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变天,对中欧合作意味着什么?

前两天,五年一度的欧洲议会选举,有了最终结果。各国右翼政党异军突起,收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胜。整个欧洲好像第一次知道有“右翼回潮”这回事,纷纷大惊,一时之间,连朔尔茨下台,马克龙辞职这种风声都传出来了。当然马克龙本人已经回应,说即使他解散法国国民议会重新选举,结果不如人意,也不会选择辞职,那么,这次选举代表着什么,对正在向前发展的中欧合作,又有什么影响呢?
图片
首先我们还是要科普一下欧洲议会的选举机制,它的固定流程是,各国政党根据自己的政治倾向,组建跨国政治党团,各国选民也不是投票给党团,而是自己国家的政党。这些政党议员当选之后,再把他们所拥有的欧洲议会议席,汇总到党团的议席总数里面,得出最终的结果。
也就是说,欧洲人民党这个中右翼党团的胜选,代表了欧洲整体民意的转变,另外排名第四的欧洲保守与改革党团、排名第五的身份与民主党团,都是极右翼党团,分别由波兰、意大利和德国的极右翼政党为核心。德法的两大极右翼政党,勒庞所在的法国国民联盟,和德国的选择党,都在身份与民主党团中。
图片
这种局面,由不得马克龙和朔尔茨不紧张,即使这次选举,大概率不会让他们下台,但右翼回潮还是会导致他们在剩余任期中,无法像之前一样,推动他们的内政外交政策。德法接下来会怎么做,我们还可以继续观察,但右翼崛起对中欧合作的影响,应该是有利有弊,总体上利大于弊的。
很多朋友可能觉得,美国右翼也反华啊,欧洲右翼有什么区别,这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美国右翼是拿中国当竞争对手的,他们制定政策是基于中美的结构性矛盾,但欧洲右翼最大的竞争对手,就不是中国了,反而是美国。比如匈牙利是右翼执政,和我们关系不错,欧尔班已经被拜登政府视为“死敌”,法国的勒庞虽然跟中国不太亲近,但她亮明立场支持俄罗斯,还主张法国退出北约。
图片
对于这些右翼势力,我们要区别看待,整体来看呢,欧洲的右翼推行的是反移民、反气候保护的经济民族主义,同时在安全、防务问题上主张欧洲独立自主,还有反欧盟和反跨大西洋联盟的倾向。这么看的话,其实欧洲很多国家的右翼,都跟我们有共同利益,毕竟不想跟美国绑定太深,纵观全世界,能帮他们实现这个目标的,也只有中国。
另外,这里面还存在一个比较大的变数,美国总统大选,特朗普能不能“王者归来”,如果特朗普回归,重启他上次执政期间,各种退群,对盟友无情压榨的神奇操作,那欧洲还会和美国产生更大的离心力。而与此同时,以美国民主党为首的左翼势力,会花更多的精力在内斗上,因为对于政党来说,不管左翼右翼,只有上台执政是唯一的评判标准,当他们不断内讧的时候,我们要面临的麻烦,就会相应减少,在中欧合作方面,可操作的空间也会变得更大。
图片
总之啊,右翼崛起在欧洲,不是一夕之间发生的事情。持续两年多的俄乌冲突,重创了欧洲经济,导致各种社会问题滋生。左翼强行推动的移民、环保等政策,遭到严重反噬。现在多数欧洲国家,都面临着经济停滞、工业萎缩、通胀高企等一系列问题,既然左翼政权解决不了问题,民众当然会拿脚投票。在这种“渴望改变”的思潮下,右翼崛起将成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欧洲政治光谱演变的主要趋势。至于这个趋势,会给我们带来多少好处,大家就拭目以待吧。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