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救人上课迟到被处分,别在“正确”里挑“毛病”

□许卫兵
6月16日,“南方医科大教师因救人上课迟到被处分”这一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儿科俞莉老师授课前,查看其分管的患儿病情,其间患儿出现疑似脑出血症状,遂进行紧急处理,导致其授课迟到29分钟。南方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认定这是严重教学事故,对俞莉扣发5月奖金2000元,在全院范围内通报批评,取消其本年度考评评优评先资格。对此,有网友热议:“人命重要还是上课重要?(6月17日《现代快报》)
人命关天。一边是患儿性命危急,急需抢救,一边是给学生授课。两者相比,前者重于后者。俞莉老师抢救患儿是对的,应该奖励,怎能惩罚呢?6月16日中午,南方医科大学微信公众号发布一则“情况说明”:作为医科院校及其附属医院,生命至上、救死扶伤优先是我们始终坚持的价值理念。可见,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优先考虑生命至上,救死扶伤的价值取向。俞莉抢救患儿与这价值取向相一致。
俞莉老师因抢救患儿担误上课,这是一堂生动的医学价值教育课。教授医学知识固然重要,但在可能命悬一线的患儿面前,则显得无足轻重,因为失去的生命无法重启,而担误的课程可以重新补上。学生们将来可能从医,当他们遇到抢救患者与其他工作相冲突时,他们会想到此次俞莉抢救患儿事件,以此为榜样,坚持生命至上,抢救危急患者。
处罚俞莉老师会产生不良导向。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批评、处罚俞莉老师后,其及其他医生会引以为戒,下次遇到类似情况,可能为了自保,而放弃救治病危患者,这可能导致一条鲜活生活的消逝。更重要的是,他们将怀疑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坚持和倡导的救死扶伤的价值理念,漠视患者的健康与生命,丧失医生职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纵观整个事件,俞莉是对的,应该鼓励、支持。但是,如果紧盯其授课迟到,对照院校规定,其确实存在过错。此事引起公众争议,在于院校方割裂事情的前因后果,在正确中挑毛病,并以此来实施惩罚。这种以偏概全、打击正确的做法显然错误,有些荒唐。
为了自圆其说,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工作人员面对记者采访时说,这名患者本身就住在医院,俞莉老师在不在,患者的救治都是能够得到保障的。可是救治的前提是必须知道患儿的详细病情。俞莉一直负责患儿的救治,知晓前期的治疗方案、用药、检查等情况,其掌握的患儿病情比其他医生多,在病情危急、刻不容缓之时,她是救治患儿的最佳人选,何况,救治关乎患儿的生命。
现实生活中,人们会权衡利弊,作出取舍。明智的选择利大于弊,而放弃弊大于利,因为这于己、于社会最有利。可是,有的人却一叶障目,以偏概全,割裂事件全貌,片面看待问题,在正确的事情里挑毛病,还自以为是,振振有词,结果闹出争议和笑话。更重要的是,如果掌权者无德无能,以此方法荒唐判断,一旦其作出“糊涂案”,惩罚正确、良善,势必将颠倒是非,混淆黑白,混乱社会认同的价值观,社会运行也将失范失序。
因此,应该实事求是,全面看待事物,反对在正确中挑毛病,因为这会威胁社会公平、正义。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为避免事情遭受错误判断,要将事情公开化、透明化,引入群众监督,让社会公众审视事件的来龙去脉,用普遍认同的朴素价值观来判断是非对错,这样,才能让事件走向、结局符合公众期许,最大限度减少因“救人上课迟到被罚”的事情发生。