武一夜之间少了最强的2万人。这2万人如果放出去打野战,那是不入流的,但放进城里的碉堡工事里可能就是强敌。
图片
【华野部队胜利进入济南城】
吴部的起义除了大大加快济南解放的进程外,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影响,那就是因为济南过早地攻克,使得粟裕苦心谋划的“攻济打援”只完成了一半。济南已是孤城,迟早都能打下来,所以粟裕真正的心思不在济南,而是徐州的3个兵团。战前估计打济南需要半个月,粟裕的打援计划就是按这个时间点来部署的,但实际上只一周就解决了战斗,导致打援部队“准备了一桌席却没人吃”,殊为遗憾。
这样说来,如果吴化文顽抗到底,可能淮海大决战就要提前爆发了。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