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强势还能持续多久?

(本文作者黄凡,原宁波银行私人银行部总经理,曾为德意志银行董事)
近年,“美元持续走强”越来越成为大众关心的话题。本来在2023年6月美联储暂停加息后,美元对全球主要币种的强势已经告一段落;但近期美元对一些亚洲货币的汇率又出现明显走高的异动。为何会出现这种趋势?这种走势还会持续多久?我们该如何应对?
我们一起看看美元走强的成因并预判一下其可持续性:
1、货币长期的汇率水平由“购买力平价”决定。
这是宏观经济学101课程告诉我们的基本原理。一个国家与地区的的货币长期走势强弱由其购买力决定,这是常识,也是委内瑞拉、津巴布韦、土耳其、阿根廷等国家货币为何长期贬得一塌糊涂的根本原因,试想一下,今天的百元能吃上一顿盛宴,而过几天同样这百元连个面包都买不起,这样的货币有谁愿意要?长期通胀失控的国家与地区的货币必然不值钱。
欧美、加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过去20年的通胀一直保持在低位水平的发达国家,只是这几年来情况发生了重大改变。以我近期亲身去一趟的观感,无论是平民化的咖啡早餐,还是超市的肉、蛋、奶、水果、蔬菜都明显涨价了,当前物价较2019年涨幅约为40%。
从今年的最新经济数据看,国内通胀目前是不存在的。从购买力的角度看,人民币真是没有长期贬值的基础。而日本据我最近去一趟的观感,物价以日元计价的话与过去二十年差异不大,因为日元大幅贬值,近期去一趟日本就发现,如果按美元或者美元计价,一切都是历史上最便宜的。
从这个角度看,无论是人民币还是日币,长期来看都没有太大的走弱空间。
2、中期的汇率水平由本币无风险收益率决定。
欧美国家通胀压力山大,利率依然维持在相对高位,继续实施偏紧的货币政策。而在国内,随着我们的管理当局持续引导国内利率水平的下行,目前国内的人民币无风险收益率在2%左右,且趋向于继续走低,新发行的50年长期国债的收益率仅2.53%,预期利率会处于长期低位。日元则是刚走出负利率区间;而美联储最新的利率水平却超过5%,也就是说美元的无风险收益率在5%左右,出现了明显的对人民币与日元的利差。利差的上升会吸引资金回流美国,加大了人民币、日元等对美元的中期贬值压力。
3、汇率的短期走势看管理当局的态度。
过去在多次人民币汇率下行的周期中,中国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均表示:“人民币没有贬值的基础”,这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至理名言“人无贬基”。
看了我们央行最新的表态是“合理水平的均衡稳定”。暗示会让人民币汇率在合理水平。至于什么是合理水平?见仁见智。实际上,国内央行对汇率的干预近年来都是“该出手时就出手”。
国家外汇管理局最新发布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万多亿美元,而需要市场化买卖来调控汇率的离岸人民币CNH规模为3000亿美元(2万亿人民币)左右,要控制汇率的水平是轻而易举的事。存量巨大的在岸人民币CNY并非市场化自由兑换,外汇管理局定价更是毫不费力。
日本央行的发言人也多次表示对日元的持续贬值“深切关注”。但实际上并没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干预。其实,就是放任日元走弱。这其实是是一个选择“要面子”?还是“要里子”?的问题。日本的大企业都在全世界范围经营业务,海外赚取的利润转成日元(在日元贬值的情况下)就明显多了,对提升财务报表的利润水平有帮助。日元的贬值也令日本产的货物在海外客户眼里明显便宜,对提升出口非常有效。诚然,日元的贬值也会造成日本进口货物成本上涨而涨价,会加剧日本国内通胀,然而,这恰恰是日本政府与日本央行求之不得的结果(日本经济已经在通缩的泥潭中挣扎了几十年)。因此,我们也能理解日本央行的真正立场。
人民币汇率走弱对国内经济而言同样好处不少:缓解了国内的资产泡沫压力,因为国内资产以美元计价的估值就下来了,有利于稀释国内的房地产泡沫,有利于吸引国际投资者直接投资;人民币贬值有利于降低美元计价出口产品的价格,通过促进出口来拉动经济;也有利于直接改善出口企业的利润……“人民币贬值,中国或成最大赢家”的说法,并不是全无道理。
另一个国人很关心的话题就是:国内资本市场长期疲弱,楼市也陷入长期调整,国内居民持有人民币资产投资理财面临比较大的挑战。投资人该如何应对?
