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析】这半年,中国电影市场遇到了什么新问题?

6月13日我们在上海电影节影院展与不少业内人士进行了交流,获悉了不少行业迷茫的痛点。就这些痛点与疑惑,我们讨论了一整天,部分总结归纳如下。
问题一:为什么传统发行示弱,私域发行开始活跃?
去年6月这个时候我们在公众号发布了一篇关于电影市场在疫情后面临的新局面问题文章:
【电影市场危在旦夕?唯一的破局之路只有一个办法】
其中谈到了发行的巨变,即“中小发行公司3年内大量倒闭,要发片只能找昂贵的前列发行。因此很多电影,暂时还没有办法发行。发行市场还是由三龙头,联瑞、猫眼、阿里垄断。”
而经过一年的发展,新的格局是TOP2在发行实力上彻底实现了碾压式领先,除了某短视频平台发行目前有几个人在蓄势待发可以一战外,光线联瑞等其他传统发行已经撼动TOP2的地位。
目前市场上的隐形分线发行越来越多,因为全国的关键影城需要扫尾活动。而传统发行只能针对影城的市场、店长来谈,但目前发行人手以及排片费、公关费严重缺失的情况,已经无法谈的动。不少片子在部分地区开始尝试做起了私域发行,因为可以扫尾对接老板、股东,取得了不小的成功。但关键是这个问题全国推广如何解决呢?
问题二:为何大片子都集中在热门档期,普通周末卖不动了?
最直接的问题就出现在发行人员人数严重不足上,人不够又如何发周末呢?目前某头部整个华南地区才10个发行人员,而华南地区都是票房重镇都无法保证人数的充足。以前随便一个谈得上有点知名度的发行,三线都有驻地。
想在普通的周末发片,票房猛起来,按照目前的发行人数,那就得要人家周末反复出差。要一直去外地,不回家,这工作谁做?而且差旅费要先垫付,发行人员底薪5000,出去跑一两周都搞完了。发行人员本身要支付大量费用,因此目前发片都要往节假日。一旦有片方想去普通周末,都劝着不要去。
而这也影响了整个市场总体的发片数量,所以硬盘商目前都在减少发盘次数。以前周周发,现在一周都不发一部盘,因为发一两部片子在单次盘里面成本会变高。因此也造成了恶意循环,因为片子数量少,你要发片人家硬盘商不愿意在某周单独给你发盘,你只能凑到热门档期与其他片子一起发。
这一年下来,硬盘商赚得利润少了,没钱购置新盘。你会发现很多发过来的硬盘都是坏盘,而影城的数量越来越多。硬盘商盘都不够,只能不停催你回盘,甚至频繁到一周内不回就停盘的地步。
问题三:我们需要分线发行吗?
在当初,分线发行实施目的是为了杜绝排片费和公关费。但目前来说,即使不实行,这两个费用对于绝大多数影城来说也几乎等于消失了。
但可以直接说我们不要分线发行了吗?
非也。
举个例子,今年某发行发一部神口碑粤语片的时候,实行了全国一致费用的策略。甚至由于北方票房、排片占比较差还专门跑北方路演,可能当天那边地区会多排点,但后面又继续恢复少排片,因为那边观众就是不喜欢看,你有什么办法?
作为票房重镇的华南地区,甚至没有做针对性指导,比如研究哪个市粤语观众多,哪个市国语观众多,去引导影院排片相应版本。
此外老想着花心思人力重点攻略北方少排片地区的实现票房前期爆发,对于南方则守株待兔等待后劲起飞摘果。却没想到一个假期就那么几天可以爆发,天天想着后劲。热门档期不能看长期票房,要看短期票房,时代已经变了,今年春节档和五一档就是最好的证明。
如果花心思去攻略本就属于本片观众票房产出重镇的南方,爆发起来不比得上没人看粤语片的北方?当年单上海地区可以把【爱情神话】发到1个亿,接近一半占比,你就不能努努力全部精力集中在把整个广东地区,发到也接近一半占比甚至以上?
分线发行不只是指对于影城的区分发行,新概念分线应该是发行对于分地区策略重点。
问题四 抖音如何提升影城票房转换率 ?
抖音想进一步深入电影行业已经好几年了
一直未有大的进展
目前想通过布局电影行业下游
去拿到话语权
我们建议是如果想让影城通过抖音提升票房转化
那么可以开发员工抖音功能
参考钉钉
把抖音打卡
弄成钉钉打卡一样
钉钉有签到功能
可以让影城员工上班场景拍成抖音
如此提升影城地点评分
增加影城抖音日活
问题五 抖音能否在Q3解决合规问题?
6月13日抖音在上海电影节影院展上表示到:
“会努力在Q3解决合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
我们认为
关键在于他们敢不敢把猫淘下掉
去做自己的购票平台
因为一旦用了猫淘
就有可能偶尔会出现数据对不上的情况
所以看看9月底能不能做得到拭目以待
一旦解决
与猫淘形成三足鼎立之态指日可待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