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曝光日本旅游“丑陋真相”:粗暴宰客,外国游客吐槽“千万别去”

一篇日媒自曝日本旅游“丑陋真相”的报道,单在雅虎平台,就迅速聚集了2500多条评论。搁日本,这属于绝对爆文。
外国游客日本遭遇“宰客”,在SNS上面鼎鼎恶名,“应该避开的观光地”是哪些
图片
▲SPA!的社会民生类报道蛮好看。语句生动通俗,意识形态元素相对较少
报道里描述的宰客现象,颠覆了大多数日本人对本国旅游服务水准的固有印象。
引以为傲的日式服务,待客之道;“所以我们收费贵”“所以不能一味顺从不懂规矩的外国客”的傲娇执念,宛如巴掌狠狠打在脸上。
图片
东京都的业界人士向记者反应,外国游客在日本遭遇宰客,大多集中在以“居酒屋”为代表的餐饮业,以“药局”为代表的零售业。
图片
大阪的“黑门市场”尤为恶名昭著。在中国的社媒平台“小红书”上,它被吃过亏的中国游客讽刺为“黑心市场”,点名劝退。
图片
“一根大螃蟹腿1万日元,卖得很贵。一吃,解冻有时间了,都臭了。真想叫老板退钱。”
从前,黑门市场被称作大阪老百姓的厨房。后来,因为它的接地气,吸引了外国游客前去品尝打卡。
外国游客的消费单价,是本地居民的好几倍,甚至二三十倍。店铺老板们自然转向外国游客,没有耐心细水长流地挣本地人的那点钱。
游客越多,生意越好。生意越好,店铺房租也飙涨。最后,黑门市场成了“东西巨贵,宰客贼狠”的代表。
图片
看起来,做事认真严谨的药局,实际上也充满宰客的坑。
有湾湾游客在社媒上提醒网友,她在某药局购物,结账被多算了6000日元。
记者在东京采访外国消费者时,正好有墨西哥游客差点被宰。
老墨吐槽:我在新宿一家药局就买了两盒饼干,结账时,饼干被算成5盒,还有两包我根本没买的煎茶。后来察觉不对劲,返回店里,店员嬉皮笑脸地磨磨蹭蹭退了钱。那个是故意弄错的吧。
像老墨遭遇的这种“故意算错账”,不是个例。涩谷、新宿等地的药局、特产店经常发生。
图片
在外国游客眼里,居酒屋也是日本旅游的地标性打卡点。同时,它也是宰客高发地。
图片
早几年的时候,居酒屋宰客问题严重。看菜单上的单品定价,不但不贵,还很便宜。可一到结账,店家收取几重服务费。
从你坐下来的那一刻开始,哪怕一个菜都不点,“お通し、座位费、周末料金、年末料金”等服务费已经产生。
每人每项按500日元算,四项就2000日元。
图片
居酒屋宰客的影响极其恶劣,被轮番新闻报道,电视曝光后,似乎销声匿迹了。
原来宰不动日本人,改专门宰外国游客了。在东京的浅草、上野、歌舞伎町,有些居酒屋就是为狠狠宰外国肥客而存在的。
马来西亚游客:上野的居酒屋结账时收了各项服务费。我们因为它家便宜,一根鸡肉串只卖99日元才进去吃饭的。
像下面这位中国网友踩的雷。
图片
3个人在一家居酒屋吃饭,看单品定价还算亲民。
一结账,好家伙!收的44440日元里,座位费等服务费将近17000日元。
看得出,每人每项的服务费都按1000日元来算。是宰日本人的双倍价,刀磨得够狠。
图片
日本出租车给外国游客的第一印象,司机彬彬有礼,车里设备规规矩矩。
实际上,在外国游客投诉宰客的案例里,日本出租车也是重点对象。
图片
美国游客:深夜打车回酒店,手机打开地图app,司机明显在绕路。后来酒店工作人员告诉我,车费是正常价格的1.5倍。
中国游客:我们打了两台车去百货公司,一台收费4300日元,另一台收费6400日元。
图片
凭心而论,日本守住自己的“日式服务”卖点,哪怕价格贵,也依然能拥有数量庞大的外国游客。很多人过去,本就为了体验这个。
日本的宰客行为,感觉与它国内的商品涨价操作一样:既当又立意识作祟。
涨价就大大方方地涨吧,它不,非要在“标价不变,净含量减少”上动心思。营造“我没涨价”的假象来欺蒙大众,拿人当傻子耍。
既要立住“日式待客之道”的人设,又要宰客赚钱。完了还要站稳道德高地,让外国游客们认下“本来就这样”的责任。明明让日本商家赚大钱了,嘿,头一扭,商家们就跟当地老百姓一唱一和地吐槽“游客太多,观光公害妨碍我们正常生活”。这比直接面目狰狞宰客还令人厌恶。
过去,信息途径不够发达,或许还能藏着掖着。现在,个人社媒盛兴,外国游客将他们在日本遭遇的宰客体验发出来,互相提醒避雷。掩藏表象之下的丑陋真相,也就这么被昭告天下了。
取材网络,谨慎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