对普通国民而言,本币的走弱表现为其国际购买力的下降,以各种合法的方式持有部分外币资产可对冲此风险。同时,配置以境外投资为标的相关投资理财产品会因本币的走弱而提升回报潜力。
当年日币长期贬值的时候,日本人曾利用不同币种的利息差进行跨币种的套利(即借入低息货币,如日元,而投资于高息货币,如澳元、新西兰元);其中“渡边太太”策略就是非常成功的一例:为刺激经济,从20世纪90年代起,日本国内长期执行超低利率甚至零利率政策,这一政策促使掌握家庭财政大权的主妇们从靠银行利息理财的方式转向炒汇。她们占据当时日本外汇保证金市场近1/3的成交量,在全球外汇市场上呼风唤雨。于是,人们以日本常用姓氏“渡边”给这些投资外汇资产的日本人群体命名。“渡边太太“们从事的是日元套利交易,即借入低利率的日元,投资于收益率较高的国外债券或外币存款。只要日元不大幅升值,就可赚取比较稳定的利差收益。日美利差曾在较长时间稳定在5%,日元与澳元利差曾达到6%,再加上日元贬值,“渡边太太”们的收益相当可观。一语敝以之:这种策略就是借入利率低的本币(日元),然后换成高息的货币存起来,赚取利差,空手套狼。
而对绝大部普通国内投资人而言,直接持有部分强势的国际通用货币同样不失为一个比较合适的选项。其中,美元的资产品种更丰富,有利于投资增值。美元为国际上最广为接受的币种,也是投资工具最为丰富的币种。美元计价的债券品种最多,美国的股票市场最具广度与深度,美元计价的其他投资品种,如房地产信托基金(REITS),房贷支持证券(MBS),资产支持证券(ABS)等也林林总总。对于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总有一款组合能匹配上。
因此,虽说把大部分外汇资产配置在美元中是理性的选择,然而,根据“不要把资产放在同一个篮子中”的古训,在外汇资产配置以美元为核心的基础上,实现多元化配置也是十分必要的。
除了美元以外,还有哪些币种值得配置?
笔者建议也可以考虑部分英镑。英镑因脱欧而遭到抛售多年,目前处于被低估的状态,而英国经济基本面长期看不差,增长潜力在发达国家中也中规中矩,因此存在低买的配置机会。
欧元也是一个可以考虑的币种。欧元区的种种不稳定以及经济复苏乏力已经让欧元持续走弱多年,其后在跌至几乎与美元平价的时候已经开始转势走强了。现在欧元区经济也在持续疲弱多年后开始复苏,另外欧元的长期下跌也让欧元的配置“便宜就是硬道理”。
还有一个值得选取的币种就是日元,日元几十年来一直在120兑1美元,以及80日元兑1美元的区间运动,近两年,由于日本国内通胀压力不大,因此日本央行不跟随全球而加息,导致日元对其它主要货币加速贬值,汇率甚至创下历史的低位。(见下图)
图片
尽管从性价比的角度看,日元非常值得配置,但期望短期内日元迅速转强也不容易。因为根据市场规律:趋势形成不容易,一旦形成趋势,要逆转更为不易。楼市、股市、汇市…无不如此。因此,持有外汇资产也应以长期配置为目的,尽可能避免短线炒作。
总而言之,从投资理财角度,外汇资产可以成为资产配置的一部分,也提供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投资者既可以系统性地买入并持有某些外币以待其大幅升值,还可以根据对基本面和技术面的分析,进行不同外汇之间短线的交易。而且外汇投资作为一个资产类别与其他大类资产,如,股票、债券、大宗商品等的相关性极小。若是是金融危机来袭,其他的资产类别价格普遍大跌时,外汇资产则是个很好的避险对冲工具。
(本文作者黄凡,原宁波银行私人银行部总经理,曾为德意志银行董事)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