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峰会”落幕:13国拒绝签署联合公报,普京停火条件引热议

乌克兰和平峰会惨淡收场,俄总统普京的一番话却引起热议,先一步开出俄乌停火谈判条件的俄方,已经抢先掌握了主动权。
前言:
瑞士“和平峰会”的召开被乌克兰寄予厚望,但自从其拒绝邀请俄罗斯出席后,外界对这场峰会的期待就降到了谷底。结果也确实如此,短短两天内,乌总统泽连斯基收到了不少坏消息。
乌克兰不邀请俄罗斯参加,俄罗斯也有自己的办法,一招釜底抽薪,瞬间点燃了舆论,要和西方“打擂台”?
图片
(瑞士“和平峰会”现场)
1.普京直接亮底牌:满足一个条件就停战
上周在瑞士举行的“和平峰会”,泽连斯基无疑是会议的主角。这场会议名为“和平会议”,实则是挂羊头卖狗肉,借机研究“对抗”俄罗斯的办法。
就在“和平峰会”召开前夕,普京先出招了,提出了新的停火谈判条件,即乌军从顿涅茨克、卢甘斯克、赫尔松和扎波罗热这四个地区撤军。乌军撤出后,俄方立即停火,与乌克兰谈判。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以土地换取和平”。
从普京的这番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俄罗斯的态度发生了新的转变。俄乌冲突爆发之初,俄罗斯的战略目标是控制整个乌克兰,现在已经调整为了控制乌东四州。如今的普京亮出了底牌,必须拿下乌东四州,西方和乌克兰如果不答应,就要做好承担一切后果的打算。
泽连斯基说这是“最后通牒”;美国防长奥斯汀则表示,俄乌冲突已经进入了决战阶段,美国将继续加大对乌武器供应;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称,北约50万军人正处于高度戒备状态。
图片
(俄总统普京)
这三人表达了同样的意思,显然就是不同意普京的条件,要将这场战争继续下去。
事实上,出现这种情况并不意外,正如那句话说的“在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就不要指望在谈判桌上得到”。对于乌克兰和西方国家来说,想要出现普京所说的情况,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俄军在战场上占据压倒性的优势,如果继续打下去,乌克兰的损失将远超失去乌东四州;另一种是北约感到情况不妙,选择收手。但现在乌克兰和北约并没有放弃这场战争的打算,自然也不会认可普京提出的条件。
2.先一步掌握主动权,“和平峰会”暗淡收场
西方国家和乌克兰的态度,普京心里或许也很清楚,之所以在“和平峰会”之前做出这种声明,很可能是为了将西方一军,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有分析称,普京通过这种方式表明强硬态度,想要和谈必须满足这一前提。同时想要以这种苛刻的条件,掌握俄乌和谈的话语权,先入为主的阻止“和平峰会”达成不利于俄罗斯的声明,即无论西方达成什么声明,俄罗斯都不会让步
无论普京的这番话是不是起到了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场被泽连斯基寄予厚望的“和平峰会”最终惨淡收场。
图片
(乌总统泽连斯基)
据外媒报道,峰会结束前,德国总理朔尔茨、美国副总统哈里斯等人就已经先行一步离开了。与此同时,13个国家拒绝签署最终的联合公报,这意味着乌克兰希望通过这场峰会在全球范围内孤立俄罗斯的企图再一次落空。
许多国家认为,任何旨在解决俄乌冲突的议题,都必须有俄罗斯参与,只有当事方坐下来谈才有助于结束战争,只有一方的会议很难对推动和平进程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3.情况出现变化,俄罗斯换了新打法
俄乌冲突打了两年多,俄罗斯也逐渐想明白了一些事情,光靠和乌军在战场上拼人力、拼武器消耗意义不大,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有可能让自己陷入更艰难的处境,最好的办法就是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根源明显是在西方国家身上,如果北约停止提供军援,这场战争或许很快就能结束。
因此,俄罗斯一方面在前线与乌军交火,另一方面也加大了与北约交锋的烈度。
最直观的表现就是近段时间俄军舰队的古巴之行。这一举动让美国如临大敌,派出舰艇密切监视俄军舰队的一举一动。俄罗斯意图通过在美国“后院”的军事演习来震慑美国,摆出“不惜鱼死网破”的态势,从而阻止其进一步升级对乌军援。
此外,俄罗斯还在与北约国家接壤的地方举行了非战略核力量演习,训练内容包括将“伊斯坎德尔”-M导弹系统秘密转移到指定区域,并为发射做准备;参加演习的俄罗斯海军也将给海基巡航导弹配备训练弹头,进入指定区域展开训练。
图片
(俄罗斯举行非战略核力量演习)
随着俄罗斯改变打法,西方国家也变得愈发紧张,想尽办法加大对乌克兰的支持。但天下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乌克兰接受了西方的军援,就意味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以达成西方的目的。
随着西方扩大军援,冲突有进一步扩大的危险,当务之急就是尽快实现停火,并为此采取实际行动。西方国家通过了一批制裁俄罗斯的法案,想趁机摧毁俄罗斯,除了让局势发展到难以挽回的局面没有丝毫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