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 | “十四五”期间四川首个燃气电站投运,背后需要电力提供哪些保障?

川观新闻记者 田姣 资阳观察 黄芯榕
6月11日,川投集团资阳燃气电站新建工程项目1号机组投产仪式在安岳县永顺镇举行。至此,“十四五”时期全省首个燃气发电项目正式投产运行。
川投集团资阳燃气电站新建工程项目于2022年7月正式动工建设,从正式开工到首台机组投产一共用了631天,投产的背后,需要电力提供哪些保障?
图片
建立专线、迁改线路
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燃气电站,顾名思义,其原理是利用天然气作为燃料,实现能源转化为电能的过程。但在川投集团资阳燃气电站新建工程项目1号机组投产之前,项目建设施工用电从何而来?
这就需要用到“倒送电”,也就是说从电网系统向电站送电。川投资阳燃气发电项目落地安岳后,国网资阳供电公司架设10千伏线路约4公里专线,直接接入川投集团厂区,并在迎峰度夏期间调配一台应急发电车送到施工现场,不间断提供服务,保障施工用电。
国网安岳供电公司副总经理龚剑锋解释道,“‘倒送电’不仅可以为电站发电送出前的调试、试运行等工作提供阶段性能源保障,还能检验电站相关高压输变电设备在全电压下的可靠运行状态。”
图片
项目建设初期,因川投资阳燃气发电项目规划用地范围不满足原有的110千伏广龙线部分杆塔的安全距离要求,以及考虑燃气发电实际需求,经相关部门统一规划、审批通过后进行110千伏广龙线迁改工作。
无人机+三维建模
高效精准助力线路验收
川投集团资阳燃气电站新建工程项目一期1号机组投产后,年发电能力将达到17.5亿千瓦时,能够满足近200万家庭一年的用电量。作为四川电网的骨干调峰电源,项目投产后将优化全省电源结构,提升供电的可靠性。
为保证资阳燃气电站与四川电网顺利接通,资阳区域内需从安岳220千伏紫竹变电站扩建2回220千伏线路(普竹一二线全线)至燃气电站。如何保障输电线路的安全与稳定?线路验收是项目投运前重要环节之一。通过验收工作,工作人员能排查整治线路本体、通道内的缺陷、隐患,确保输电线路满足投运条件,避免线路发生故障。
图片
“为提高验收效率、保证线路安全投入运行,我们通过‘无人机+三维建模’进行飞巡验收。”国网资阳供电公司高压分公司副经理朱璠介绍道,全线通道经过的区域有树林、山坡和民房,环境较复杂,光靠人工进行验收费时又不准确,借助无人机搭载激光雷达,能快捷地对距地面几十米高的杆塔及周围环境进行高精度扫描,观测到以往望远镜看不清的死角,效率较人工验收提升约3倍。
图片
三维建模在验收中又有何作用?“这些数据通过既定程序形成三维模型,它就像一个‘立体地图’,可以真实地反映出区域环境,识别树木高度以及树木与导线、房屋与导线的安全距离,便于开展线路净空距离、交跨距离分析,保障线路顺利运行。”朱璠进行了现场操作演示,进入资阳数字孪生电网,伴随鼠标转动、拉近放大,杆塔、输电线路及周围的地物地貌近距离立体化地呈现在眼前,高度还原真实场景的同时,还可实时观测气象等环境数据。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真实的项目三维模型,可以模拟出高温、大风、覆冰等极端天气下的线路运行情况,为项目正式投运后的运行方式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文内部分照片由国网资阳供电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