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鹅肠用脚踩?对食品卫生须多些敬畏之心

□梁勇
17日早间,媒体报道称,位于山东和河南的两家鹅肠鸭肠厂家,在生产中存在“工人污水中捞死鸭 洗鹅肠用脚踩”等诸多卫生安全隐患。17日上午,中新经纬分别致电两家涉事厂家所在地的市场监督管理局。山东省滨州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对中新经纬表示,已经了解到此事,当地已经有工作人员去处理了,市监局也去现场了。“后续有调查结果的话会有专门的官方通报。”中新经纬多次拨打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市监局电话,截至发稿,暂无人接听。(6月17日 中新经纬)
从媒体披露的信息看,两家加工厂存在严重卫生问题,画面令人触目惊心。从工人穿胶鞋踩踏食材到生产环境的脏乱差,每一个环节都透露出对食品卫生的漠视。
食品卫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国家出台了多个法律法规保障食品卫生,但食品卫生问题依然层出不穷。我们必须看到,如果不从思想根源提升对食品卫生重要性的认识,脱离消费者视线的食品加工可能会成为“灯下黑”,食品卫生无法有效保障。因此,每一个与食品相关的人员都应该保持对食品卫生的敬畏之心。
对食品卫生的敬畏之心,是每一个与食品产业相关的人员都应持有的基本态度。这种敬畏不仅源于对消费者健康和生命的尊重,也体现了对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以及社会责任的恪守。但从媒体曝光的情况看,有关部门、生产厂家及一线工人对食品卫生的敬畏之心是打了折扣的。
缺少敬畏之心,会导致监管上的宽松软。对鹅肠鸭肠加工企业存在的管理混乱、卫生脏乱差的问题,当地有关部门是知情的。连车间负责人也承认,“去年和今年都被监管部门检查过,主要说的就是卫生环境不过关。”检查过了就算履职到位了吗?显然不是,所以到现在管理混乱、卫生脏乱差的问题依然是“涛声依旧”。
缺少敬畏之心,会导致食品卫生管理随意粗放。被媒体曝光的两家食品加工厂几乎是全方位的违法。生产车间环境脏乱差;管理混乱松弛,工人将烟头随意丢入鸭肠框;厂内居然使用童工;食品成品卫生明显不达标,有“免洗”标记的食品里居然有头发丝……这些加工厂家忽视对生产环境的投入和改善,甚至对员工的个人卫生和操作规范也放任自流。这些情况显示了有关人员对食品卫生毫无敬畏之心,是如此随意粗放、漫不经心,这些做法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严重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形象和公信力。
保持对食品卫生的敬畏之心,体现在生产企业严格守法上。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确保从原料采购到产品出厂的每一个环节都符合卫生要求。同时,企业还应该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食品卫生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确保每一个员工都能够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证产品的卫生质量。
保持对食品卫生的敬畏之心,体现有关部门要忠实履职上。有关部门要以对食品卫生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日常监督和检查,对违反食品卫生规定的企业依法严厉处罚,并通过公开通报等方式,引导企业树立正确的食品卫生观念。同时,有关部门还应该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和互动,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保持对食品卫生的敬畏之心,体现消费者也提高认识和警惕性上。在购买食品时,消费者应该选择信誉良好、管理规范的企业和产品,避免购买来源不明或卫生状况不佳的食品。同时,消费者还应该积极参与食品卫生监督工作,对发现的食品卫生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共同维护食品安全的社会环境。
食品卫生无小事,它关乎每一个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面对频频曝光的食品卫生问题,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愤怒和谴责的层面,更应该从深层次上进行反思和行动。只有当我们每一个人都对食品卫生怀有足够的敬畏之心,才能共同构建一个安全、健康、和谐的食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