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关注丨行走渠县览阙路,漫步“汉代时空走廊”

图片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城霖
览阙路全长12公里,两侧田野间,散布着多处数米高的汉阙……6月13日,达州市渠县土溪镇汉亭村,记者走在览阙路上,仿佛漫步“汉代时空走廊”。
汉阙就是汉代成对地建在城门或建筑群大门外表示威仪等第的建筑物。因左右分列、中间形成缺口,所以人们就叫这种建筑为阙(古代“阙”“缺”通用)。根据功能和位置不同,阙可分为宫阙、城阙、宅阙、庙阙和墓阙等。全国现存的汉阙中,保存基本完整的不到30处,其中有6处在渠县,且全是墓阙。
2001年,渠县汉阙入选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后,渠县被中国文物学会授予“中国汉阙之乡”称号。
沿着览阙路一路走一路看,6处汉阙上的雕刻栩栩如生,反映了当时社会生产生活的情景——
赵家村西无铭阙上,一幅古人玩六博棋的雕刻,工艺相当精湛;在沈府君阙上,记者注意到一幅“董永侍父”的主题雕刻——大树下,一位老者坐在独轮车上,一人侍立在侧,一手拿着锄头,一手向父亲喂食。
站在沈府君阙前,渠县汉阙文化博物馆馆长唐硕讲起了其背后的故事,沈府君阙建于东汉延光年间,距今已有近2000年历史,“阙上铭文记载,这位叫作沈府君的人,生前曾任新丰令、交阯都尉、北屯司马等职务,还有左都侯的爵位……”
记者还注意到,汉阙阙顶部位,巨大的斗拱承接庑殿顶。“这与史书上‘汉代建筑靠斗拱分散横梁承重’的记载相符,集中呈现汉代建筑的特点。”唐硕说。
图片
渠县的汉阙为何可以保存得这么好?唐硕进一步分析,渠县汉阙均为整石雕刻而成,正是这种材质让汉阙历经近2000年风雨后,大多仍能完整保存阙基、阙身、阙楼、阙顶等构件;同时,渠县地处四川盆地边缘,历史上受到战乱的冲击相对较少。
由于渠县汉阙具有形态完整、数量多等特点,被不少名人“光顾”。如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1939年就在渠县考察过汉阙。在这些名家看来,汉阙雕刻精巧,不仅是造型艺术中的珍品,也是研究汉代社会生产生活等难得的实证。
图片
如何让渠县汉阙从“专家视野”走向“大众关注”?答案就在览阙路中段的渠县汉阙文化博物馆。该馆于2015年建成,今年“五一”前完成展陈提升,是全国唯一的数字化汉阙文化主题博物馆。
走进博物馆,展厅里是一面巨大的屏幕,屏幕上以“诗音画”形式滚动播放着20多首与汉阙相关的诗词歌赋。展厅内还展示了原本散落在田间的9件汉阙残件,弥补了此前馆中无实物展陈的遗憾。
此番展陈提升,最大的亮点是大量运用数字技术,通过全方位展示汉阙,增强访客互动体验。
图片
“我们引入了高亮度工程投影、LED拼接巨幕、LCD 一体机等先进设备。”唐硕介绍,如今,博物馆的数字屏幕还与现实中各处汉阙的高清摄像头相连,人们可通过屏幕缩放镜头,实现远程观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