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邂逅磨刀人

早上海志愿者
“削刀,磨剪刀!削刀,磨剪刀!”这种叫卖声,是我们五零后孩提时代经常听到的声音。
过去磨刀人不在少数,在新村、小区里走街串巷的生意人很多,彼此之间还存在竞争。他们揽到生意后,常会贬低其他磨刀人,说对方磨刀技术不好,是新手,吹嘘自己磨刀的光荣历史,把我们这些小孩子听得一愣一愣的。
图片
过去做小生意的门类狠多,有箍桶的,过去都是木桶,很容易漏水;有修牙刷的,刷毛有好也有孬的;有染衣服的,过去是纯棉衣服易褪色;有修棕绑、藤绑的,现在这种床几乎不见;有爆炒米花的,现在还有;修伞、配钥匙,现在也有;甚至还有锔碗、调羹的,现在则完全消失殆尽。
这次我在家门口见到的磨刀师傅,生意竟然还不错。我正好也有点时间,不赶着回家,就在旁边看他是怎么磨刀的。这个顺序基本上这样——
首先是去锈,这些刀面都锈迹斑斑,先用砂轮磨亮。磨亮后,一把刀就精神了,看上去就像是磨好了一半。
然后用特制的一种削刀,这器械刀刃硬度高,可以将菜刀上削下部分铁屑。削过的刀刃由厚变薄,这样磨起来就减小了难度。
接着是用粗砂砾磨,磨刀石分两种,一种是粗砂,另一种是细沙。粗砂摩擦力大,开始用粗砂石打磨易加快速度。
最后就是用细砂石打磨。这时磨刀师手法开始柔和起来,双手拿住菜刀在磨刀石上慢慢地、缓缓地摩擦,一般来回磨个七八下,就用抹布擦去刀上的污垢,手指在试着去蹭几下刀刃,还仔细观察刀刃情况。
最后,一把菜单磨好,大功告成。磨刀师点燃一根香烟,稍微休息片刻。
这时是与磨刀师唠嗑的好时机,我马上凑上去,微笑着打招呼“辛苦、辛苦!”
他见我上前搭话“你是不是想来磨刀,我这里什么道具都可磨,保证你满意!”
经过攀谈得知老汉是外地人,他儿子在上海成家。他是农民没收入,就想着在外面赚点小钱,维持正常生活。儿子家生了俩娃,老婆在家带孩子做家务。他就出来做小生意,帮助儿子维持生活。自己在老家曾经学过磨刀手艺,有这个基础。
说话间,有一位阿婆来取刀。磨刀人将事先准备的破布展开,用菜刀很轻松就割成几段。我也轧闹猛,也试了几下,确实有“削铁如泥”的感觉,还真够快的。一把锈刀,现在是铮明瓦亮,寒光闪闪,真是化腐朽为神奇呀。
临走,我还问了下价格,菜刀是10元、剪刀是5元。这个价格并不便宜,但怎么说呢?关键是原来的旧刀买回家时是什么价格,如是好刀,磨下有价值,如本身就不值钱,再去磨刀就没啥意思,还不如买把新的。
我看了下,来磨菜刀、剪刀的,都是老人,他们多年使用的菜刀、剪刀都有年代积淀,是有感情了。老人念旧,一旦有了情愫,就是价格稍微贵点,自己也乐意。老物用起来顺手,看着喜欢,这也是磨刀这个古老行当依旧存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