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广高铁实现全线时速350公里运营,武汉铁路枢纽地位进一步凸显

6月15日上午9时10分,刚刚从武汉站发车不久的G875次智能复兴号标杆列车,速度被定格在352公里/小时。“提速很轻松,整体给人的感觉是平稳、安全。”55岁的列车驾驶员董承斌目视前方,脸上写满自豪。
3小时24分钟后,这趟由武汉发往深圳北的列车抵达广州南站,标志着京广高铁全线实现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按时速350公里高标运营,沿线及周边多个城市间旅行时间进一步压缩,广大乘客乘坐高铁出行体验更加美好。
图片
6月15日8时50分,G875次智能复兴号标杆列车在武汉火车站整装待发。长江日报记者 史伟 摄
全线时速350公里
武汉始发至广州最快3小时22分
6月15日零时起,全国铁路正式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
当天上午9时,由武汉站开往深圳北的G875次列车准时出发。长江日报记者走进车厢看到,特色窗花装扮一新,萨克斯演奏、汉服舞蹈、礼仪展示、歌曲串烧等文艺活动精彩上演,工作人员赠送高标运营纪念书签、冰箱贴、钥匙扣等文创纪念品,与旅客互动写下心愿祝福,旅途洋溢着欢乐气氛。
上午10时09分,列车抵达长沙,这比预定时间提前了两分钟。“现在的复兴号动车组提速很快,到站时间提前两三分钟将十分正常。”当次列车驾驶员董承斌驾驶动车已经15年,2009年12月26日,武广高铁正式开通时,他也曾担任始发列车驾驶员。
自今年3月1日列车逐级提速试验以来,在武昌南机务段精心组织下,董承斌已先后98次参与试验列车值乘任务,为京广高铁武广段高标运营保驾护航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轮调图后,京广高铁全线实现按时速350公里高标运营,运输能力总体提升4.2%。北京西、武汉至广州南间最快旅行时间分别为7小时16分、3小时17分,分别压缩22分钟、23分钟。其中,武汉始发至广州南间最快旅行时间3小时22分,压缩24分钟。
对于中国铁路的飞速发展,在武汉社会福利院工作的郑加俭感受颇深,他作为铁路迷,在旧书店和收藏品市场购买收集了十余版列车时刻表,根据其收藏的1969年版《全国铁路旅客列车时刻表》,20世纪60年代,从北京到广州的直快列车需要40多个小时。“从40多个小时到今天的7个多小时,中国奋斗了50余载,可谓一步一个脚印。”郑加俭说。
图片
G875次智能复兴号标杆列车的时速达到350公里/小时。 长江日报记者 史伟 摄
三大核心技术
让武广高铁重回350公里时速
2009年12月26日,武广高铁开通运营,时速350公里;2011年,时速降至250—300公里。
2022年6月20日,京广高铁京武段达速350公里。作为京广高铁最繁忙的武广段,达速改造也提上了日程。
今年3月,武广高铁350公里/小时达速试验顺利完成。6月15日,时速350公里的G875次智能复兴号从武汉站发车。
时速重回350公里,除得益于大规模换轨作业,以及轨道加固、精调,道岔部件更换、道床翻浆整治、隧道衬砌补强等多个方面的达速整治,还与高铁大脑升级、安全防护加强、基础设施更新这三个核心技术密不可分。
铁四院相关负责人介绍,CTCS-3级列控系统是高铁的“大脑”和“中枢神经”,也是保障列车安全、平稳、高效运行的关键技术装备。本次改造,根据最新的列控工程数据及技术规范,按照350公里时速要求,同时在节省投资的前提下,通过增加C2/C3切换点、扩容应答器、更新RBC设备配置等方式,对武广高铁“大脑”进行了全面升级。
RBC即无线闭塞中心是高铁列控系统的核心设备之一,也是高铁运行表现的“定海神针”。通过及时、准确地传递指令,确保列车在高速运行的同时保持安全距离,避免追尾。这次改造,就在武广段RBC设备中增加了独立的安全检查软件模块,安全防护水平全面提升。
另外,本次改造还针对部分性能不良的电缆、轨道电路、转辙设备及贯通地线的信号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整治,从而满足时速350公里的运营要求。
截至目前,我国已有京沪高铁、京津城际、京张高铁、成渝高铁、福厦高铁、沪宁沿江高铁、京广高铁等线路建成安全标准示范线,成功实现常态化按时速350公里高标运营。
图片
G875次智能复兴号标杆列车乘务员在站台上迎接旅客。 长江日报记者 史伟 摄
区段整体运输能力提升超8%
相当于武广高铁每日增加1.5万个席位
在20世纪60年代末,武汉只有一条京广线,外加到襄阳、黄石的两条支线,东西向没有通火车。1969年版《全国铁路旅客列车时刻表》显示,那时,武昌至成都的直快列车要从陕西绕道,抵达成都要40多个小时,汉口到北京的直快也要近20个小时。
经过50多年发展,武汉按照《武汉铁路枢纽总图规划》要求,集中全力推进落实国家干线、城际铁路以及货运铁路建设,相继建成了京广、沪汉蓉快速铁路、武九客运专线、汉十高速铁路及武汉至黄石、黄冈(黄梅)、咸宁、孝感、仙桃城际铁路,形成了武汉站、汉口站、武昌站客运“三站鼎立”、货运“一中心三基地”(吴家山集装箱中心站及舵落口、大花岭、滠口货场)、编组站“一主两辅”(亚洲最大规模的武汉北编组站、武昌南编组站、武昌东编组站)格局。
从武汉站、汉口站、武昌站组成的武汉铁路客运枢纽出发,高铁线路从一条主线到十字交叉再向“超米字型”扩展。
按照《武汉市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武汉铁路将建设成为12个方向的“超米字型”大枢纽,即以武汉为中心,衔接“两纵(京广高铁、京九高铁西通道)两横(沪汉蓉铁路、沪渝蓉高铁)两斜(福银高铁、胶桂高铁)”12方向“超米字型”高速铁路的网络构架。
铁路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全国四大路网主枢纽中心之一(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武汉已形成一个到全国主要省会城市4小时经济圈。
全国铁路实行新的运行图后,京广高铁全线安排停站少、速度快、旅时短的标杆列车99列,辐射20个省级行政区。
在京广高铁京武段,武铁始发标杆列车增至5.5对;京广高铁武广段每日上午8时至下午6时每小时开行1至3列标杆列车,武铁增开武汉至深圳北G875次、G871次、G879次等7.5对始发标杆列车;同时以京广高铁全线高标运营为契机,武汉至珠海首开G877次标杆列车,全程只需4小时38分钟。
业内人士分析,武广高铁达速运营后,区段整体运输能力有望提升8%以上,相当于每日增开10列以上武汉至广州的高铁列车、增加1.5万个席位。武汉铁路枢纽地位将更加凸显。
图片
(长江日报记者刘海锋 通讯员武铁轩 张启山)
【编辑:王戎飞】
【来源:长江日报-长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